騩山

騩山

騩山是記載於《山海經》的山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騩山
  • 外文名:mountain
  • 地理位置翠山再向西二百五十里
  • 出處:《山海經》
原文,注釋,譯文,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guī)山,是錞(chún)於西海①,無草木,多玉。淒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採石、黃金②,多丹粟。

注釋

①錞:依附。這裡是座落、高踞的意思。
②採石:據古人說是一種彩色石頭,就像雌黃之類的礦物。

譯文

翠山再向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騩山,濱臨西海。山中草木不生而遍布玉石。淒水發源於此,向西流入海。水中多採石、黃金,亦多丹砂。
〔採石,據郭璞注釋,是彩色的石頭,是類似雌黃、空青、碧綠之類的石頭。雌黃,是一種礦物,單斜晶系,晶體常是短柱狀,集合體呈板狀、梳狀、土狀等。檸檬黃色,有時微帶淺褐色。半透明,光澤視方向不同而變化,由金屬光澤至脂肪光澤。〕
總觀西山經系首峰,從錢來山開始,到騩山為止,共十九座大山,蜿蜓長達二千九百五十里。華山多神廟,居住著很多神仙,祭祀他們的禮儀是把整個的牛、羊、豬等供奉在神前。羭山上也居中住著一些神仙,祭祀他們時點燃通明的火燭,把祠堂、庭院照耀得非常明亮,把純毛色的牛、羊、豬等一百頭,齋祭一百天,還殉葬百種美玉,燙上百盅美酒,還要陳列上百種精緻的玉器。在除華山、羭山以外的其餘十七座山中,祭祀時通常都是用一隻蹄毛俱全的整個羊作為祭品,點燃的是用百草之灰末製成的火燭,鋪在地上的是五色花紋的蓆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