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耳風毛菊(中藥材)

驢耳風毛菊(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驢耳風毛菊為草地風毛菊的全草,多年生草本,高可達60cm。葉子長5-12cm,寬2-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波狀齒;上部葉漸小,全緣,基生葉與下部葉有1-2.5cm的葉柄。

基本介紹

  • 別名:狗舌頭
  • 中文學名:驢耳風毛菊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菊科
  • :菊花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9)15-60厘米,基部直徑7毫米,無翼,被白色稀疏的短柔毛或通常無毛,上部或僅在頂端有短傘房花序狀分枝或自中下部有長傘房花序狀分枝。基生葉與下部莖葉有長或短柄,柄長2-4厘米,葉片披針狀長橢圓形、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長披針形,長4-18厘米,寬0.7-6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漸狹,邊緣通常全緣或有極少的鈍而大的鋸齒或波狀淺齒而鋸齒不等大;中上部莖葉漸小,有短柄或無柄,橢圓形或披針形,基部有時有小耳;全部葉兩面綠色,下面色淡,兩面被稀疏的短柔毛及稠密的金黃色小腺點。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或傘房圓錐花序。總苞鐘狀或圓柱形,直徑8-12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有時黑綠色,有細齒或3裂,外層被稀疏的短柔毛,中層與內層線狀長橢圓形或線形,長9毫米,寬1.5毫米,外面有白色稀疏短柔毛,頂端有淡紫紅色而邊緣有小鋸齒的擴大的圓形附片,全部苞片外面綠色或淡綠色,有少數金黃色小腺點或無腺點。小花淡紫色,長1.5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檐部長6毫米。瘦果長圓形,長3毫米,有4肋。冠毛白色,2層,外層短,糙毛狀,長1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1.7厘米。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路邊、森林草地、山坡、草原、鹽鹼地、河堤、沙丘、湖邊、水邊,海拔510-32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黑龍江(安達、哈爾濱)、吉林(白城)、遼寧(彰武)、內蒙古(海拉爾、滿州里、鄂克拉旗、赤峰)、河北(張家口、張北、康保)、山西(五寨、寧武、五台、榆林、河曲)、北京(金山)、陝西(靖邊、安寨)、甘肅(民樂)、青海(西寧)、新疆(塔城、阿巴河縣)。歐洲、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蒙古有分布。

主要價值

【出處】:始載於《全國中草藥彙編
驢耳風毛菊
驢耳風毛菊
【拼音名】: Lǘ ěr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 all-grass of Meadow Saussurea
【別名】:狗舌頭、驢耳朵、風毛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草地風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ussurea amara (L) DC.[Serratula amara L.;S.glomerata Poi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分類】:消腫藥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主瘰癧;痄腮;癤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熬膏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能。外用於淋巴結核,腮腺炎,疔腫。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