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牌蕨(龍骨科骨牌蕨屬植物)

骨牌蕨(龍骨科骨牌蕨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骨牌蕨(學名: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Bedd.) Ching)是水龍骨科、骨牌蕨屬小型附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1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綠色,鱗片鑽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齒。葉遠生,不育葉闊披針形或橢圓形,鈍圓頭,基部楔形,主脈兩面均隆起,小脈稍可見,孢子囊群圓形,通常位於葉片最寬處以上.

分布於中國浙江、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中南半島、緬甸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附生在海拔240-1700米的林下樹幹上或岩石上。

骨牌蕨株形小巧,葉形別致,橘黃色的孢子囊群鮮艷奪目,觀賞價值高,適於配置山石盆景,也是極佳的觀葉植物。全草入藥,有清風熱,利尿,主治熱咳等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近種區別,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型附生蕨類。植株高約1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纖細,直徑0.1-0.2厘米,淺綠色,疏被鱗片;鱗生狹披針形,深棕色,基部闊,盾狀著生,頂端鑽形,邊緣有細鋸齒。葉一型或近二型,遠生,相距1-3厘米,葉長4-10厘米;不育葉具葉柄,葉柄禾稈色,長1-2厘米,光滑無毛;不育葉片厚紙質或革質,黃綠色,兩面近光滑,卵形或橢圓形,基部楔形,下延,先端圓鈍或漸尖,長3-8厘米,中部以下最寬2-4厘米,全緣;中肋兩面明顯隆起,小脈網狀不明顯,有單一或分叉的內藏小脈;通常能育葉與不育葉近同形,闊披針形。孢子囊群圓形,生於能育葉上半部分,在中肋兩側與葉緣間各成整齊的1行,著生於內藏小脈頂端,略靠近主脈,幼時有圓形盾狀隔絲覆蓋。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浙江、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湖南、和雲南(富寧、麻栗坡、西疇、河口、屏邊、金平、立捆戀景洪等地臘遷連茅);越南、寮國、緬甸、泰國、印度、不丹、尼泊爾亦有分布、中南半島、緬甸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附生在海拔240-1700米的林下樹幹上或岩石上。喜溫暖,濕潤環境,喜散射光,忌烈日直射。

近種區別

骨牌蕨和披針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diversa (Rosenst.) Ching)相近,但披針骨牌蕨的葉為二型,能育葉披針形,漸尖頭,基郎長楔形,有長柄。而骨牌蕨葉一型或近二型,遠生,能育葉黃綠色,兩面近光滑,基部楔形,下延,先端圓鈍或漸尖,闊披針形。糊主采

繁殖方法

骨牌蕨適宜分株繁殖,分株繁殖過程較簡單,操作時將母株用枝剪分為兩個或多個單獨的植株,每個小植株要求有一個以上的生長點。根狀莖分株繁殖的時間可選擇在每年的早春到初夏出現新芽時進行,只要保證每一部分植株都有生長點及根部,則成活率極高。
根狀莖的培養:在溫暖濕潤灶船體的環境下進行植物生長培養,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根狀莖蔓延生長快,在春秋兩季均可。
栽培介質、栽培材料的配置:骨牌蕨根狀莖生長速度較快,栽培材料可選擇低淺方盆,利於生長。栽培基質要求疏鬆透水、透氣性、保濕性好、附生性好。基質孔隙度與植株根系大小相結合。選擇草炭:蛭石:珍珠岩:樹皮(直徑5-10毫米)估墓燥=1:1:1:1,攪拌均勻。
根狀莖的分株及定植: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選擇蔓延較欠腿旋探多較快的根狀莖,保證每個剪下的根狀莖新植株有一個以上的芽點,少量根,則成活率更高。有序地排列在栽培基質上,加土進行扶正及固定。
新植株體的養護:根狀莖種植初期,溫濕度的控制要絕對給予,溫度保持在20℃左右,空氣濕度80-90%,應每天進行觀察並進行適當水分(噴霧)的補充。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選用大塊的泥炭土顆粒和蕨根等混合,以保持植物根系的通風透氣,條件適宜時根狀莖會生長很快,1年多就會爬滿盆沿。亦可用岩石、朽木乾作吸附物。

主要價值

觀賞:墓享骨牌蕨株形小巧,葉形別致,橘黃色的孢子囊群鮮艷奪目,觀賞價值高,適於配置山石盆景,也是極佳的觀葉植物。
藥用:骨牌蕨的全草入藥,有清風熱,利尿,主治熱咳等功效。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選用大塊的泥炭土顆粒和蕨根等混合,以保持植物根系的通風透氣,條件適宜時根狀莖會生長很快,1年多就會爬滿盆沿。亦可用岩石、朽木乾作吸附物。

主要價值

觀賞:骨牌蕨株形小巧,葉形別致,橘黃色的孢子囊群鮮艷奪目,觀賞價值高,適於配置山石盆景,也是極佳的觀葉植物。
藥用:骨牌蕨的全草入藥,有清風熱,利尿,主治熱咳等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