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變革中的經濟穩定增長》是劉國光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90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體制變革中的經濟穩定增長
- 作者:劉國光
- 首版時間:1990年
- 類別:經濟類
作品目錄
第二章有效供朽埋堡諒給不足與低效增汗府項舉長
第三章結構變化與增長周期波動
第四章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
第五章開放條件下的經濟穩定增長
第六章金融改革與貨幣政策
第八章收入分配與社會福利尋懂說保櫻照充障
第九章改革開放與貿易、國際收支政策
第十章改革協調與政策配套
悼牛辯 附錄:西方巨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簡介
《體制變革中的經濟穩定增長》是劉國光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90年。
《體制變革中的經濟穩定增長》是劉國光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90年。作品目錄 第一章總需求形成與雙膨脹過程 第二章有效供給不足與低效增長 第三章結構變化與增長周期波動 第四章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 第五章開放條件下的經濟穩定...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指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和保持穩定、應對當前挑戰和完善體制機制之間的關係,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快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了在價格體制、國有企業、財稅體制、外貿體制等諸多領域實現了重要的體制變革,選擇了改革、增長與穩定相平衡等方法和策略,減少了轉型時期的震盪,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但是,大量原有的制度痼疾...
中國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徵。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
總體上看,中國的改革與發展是極其成功的,基本上實現了由傳統計畫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由低收入水平國家轉向中等收入水平國家的雙重過渡。改革階段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大體經歷了計畫經濟體制內部引入市場機制改革、有計畫商品經濟、建立...
調節這些產能的過剩,剛才你問到一個問題是市場的結果還是政府的調控的結果?各個方面的因素比較複雜,經濟界和新聞界朋友都可以做深入的分析。總的就是要通過繼續深化改革,來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現在產能過剩和體制機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對於...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選擇了市場經濟,是對這一傳統觀念的突破,使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一要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改革是必經之路。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徹底拋棄那些使生產力發展成為桎梏和束縛的體制,進行大膽的改革,...
提出2013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強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改革、發展與收入分配》是199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宗勝。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的主要內容涉及了三個大的方面:經濟體制改革、經濟成長與發展、收入分配。作者並不是以傳統的、類似於 經濟哲學的思辨式語言,去...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中國的改革開放按照既定的路徑繼續推進,同時兼顧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社會政治和諧進步兩大目標,這不僅是對改革以來中國經濟體制調整和市場制度建設成效的檢驗,也是對中國特色巨觀調控新體系的考驗。隨著黨的十七大的召開...
主要著作有:《社會主義固定資產再生產》、《面臨挑戰的思索》、《體制變革中的經濟穩定增長》、《不寬鬆的現實和寬鬆的實現》、《巨觀技術經濟論》、《田江海選集》、《轉軌期投資巨觀調控》、《轉軌期的中國投資》、《投資體制改革的...
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一)農村經濟改革的歷史進程與基本思路 (二)農村經濟發展和調控中的計畫與市場 (三)發展農村中的多種經濟成分 三、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一)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必要性 (二)穩定...
“要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改革是必由之路。”“為了發展生產力,必須對我國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初期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期探索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從高度集中統一的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一個較長的...
10章 90年代上半期的繁榮與穩定 10.1 關於中國的經濟繁榮和穩定問題 10.2 繁榮與改革的關係 10.3 中國與俄羅斯及東歐國家的比較 10.4 趨勢與隱憂 10.5 中國現行經濟體制的定性 10.6 結語 11章 亞洲金融風暴與中國的經濟成長 ...
鄧小平第三度上台,嘗試對當時國內的經濟體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並試圖將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畫經濟體制轉移到市場經濟上,鄧小平的付出及其改革嘗試得到了民眾的熱烈擁護。計畫經濟 計畫經濟曾一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經濟標誌之一,...
巨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最佳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巨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要深化金融、財政、計畫體制改革,完善巨觀調控手段和協調機制。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注意...
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人先富起來,國家對社保體系的投入持續大幅增加,很多城鄉居民擴大消費是有基礎的,家電下鄉成效明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次,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擴大消費的必要性。消費既是拉動經濟...
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應當是:在堅持實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前提下,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國家在制定計畫時要充分考慮和運用價值規律”[6](P1028)。報告還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前提下,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構想了“...
另一方面,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因此,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生產端、供給側入手,調整供給結構,為真正啟動內需、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尋求新路徑。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為了保增長或...
基於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吸取國外的發展經驗和優秀文化,反覆地試驗、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能夠推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長期穩定和諧、人民普遍幸福的一整套改革開放發展的理論體系、制度構架和治理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中國的改革開放按照既定的路徑繼續推進,同時兼顧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社會政治和諧進步兩大目標,這不僅是對改革以來中國經濟體制調整和市場制度建設成效的檢驗,也是對中國特色巨觀調控新體系的考驗。隨著黨的十七大的召開...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出台,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成為我國教育體制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是與計畫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具有“計畫性”與“集中性”特徵的教育體制:在此之後是逐漸探索並建立起與市場經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組成部分。改革背景 在20世紀50~80年代初的長時期內,中國農村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管理許可權過於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義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緩慢。至1978年...
面對新世紀,中國必須堅持鄧小平同志關於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在未來五年內,繼續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計畫在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奮鬥目標中強調: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
叢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叢書 目錄 目錄 第一篇體制 第一章計畫經濟時期的穩定財政體制 第一節統一財經與重建國家 第二節第一個五年計畫與權利收放 第三節計畫經濟穩定財政體制中的收放改革 第二章新舊體制之交的財政動盪 第...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把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啟動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程。3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穩定,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面總結經濟體制改革的...
第三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制度轉型的原因 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奠定了制度轉型的基礎 二、漸進改革策略的實施促進了制度轉型的實現 三、體制內改革與體制外推動的結合加快了制度轉型的進程 四、強制性改革與誘致性改革的...
編者按:1月26-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委黨組(擴大)會議,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同志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在會上作了題為《把握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 加快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
目前,全世界都面臨著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我們只有有效的改革經濟體制,吸收新科技成就,推動科技進步,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適應世界的挑戰,更好的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理論支持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
1.戰後官僚、行政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 2.新國家體制下的天皇與內閣 3.國家行政機構 4.文官制度的建立 5.小結:戰後國家官僚、行政制度改革評價 四、經濟從調整走向穩定發展後的官僚、行政制度改革及其新動向.1.經濟轉入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