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蟲方劑

本類方藥主要用於腸內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絛蟲、鉤蟲等所致的疾患,腸道寄生蟲病是兒童較為多見的疾病,臨床上多見有腹痛腹脹,嘔吐、涎沫、不思飲食,或善飢多食,嗜食異物,肛門,耳、鼻瘙癢,久則出現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或浮腫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驅蟲方劑
  • 套用:主要用於腸內寄生蟲
  • 類別:藥物
  • 所屬:驅蟲
驅蟲藥概述,使用注意事項,常用方劑,

驅蟲藥概述

凡能驅除或抑殺某些寄生蟲的藥物,稱為驅蟲藥
以驅蟲藥為主而組成的方劑,叫做驅蟲方。
本類方藥主要用於腸內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絛蟲鉤蟲等所致的疾患,腸道寄生蟲病是兒童較為多見的疾病,臨床上多見有腹痛腹脹,嘔吐、涎沫、不思飲食,或善飢多食,嗜食異物,肛門,耳、鼻瘙癢,久則出現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或浮腫等症狀。

使用注意事項

在使用本類方藥治療時,必須根據蟲的種類,體質的強弱,症情的緩急等不同,分別選用和配伍適當的方藥。如有積滯者,可配伍消導藥;脾胃虛弱者,兼補脾胃;對於體弱的患者,應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旋;蟲症在腹痛較劇時,通常以安蟲主,而在疼痛緩解之後,再行驅蟲。
本類藥一般應在空腹時服,使藥物與寄生蟲易於接觸,從而更好的發揮驅蟲作用;並根據大便的正常與否,適當配伍瀉下藥,以促使蟲體排出。由於某些驅蟲藥具有相當的毒性,套用時必須注意劑量,孕婦,老弱患者都慎用。

常用方劑

烏梅丸
【組成】
烏梅500克、細辛180克、乾薑300克、當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
【主治】
胃熱腸寒的蛔厥證。症見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得食則嘔,甚至嘔出蛔蟲,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嘔吐。
【正文】
用法: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余藥打勻,烘乾或曬乾,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溫開水送下。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功用:安蛔止痛。
方解:本方是治療蛔厥的主方。方中以烏梅味酸能制止蛔蟲蠕動,為主藥;蜀椒、細辛能驅蟲,且治髒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熱均為輔藥;並配合姜、桂、附以溫髒祛寒,參、歸補養氣血,以為佐使。此方寒熱並用,邪正兼顧,對於屬寒熱錯雜而正氣虛者,極為適合。
臨床套用:
1.本方治證以腹痛時作,煩悶嘔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為辯證要點。
2.如無寒證者,可去桂、附;如正氣未虛者,可去參、歸;腹痛甚者,可酌加廣木香,川棟子等行氣止痛之藥;如大便秘結者,可加檳榔、枳實、玄明粉之類以攻下通便。如酌加使君子,苦棟根皮、榧子等藥,則驅蟲力更強。
膽蛔湯
【組成】
榧子肉15克、使君子12克、檳榔18克、烏梅五枚、苦棟根皮15克。
【主治】
膽道蛔蟲,亦可治腸道蛔蟲,蛔蟲性腸梗阻。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驅蛔止痛。
方解:本方為治療膽道蛔蟲證的經驗方。方中烏梅味酸能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棟根皮,榧子肉均為驅蛔蟲的要藥,各藥合用則驅蟲力更大,檳榔殺蟲消積,兼能行氣通便,共成驅蟲止痛的方劑。
臨床套用:
1.本方治證以膽道蛔蟲證為主,以腹中鑽痛或絞痛,嘔吐等為主症。
2.如腹痛甚,可加木香,枳殼以行氣止痛;兼有發熱,可加黃連或黃柏以清熱;大便秘結,可加枳實,玄明粉以攻下通便。
3.本方對蛔蟲性腸梗阻有一定的療效,但應密切注視病情,做好多種準備,如服藥多次未見好轉,應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驅蛔湯
【組成】
烏梅三枚、胡連3克、檳榔9克。雷丸6克、使君子6克枳殼5克、白芍9克。
【主治】
蟲積腹痛,煩躁易怒,口乾舌赤,脈弦細數。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驅殺蛔蟲。
方解:本方是治療蛔蟲證的經驗方。方中烏梅安蛔止痛;使君子、雷丸以驅蛔;檳榔殺蟲、消積,並行氣通便,枳殼行氣止痛,白芍養血緩急止痛;胡連能除疳熱以清熱消積,諸藥合用,共湊驅殺蛔蟲,止痛之功。
臨床套用:
本方主治蛔蟲證。如積熱明顯者,可加連翹、梔子;如大便秘結者,可加芒硝、大黃等;兼有食積者,可再加山楂、麥芽、雞內金等消導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