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近日在清理和保護洛陽唐代安國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壁畫墓時,發現了兩幅駱駝馱絲綢壁畫。這一重大發現為洛陽是絲綢之路起點的說法再添力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駱駝馱絲綢壁畫
- 外文名:Camel pack silk mural
- 類型:壁畫
- 時間:2010年7月13日
簡介,評價,
簡介
王愛文說,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而佛教是順著絲綢之路傳播到洛陽的;洛陽出土的胡人陶俑、古羅馬金幣等都是沿絲綢之路從西域傳來的。從絲綢之路開拓、形成和繁榮的過程來看,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起點。洛陽和絲綢的聯繫,在眾多的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可有關洛陽和絲綢聯繫的實物卻很少見。此次發現的兩幅壁畫描繪的內容是胡人牽著馱絲綢的駱駝行進,這是歷史記載的又一印證,考古價值極高。
從發掘現場看,兩墓在墓道的東、西、北壁和過洞、天井、壁龕、甬道、墓室內均繪有壁畫,但只有墓道、過洞、天井部位的壁畫保留了下來。唐氏墓的墓道東西壁各有壁畫四組,過洞與天井兩壁繪有不同身份的人物。崔氏墓壁畫的內容和布局與唐氏墓大致相同。
此次發現的兩幅壁畫是在唐氏墓道中發現的,它們被對稱繪在墓道東西兩側。剛揭取壁畫時,由於年代久遠,畫面模糊,內容無法確定。後來,在清理和保護壁畫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才發現有馱著絲綢的駱駝在上面,個子高大的是公駱駝,稍矮的為母駱駝,公駱駝背上的絲綢卷非常明顯,共有5卷。
新華網鄭州7月15日電(記者汪平)記者15日從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獲悉,該館工作人員近日在清理和保護洛陽唐代安國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崔氏壁畫墓時,發現了兩幅駱駝馱絲綢壁畫,這是洛陽地區首次發現此類題材的壁畫,證明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段起點。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徐嬋菲說,這兩幅壁畫是在唐氏墓道中發現的,被描繪在墓道兩側。她表示,能印證洛陽與絲綢聯繫的唐三彩等實物以前也有發現,但此類題材壁畫的發現,在洛陽地區還是第一次。
徐嬋菲說,唐代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崔氏壁畫墓位於隋唐洛陽城遺址南,是2005年發現的,共從兩個墓中揭取150多平方米的壁畫,目前清理大約50平方米。
該館從2005年起一直進行對唐氏墓壁畫的清理和恢復工作,此次發現的兩幅壁畫就是近日該館工作人員在清理壁畫過程中發現的。
據該館壁畫保護室主任楊蕊介紹,墓道兩側的壁畫是兩幅出行佇列的長卷,佇列前面有兩個人各牽著兩匹馬,後面跟著牽駱駝的胡人,最後面的是武士。兩側胡人牽駱駝的畫卷有細微差別,其中一幅駱駝馱的是帶狀絲綢,另一幅中駱駝馱的是絲綢卷。
楊蕊介紹,壁畫是當時社會場景和世俗的反映,唐代的洛陽是國際性大都市,當時中國通過洛陽與西域進行廣泛的接觸,壁畫的發現證明了洛陽是絲綢之路東段起點。
楊蕊表示,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即將建成河南壁畫館,屆時將集中展示包括唐氏、崔氏墓壁畫在內的漢朝、北魏和唐宋等各個時期的壁畫。
評價
2010年7月12日上午,記者在宜陽縣韓城鎮仁厚村採訪時獲悉,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在此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座北宋時期的土洞形壁畫墓,墓室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包括“孟宗哭竹”、“王祥臥冰”等二十四孝圖,採用“白描”式繪畫技法,部分壁畫保存完好,畫面清晰,色澤分明。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負責該工地考古發掘的司馬俊堂告訴記者,洛陽地區此前出土的宋代洞形壁畫墓不在少數;但是,在這些出土的宋代土洞形壁畫墓中,用白描技法繪製墓室壁畫非常罕見,是一次重要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