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藍皮書: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

《體育藍皮書: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2010版)》內容簡介:本報告是第一本中國體育產業的年度分析報告,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體育產業市場調查,是一次體育產業與傳媒智慧的火花碰撞。四大領域精英傾力合作,兩大權威市場研究機構鼎力支持,百位專家學者全力打造,立足於中國體育產業基礎理論的構建,系統盤點產業現狀,實例講述行業經典,客觀展現經濟危機下體育產業發揮的信心效應,以體育產業實踐者的角度,敏銳洞察時代熱點,積極預測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趨勢,為中國體育產業開啟騰飛之門。

基本介紹

  • 書名:體育藍皮書: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
  • 類型:體育與其他學科關係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12432, 9787509712436
  • 外文名:Blue Book of Sports: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2014)
  • 作者:江和平 張海潮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526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體育藍皮書: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2010版)》:權威機構·品牌圖書·每年新版
盤點年度資訊·預測時代前程

作者簡介

江和平,中央電視台體育節目中心主任兼體育頻道總監,高級編輯。1987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雙學士學位;1997年英國威爾斯大學新聞系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1987年7月進入中央電視台新聞部國際專題組工作;1991年開始先後任國際新聞組副組長、組長,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外語新聞部副主任、主任,英語頻道編輯部頻道副總監,海外節目中心副主任兼英語頻道總監,體育節目中心副主任;2005年11月任現職。1993年創辦《世界報導》欄目;1998年領導創辦《環球瞭望》欄目;2000年參與領導創辦CCTV-9英語頻道;2005~2009年先後5次領導對CCTV-5的改版工作;組織策劃並完成包括亞運會、世界盃、冬奧會、全運會等在內的多項大型綜合賽事報導工作。自2006年起,全程參與中央電視台北京奧運會報導的策劃和籌備工作,並作為中央電視台奧運報導、賽事報導系統的總負責人,率領團隊圓滿完成任務。
張海潮,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副總裁,博士,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創作策划過眾多的專題節目、新聞節目、經濟節目、綜藝節目、電視劇節目、動畫節目和教育節目,是《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幸運52》等品牌欄目的主要創辦者之一。曾擔任《東方時空》、《實話實說》和《焦點訪談》的總製片人,《同一首歌》以及CCTV-2、CCTV-12負責人;曾全面負責中央電視台的廣告經營,目前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負責電視劇、動漫、體育、財經等內容產業的管理工作;擔任過中國廣告協會主管電視廣告的副會長。出版著作《世界一瞬間》、《電視中國》、《廣告競爭》、《眼球為王》、《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系》、《中國電視節目評估體系》。

圖書目錄

前言
總報告篇
第一章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第一節 中國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態勢
第二節 中國體育產業現存的問題

第二章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
第一節 北京奧運會後國內外形勢的發展
第二節 北京奧運會後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景

背景與現狀篇
第三章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背景
第一節 政治背景
第二節 經濟背景
第三節 文化背景
第四節 體育背景

第四章 體育競賽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職業體育俱樂部競賽業
第二節 其他組織模式的體育競賽業

第五章 體育健身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體育健身業概況
第二節 俱樂部經營模式
第三節 非俱樂部經營模式
第四節 健身公益事業的社會福利分析

第六章 體育用品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國外體育用品業動態分析
第二節 中國體育用品業現狀分析
第三節 備戰未來——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策略

第七章 場館運營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體育場館概況
第二節 場館運營與效益分析
第三節 中國體育場館業內優勢企業研究
第四節 發展探索與新思考

第八章 體育中介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中國體育中介的業態透視
第二節 國外體育中介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第三節 中國體育中介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措施.

第九章 體育傳媒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中國體育傳媒業的發展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二節 2008年體育傳媒業的競爭狀況分析
第三節 體育媒體運營個案分析

第十章 體育產業投融資分析
第一節 中國體育產業投融資體制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體育產業投融資模式的國際經驗
第三節 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產業投融資體系

經典案例篇
第十一章 賽事運營模式分析
第一節 NBA運營模式分析
第二節 四大網球公開賽運營模式
第三節 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

第十二章 體育產業市場的經典企業模式分析
第一節 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運營模式
第二節 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模式
第三節 ISL公司商業模式
第四節 IMG的商業模式
第五節 瑞士盈方(Ifot)的商業模式
第六節 八方環球公司的商業模式
第七節 耐克公司商業模式
第八節 安踏公司的運營模式
第九節 李寧公司的品牌國際化塗徑

第十三章 北京奧運會的運營模式分析
第一節 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
第二節 2008年北京奧運會經濟影響分析
第三節 北京奧運會對體育產業的影響
第四節 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與賽後運營

文摘

插圖:


第一章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第一節 中國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態勢
一 體育產業已初具規模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基本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發展格局。由於體育用品業中服裝製造和體育場館業中的場館建築等的產值歸屬尚無定論,因此我國整個體育產業的產值統計還存在差異,根據現有的調查和分析表明,中國體育產業的產值只占GDP的0.1%~0.3%,與歐美已開發國家有近10倍的差距,但差距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中國的體育產業已初具規模,潛力巨大。以體育用品業為例,中國體育用品市場自2000年起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到2004年,整個市場規模達到42億美元,2008年,中國體育用品市場規模達到62億美元。儘管大部分價值是由“中國製造”帶來的,但這是發展成“中國創造”的基礎。目前李寧、安踏、361。等企業已經放眼世界進行創新,相信中國體育用品業的這些生力軍會為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中占得一席之地。中國的職業俱樂部聯賽也已經有15年的發展歷史,除了足球、籃球、排球之外,桌球的職業聯賽也形成了穩定市場,羽毛球也在醞釀聯賽模式運作,以期實現項目、媒體和企業的共贏。
二 體育消費市場潛力無限
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為同樣經歷金融風暴的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據統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直接帶動體育產業的收入約在30億美元,而間接收入約在54億美元,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增長0.5個百分點。舉辦奧運會上千億元的投資極大地改善了我國體育產業的基本物質條件,為我國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舉辦奧運會也進一步擴大了體育市場的開放程度。

序言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分析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勢的年度學術研究報告,是理論成果與實踐成果相結合的產物,勢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引領中國體育產業研究的學術浪潮。
縱觀全球,金融危機給世界人民留下的陰影還沒有完全退去,對於第二輪危機是否即將到來也眾說紛紜。在很多行業復甦回暖之時,並非公認主流經濟形態的體育產業卻在危機之中穩步前行。各界人士開始普遍意識到體育產業已然成為當今乃至未來世界經濟中一股強勁的綠色旋風,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將以體育所蘊涵的“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精神鼓舞人們奮勇前進。
回望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堪稱喜憂參半——喜的是中國這個開發潛力巨大的市場所蘊涵的無限商機;憂的是一切剛剛開始,有太多的挑戰等待著我們,甚至有人說中國目前根本就沒有體育產業。以競賽業來說,作為體育產業中的核心產業,它在歐美已開發國家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其職業聯賽無論是競賽水平還是產業運作水平都是目前國內聯賽無法企及的。美國的職業橄欖球聯盟(NFL)2006~2011年的轉播權賣出了239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而單單是“超級碗”決賽30秒的廣告收入就達到了300萬美金,而整場比賽的收入超過2億美金;據悉意甲每年的電視轉播收入總額約為5.5億歐元;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俱樂部2006~2013年共7個賽季的廣播電視轉播權則售出11億歐元,創下該俱樂部的最高紀錄;德國甲級、乙級聯賽俱樂部在2009/10年賽季之後的4年內,將總共得到16.5億歐元的電視轉播費用;法甲2008~2012年賽季轉播契約標的定在26.72億歐元。這一連串數字便是一個聯賽發展程度的象徵,也是競賽業迅猛發展勢頭的最好體現。反觀國內的競賽業,可謂相形見絀。面對他人的業績,我們要做的不是臨淵羨魚,而要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作為一個從事體育電視業20年的媒體人來說,體育產業的發展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看到國外體育產業所創造的驚人產值和占GDP的高位比重,尤其是競賽業所掀起的一輪又一輪電視轉播權交易高潮,內心確實無法平靜。多年的媒體從業經驗提升了我對形勢預判的能力,儘管目前中國的體育產業剛剛起步,但其發展勢必銳不可當。2005年,我有幸成為中視體育推廣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中視體育多年來一直是央視制播分離改革的排頭兵,緊跟時代步伐,以賽事運作為核心,不斷拓展業務範圍,在體育電視市場運作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可以說是體育產業鏈條上一個活力四射的要素。在業務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通過一己之力予以解決並不現實。都說理論可以指導實踐,然而目前國內對於體育產業的研究大多還是針對各分支行業的,對於整個產業體系的研究尚不全面且不系統。面對如此現狀,懷著對體育的一腔熱情,我下定決心要整合中國體育產業及相關領域最好的智力資源,共同立足於中國體育產業基礎理論的構建,系統盤點產業現狀,實例講述行業經典,客觀展現經濟危機下體育產業發揮的信心效應,並從體育產業實踐者的角度,敏銳洞察時代熱點,盡微薄之力以圖開啟中國體育產業騰飛之門。
時值國家不斷出台有關政策強化振興體育產業的重要性,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一再強調要使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基於大的世界經濟背景,同時又本著國家級媒體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一批和我一樣擁有體育和學術情懷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應運而生。然而,想做成行業內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權威報告並不容易,我們在編撰工作開始之前便進行了大量的訪談和調研,很多人對這樣一個學術行為並不看好,覺得難以有所突破,而且國內專門研究體育產業的專家有限,只能綜合百家思想,從中提煉並形成屬於體育產業的理論研究體系,這是需要時間的。儘管困難重重,但是體育產業的發展要求我們這些從事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人來做點實事。2007年11月編撰工作正式啟動伊始,便得到了政府、高校、經濟、傳媒等領域精英的鼎力支持,並在有限的資源內組成了比較強大的編撰團隊,同時也凝聚了百位專家學者的智慧。在報告的編撰過程中,編委會的成員們攜手為之盡心盡力;在初稿完成時,還專門組織了學術規格很高的專家研討會為報告的修改完善提供智力支持;隨後,每位作者又對各自負責的章節進行了數次認真修訂。其間有爭論,有不解,也有困惑,但懷著同樣的信念,這些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等各大高校的專家學者們,同心攜手,最終實現了報告的出版。這是一本由中央電視台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全程策劃並組織撰寫的研究報告。作為具有20年體育傳媒、體育產業工作經歷的行業人士,我主導、策劃全書並撰寫了本前言及第一章和第三章,第二、四、五、六、七、八章的作者分別是易劍東、高明華、回寅、周城雄、雷厲、譚建湘,第九章的作者是安福秀和李慧,第十、十一章的作者分別是趙曉、張建華,第十二章的作者是周城雄、安福秀和顧涵,第十三章的作者是何珍文和王莉。此外,中視體育品牌管理中心、市場開發中心的吳作儒總監和蘇玲總監作為該項目的具體協調人員,與包括節目製作中心同事在內的其他相關人員四十餘人攜手為此書的完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此向所有為此書付出巨大努力的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謝。這期間的艱辛也將成為所有參與此書人員的寶貴財富。
作為行業內的第一本學術研究報告,《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以體育、經濟等相關領域的發展規律為依據,對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行了縝密梳理,對體育競賽業、體育健身業、體育用品業、體育中介業、體育傳媒業等中國體育產業各分支領域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科學詳盡的分析,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對體育產業中經典的運作案例進行了全面解讀,對北京奧運會後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走向進行了客觀獨到的預測,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報告通過三篇共十三章的內容,規範了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定義,明晰了體育產業鏈的構成,詮釋了李寧公司、中視體育、中網賽事等處於中國體育產業鏈重要位置的企業及賽事的運作內涵,描繪了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既然是一本產業的發展報告,經濟學角度的分析不可缺少,團隊成員時刻緊盯時事變化,把握時代脈搏,從風雲變化的世界經濟形勢中不斷總結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同時也將經濟學中的產業鏈理論、投融資理論等套用於對案例的分析和總結。同時,本報告的編撰絕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團隊成員在雄厚的理論積澱的基礎之上,深入產業一線,了解行業實際運作過程,調研最新最可靠的數據,熟練運用並整合了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比較法、個案研究法、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科研方法,讓真實的資料有了最直接有效的體現,並最終指導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實踐。這是所有從事和關心體育產業發展的人士通力協作的結晶,也是中央電視台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精心策劃運作的結果,《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的出版發行在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道路上勢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不可否認,報告畢竟是體育產業理論與實證研究的首次嘗試,也是中視體育走產、學、研相結合道路的首次編撰實踐,尚處於摸索階段,編撰過程又面臨時間緊、工作量大、數據獲取難等挑戰,其中難免有一些不當和疏漏之處,在梳理、分析、評價和體例、結構、人員配備上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報告計畫每兩年發布一次,希望行業內外的有識之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我們會在總結經驗和汲取營養的基礎上,再接再厲,不斷提高編撰質量,把體育產業的年度報告逐步打造成行業內的權威報告和知名品牌,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持續的動力和不竭的智力源泉,最終成為中國軟實力建設和文化輸出的一塊重要前沿陣地。

編輯推薦

《體育藍皮書: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14)》在立足於事實、數據、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專業視角和理性解讀,給出最前沿的體育產業深度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3~2014年中國體育競賽產業分析與展望/001
一 體育競賽產業的市場分析/002
二 中國特色的體育競賽產業生產模式/009
三 企業發展狀況分析/011
四 結論/024
Ⅱ 分報告
2 2011年我國運動競賽業格局分析/025
3 2014年體育健身業格局與市場前景分析/081
4 體育用品業格局與市場前景分析/092
5 體育場館業格局與市場前景分析/114
6 媒介融合對中國體育電視業的影響——以廣東電視台體育頻道為例/120
Ⅲ 熱點篇
7 中國三大球產業發展分析/146
8 全運會場館探析/185
9 新形勢下對全運會幾個問題的分析/200
10 北京市東城區中國小體育學科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北京市東城區中國小體育教師基本情況調查分析報告/227
Ⅳ 經典案例篇
11 中國馬術賽事產業發展報告/302
12 山東省濱海休閒體育產業集群空間構建及對策研究/336
13 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新星——華江特許經營模式分析報告/354
Abstract/368
Contents/37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