騊

騊,拼音táo,注音ㄊㄠˊ,部首馬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8畫,五筆86CQRM,五筆98COQB,倉頡SFPOU,鄭碼CUEZ,四角77320,結構左右,統一碼9A0A,筆順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ノフノ一一丨フ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騊
  • 拼音:táo
  • 部首:馬
  • 字碼:U+9A0A
  • 五筆:CQRM(82),COQB(98)
  • 釋義:古代良馬名
  • 性質:漢字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táo(ㄊㄠˊ)
1、〔駼(tú)〕古代良馬名。
UNICODE
騊字UNICODE編碼U+9A0A,10進制: 39434,UTF-32: 00009A0A,UTF-8: E9 A8 8A。
騊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騊【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玉篇》騊駼,獸如良馬。詳駼字注。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騊【卷十】【馬部】
騊駼,北野之良馬。從馬陶聲。徒刀切
說文解字注
(騊)騊駼、逗。北野之良馬也。釋嘼曰。騊駼馬、野馬。如淳漢書注曰。騊駼、野馬也。師古曰。騊駼、出北海中。其狀如馬。非野馬也。楊雄傳。前番禺。後陶塗。師古曰。國名。出騊駼。按如淳用爾雅為訓。顏氏駁之。誤矣。騊駼為北野之良馬、故謂之野馬。從馬。陶聲。徒刀切。古音在三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