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都實驗學校

驛都實驗學校

驛都實驗學校的前身——觀文書院,創立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由縣丞吳魁主持再加以擴建,鄉紳捐款建成,院址為白市驛下街場口(原白市驛派出所)。1906年改為縣立白市驛女子國小校, 設女生部。1940年,因日機轟炸白市驛,縣立白市驛女子國小校遷到萬壽寺,更名為白市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1953年更名為梅樂鄉中心國小。1956年更名為松嶺公社中心國小。1969年始辦國中,成立松嶺公社中學,與松嶺公社中心國小合併。1977年,因辦學規模擴大,中國小分開辦學,松嶺公社中心國小遷址於松嶺鄉智德村(龍朝觀,原石龍國小)。1983年松嶺公社中心國小更名為巴縣松嶺鄉中心國小校;松嶺公社中學更名為巴縣松嶺鄉中學校,並於1991年從萬壽寺搬遷至現址(清河村十三社)。1994年因撤鄉並鎮,松嶺鄉中心國小更名為巴縣白市驛鎮第三國小校,松嶺鄉中學更名為巴縣白市驛鎮第二中學校。1995年因行政區劃調整巴縣白市驛鎮第三國小更名為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三國小校,松嶺鄉中學更名為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二中學校。1998年,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三國小校更名為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一國小校。2005年,因白市驛鎮第一國小校教學樓鑑定為D級危房,大部分學生轉移到中學就讀。2006年8月,中國小實行一體化管理。2010年3月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二中學和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一國小合併更名為重慶市九龍坡區驛都實驗學校,經過190年的發展,形成這具有廣泛影響力、現代化、示範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驛都實驗學校
  • 校訓:自信 自強 尚善 尚美
  • 所屬地區:九龍坡區白市驛鎮
  • 學校類型:九年一貫制
  • 學校屬性:公辦學校
  • 現任校長:朱必勤
  1. 情況簡介
(一)文脈傳承
創立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觀文書院是驛都實驗學校辦學文脈的起點。一百九十載攀登不止,鼎新革故;三甲子弦歌不輟,砥礪前行。學校守持“驛路前行”的辦學理念,以“傳遞愛心,傳承文明”為己任,勤學、篤行、協作、創新,走特色發展之路。
(二)學校現狀
學校由原白市二中和白市一小合併,並於2010年3月更名為重慶市九龍坡區驛都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從幼稚園至九年級共52個教學班,約2700名學生。學校共分兩個校區:本部中心校區和五里國小,共占地約35畝。
二、隊伍建設
學校現有教職工201人,退休教師62人。在編在職教職工131人(其中本科119人,專科10人,中師2人)。高級教師17人,一級教師63人,二級教師41人,未定級人員9人,工勤技師1人。外聘教職工70人(其中外聘教師35人,外聘工人35人)。市級骨幹教師2人,區級骨幹教師10人;中共黨員42人。
三、工作成績
2015年以來,學校多次榮獲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特等獎,三獲九龍坡區辦學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連續三年榮獲“好班子”稱號,教學質量位列九龍坡區同類學校前茅。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中國小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攀岩特色學校”、“重慶市足球特色學校”、“鄉村學校少年宮”、“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承教育基地”、“重慶市川劇院川劇藝術培育基地”、“重慶市綠色學校”、“重慶市童耕中國夢示範基地學校”。
四、發展思路及課程建設
(一)學校發展目標
走特色發展之路,建成社會聲譽好、在市內外有廣泛影
響力的特色學校,成為一所現代化、示範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二)學生成長目標
培養尊重生命、自信自強、身心兩健、傳遞愛心、傳承
文明,具有一定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的現代公民。
(三)教師發展目標
師德高尚、求真務實、能力突出,學生喜愛的現代教師。
(四)“驛行”課程
深化課程改革,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我校聘請市內外教育專家做指導,以骨幹教師團隊為核心,引導廣大教師人人參與,積極探索九年一貫制“驛行”課程體系建設。利用五年時間,形成包含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設定、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各要素“驛行”課程。
1.課程定位:“驛行課程”,“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驛都學校,營造學生學習成長的“驛苑”;二是指驛都課程,打造成就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的驛站;“行”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指代學生通往美好未來的通道;二是象徵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途徑;三是指軌跡,關注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的動態歷程。
2.課程結構:具體課程結構如圖所示。緊扣課程目標,我校的驛行課程分為三大版塊:一是“動身課程”,“動身課程”下設兩類課程類型,“底色課程”以國家規定課程為主,重通識的奠基;“潤色課程”以川劇核心分解與學科整合為主,重精氣神的浸潤。二是“修身課程”,“修身課程”下設“行知”和“行健”兩類課程。“行知課程”以課程輔助活動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行健課程”以校本課程開展為主,主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三是“躋身課程”,“躋身課程”下設“立足課程”旨在讓學生“能生存、懂生存”,下設“立身課程”旨在讓學生“會生活、愛生活”。
五、特色建設
(一)川劇
2010年學校開始設定川劇課程。2019年1月,學校川劇節目《拷紅》和《皮金滾燈》分獲第二屆重慶市中國小戲曲小梅花展演活動一、二等獎; 3月,川劇節目《白鱔觀景》參與重慶市政府接待白俄羅斯及明斯克州代表團的外事活動; 7月,《皮金滾燈》代表重慶市參加第23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榮獲最高獎項“金花獎”。2019年7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來校調研“川劇進校園”。
(二)攀岩
2016年4月開始設定攀岩課程。2019年3月,在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賽攀岩賽西南賽區獲得8個單項第一。2019年9月,校攀岩隊衛冕重慶市少年兒童攀岩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三)種植
2016年2月,學校與白市驛鎮清河村共建學生種植園和桃李園,融課程於種植勞動中。2017年5月26日承辦“尋根鄉愁·留住農耕”——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農耕特色現場展示活動。2019年3月10日承辦重慶市紅櫻桃“春日植愛”志願行動暨九龍坡區桃李園清潔村莊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