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共生

體表共生

體表共生是指一種生物寄生在另外一種生物體表,從而得以生存的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表共生
  • 外文名:epoekie
  • 定義:一種生物寄生在另外一種生物體表
  • 例子:藻類及其附生菌的體表共生
  • 前提:體表
  • 學科:生態學
簡介,渦蟲的體表共生,藻類的體表共生,影響,

簡介

共生(mutualism)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係。動物、植物、菌類以及三者中任意兩者之間都存在"共生"。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

渦蟲的體表共生

切頭屬渦蟲隸屬於扁形動物門、渦蟲綱、切頭目在南半球廣泛分布, 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尼、馬來西亞、印度、南太平洋群島、馬達加斯加、蘇里蘭卡、南美洲均有記載, 附著於甲殼類體表,與其形成共生關係,不產生危害。

藻類的體表共生

由於水生細菌具有附著於物體表面的特點,而藻類的存在正好為水生細菌的附著提供了條件,所以在藻類的體表存在著豐富的附生菌。
藻類及其附生菌存在著廣泛的相互作用,兩者的互作主要發生在它們的接觸面上,即藻體表面。藻類及其附著細菌的相互作用可以歸納為正相互作用和負相互作用。在正相互作用中,藻類可以為細菌提供附著的場所,同時藻類分泌的一些活性物質如脂類、肽類等能夠被細菌吸收,另外藻體脫落的部分可以被細菌降解利用。與此同時,細菌也可以產生一些胞外產物,如生長因子,維生素等,這其中的許多物質是藻類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所以藻類和細菌之間的這種共生關係可以為雙方帶來巨大的利益。在負相互作用中,藻類可以釋放抑菌物質,通過抑制某些細菌的生長從而對其體表的附生菌群落組成進行選擇,另一方面,藻類致病菌的存在也會導致藻類組織的壞死乃至整個藻株的死亡。
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藻類及其附生細菌的關係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種環境相關性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時候表現的尤為明顯,對低柴油處理過紫菜表面的附生菌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組和對照組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
正相互作用是對藻菌雙方都有利的一種關係。藻菌之間的正相互關係主要表現在生長以及系統發育兩個方面。在自然條件下中,細菌通常以集群的形式分布在物體的表面。附生細菌對藻體有一定的黏附力,使得細菌不易脫落,這也是細菌一種適應的表現。藻類的分泌物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個特殊的微環境——藻際環境(phycosphere),能夠適應這種微環境的細菌得以在藻類的體表定居。當藻類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時,附著細菌分泌的黏液對藻類固著於底質起著重要作用。藻類和細菌的生物量呈正相關,細菌和藻類生物量的比例不隨營養物質的改變而變化,說明細菌和藻類是積極的而不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但在極度貧營養的條件下,細菌會和藻類競爭外來碳源,並且在競爭中占有優勢。

影響

異枝麒麟菜白化病調查研究”課題小組經過反覆查證,在黎安港異枝麒麟菜(簡稱“海菜”)疾病流行過程中,發現在海菜表面異常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和藻類,其中主要的種類有腐生真菌、細菌、硅藻、枝狀小型海藻(2厘米高)等,在高水溫期間或雨水過後,這些物種將會大量生長,他們的生長不僅奪取異枝麒麟菜的營養,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麒麟菜體表的粗糙度,使海水中懸浮的無機物、有機物等組成的懸浮物很容易附著在麒麟菜的表面,形成厚厚的沉積物。該沉積物導致局部海菜體表的光合作用不能進行,引起新陳代謝異常,使海菜體表的葉綠體消失。同時由於致病細菌的侵襲,引起海菜細胞內的卡拉膠被細菌分泌的酶所分解(推測),由透明轉為白色,使海菜枝條白化,最終引起海菜腐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