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舞樂俑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一種著名的上釉陶器藝術,盛行於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色彩以黃、白、綠三色為主,也有少數帶有紫色和藍色,所以被稱為“三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駱駝舞樂俑
  • 出土地點:西安鮮于庭誨墓
  • 所屬年代:唐開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
  • 文物類型:唐三彩
  • 文物體型:高83厘米
年代,簡介,

年代

作於唐開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
駱駝舞樂俑

簡介

唐三彩,高83厘米,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一種著名的上釉陶器藝術,盛行於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色彩以黃、白、綠三色為主,也有少數帶有紫色和藍色,所以被稱為“三彩”。唐三彩陶器除了有壺、罐子和盤子等生活物品外,還有大量的人物塑像,也就是“俑”。唐三彩俑是彩塑中最別具一格的一種,作者利用三彩釉色在燒制過程中因流動而形成的垂滴、混合、暈開等現象,製作出一些非人工能及的自然效果。唐三彩俑一般只有衣飾部分上釉,頭面、手足均為素胎。燒制之後,人物的頭髮、鬍鬚、眉毛等處用黑墨描畫,並在臉上塗以白粉,嘴唇和臉頰處則用硃砂上色。
這件唐三彩作品是1975年從西安鮮于庭誨墓出土的,色彩柔和明快,人物造型生動,鮮明地塑造了一群歌舞樂人在駱駝背上載歌載舞的歡樂情景。駱駝高大健壯,引頸昂首,背上的毯子色澤鮮艷,質地精美。在駱駝背上的幾個舞樂者中,一個胡人站在中間。他高鼻樑,眼眶深陷,滿臉鬍鬚,具有西域人種明顯的相貌特徵,右手握拳前伸,左手藏在袖內,邊歌邊舞。他周圍的四個伴奏者向四面端坐,是兩個胡人,兩個漢人,手裡分別拿著琵琶、鼓、銅鈸和笳管,為中間的站立者伴奏。其中,笳管是一種簧管樂器,起源於西域龜茲國,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庫車一代,是演奏唐代教坊音樂的重要樂器。
唐朝開元年間,社會上十分流行胡人的服飾、音樂和歌舞,這件唐三彩俑展現了當時長安街頭常見的舞樂場景,真實地反映這一社會風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