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肺動脈分流術
- 別名:Shunt術
- 主要目的:增加肺循環血流量、改善血缺氧、減輕症狀、延長壽命
- 手術方式:鎖骨下動脈-肺動脈吻合術、降主動脈-左肺動脈吻合術、升主動脈-右肺動脈吻合術、上腔靜脈-右肺動脈吻合術
體-肺動脈分流術又稱“Shunt術”。包括各種體-肺動脈吻合術。40多年前用於手術治療法洛四聯症。也適用於大動脈錯位並發肺動脈狹窄的病例。目的是增加肺循環血流量,改善血缺氧,減輕症狀,延長壽命。手術方式包括:鎖骨下動脈-...
9.分流術後不利影響 體-肺動脈分流術後產生肺動脈扭曲、變形和狹窄仍是手術的危險因素。肺動脈扭曲和變形在術中重建的病死率為50%,不重建的為83%。10.其他 Choussat要將右心房容量正常和肺動脈乾與升主動脈的比值>0.75列為手術...
若準備同時行體-肺動脈分流術時則待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吻合完成後再行肺動脈瓣切開。術中注意要點 1.術中進一步探查有無其他合併畸形,以便確定手術方法。2.在非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時,避免失血較多和造成低血壓。3.肺動脈瓣直視...
第一期手術僅做肺動脈帶縮術,由於已做了生理矯正手術無需加用體-肺動脈分流術。然而在年齡較大的病人,心臟對壓力負荷的反應僅能產生心肌細胞肥厚而不能增殖,導致心臟儲備減少,所以在肺動脈帶縮術後半年到1年或更長時間才能進行大...
如合併動脈導管未閉或室間隔缺損,可在生後6個月左右同期矯治。患者生後2個月內也可考慮行switch手術,但要測定肺動脈壓力,如左心室及肺動脈壓力下降,應先在肺動脈行環縮術(Banding)同時加做無名動脈至右肺動脈的分流術,以訓練...
Norwood第1期手術:這一手術是使肺循環血流僅來自手術建立的體-肺動脈分流,對這類病人肺血流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體循環與肺血管阻力的關係。呼吸機的套用,可以調節和控制肺體血流比率,肺血管阻力低,致肺血流量大、體循環量少;假如...
3.在右心室雙出口遠離兩大動脈室間隔缺損的病例,多數作者主張施行分期手術,對無肺動脈狹窄者,先在生後6個月內用肺動脈帶縮術,控制心力衰竭,防止肺血管病;對伴有肺動脈狹窄和發紺較重者,在嬰兒時期套用體-肺動脈分流術,在5歲...
以增加(體-肺動脈分流術)或減少(肺動脈環束術)肺血流量改善其症狀。但姑息性手術亦有其缺點,如體-肺動脈分流術後肺動脈常扭曲變形,使日後糾治手術時發生困難;肺血流增加太多會因增加心室容量負荷而促成心衰;上腔靜脈-肺動脈...
2.合併肺動脈狹窄者,小的年齡不是手術禁忌證,可選用Lecompte手術。如需做右心室到肺動脈心外管道,可先做體-肺動脈分流術,在5歲以後施行矯治手術。3.在合併一側心室發育不全的病例,如肺動脈發育良好,肺動脈壓力 禁忌症 1.有...
房室隔缺損修復手術的手術步驟包括部分性房室隔缺損修復術、完全性房室隔缺損修復術、中間性房室隔缺損修復手術、雙向腔肺動脈分流術或全腔靜脈與肺動脈連線。分類 心血管外科/房室隔缺損手術 ICD編碼 35.7105 臨床表現 房室隔缺損是一組...
1944年Blalock首次對此症套用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術,繼而1946年Potts和1962年Waterstone分別進行降主動脈與左肺動脈分流術和升主動脈與右肺動脈分流術。1948年Sellers和Brock採用閉式技術以解除肺動脈狹窄。1955年Lillehei首次採用“控制性...
以後再行二期糾治手術。姑息手術的選擇:①對年齡大的兒童多採用鎖骨下動脈-肺動脈吻合術,或右心室流出道補片加寬術,後者適於兩側肺動脈過於狹小的病例。②3個月以內的嬰兒則採用升主動脈-肺動脈吻合術或中心分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