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金應、劉南廬墓

駱賓王、金應、劉南廬墓

駱賓王墓、金應墓、劉南廬墓並列於狼山東南麓。駱賓王墓居中,金、劉二墓分別在東西側,各有墓碑,墓南合建一座高大的三門花崗石牌坊,牌坊兩邊石柱上刻有褒揚駱賓王的一幅聯,上聯是“筆傳文史一檄千秋著”。下聯是“碑掘黃泥五山片壤棲”。墓園內種植草皮、桂花等植物,整個墓園顯得清靜、高雅。1983年公布為南通市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駱賓王、金應、劉南廬墓
  • 所屬年代:唐—清
文物特徵
駱賓王,浙江義烏人,為“初唐四傑”之一。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與徐敬業在廣陵(今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臨朝稱制,撰“討武曌檄”,一文震動朝野,留名千古。兵敗後下落不明,一說逃逸於邗之白水盪(今啟東呂四)。關於此墓的來歷,見於朱國楨的《涌幢小品》之《駱賓王冢記》一文,明正德九年,被一位曹姓老農掘地時發現,地點在通州(今南通市)城北黃泥口。墓石題作“唐駱賓王之墓”。清乾隆十三年,寓居通州的閩人劉南廬,於黃泥口訪得舊墓,已成一抔殘土,大半浸於水中。挖掘後得一斷石,見“唐駱”二字及枯骨,後清董太守移葬於狼山。
金應,江西吉水人,南宋末受任江南西路兵馬都監。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隨文天祥保衛都城臨安;官至承信郎,追隨文氏二十餘載,共歷險難,後亡命通州,一病不起。死後,文天祥葬之於南通西郊雪窖。時為德佑三年閏三月十一日。清順治十六年,金墓被大水沖淹,王猶定清知州彭士聖檢遺骨,納石函中,進行移葬。乾隆十二年,劉銘芳又尋至墓前,見其瓦礫橫播,雜草叢生,而牛羊滿目,竟典衣鳩工,後丁有煜資助移葬狼山。
劉銘芳,號南廬,福建人,擅長詩文。乾隆三年來游南通,先後寓居七年,搜遺訪闕,主編《南通五山全志》二十卷,還編寫過其他史志多部,頗得佳評。晚年著力編輯清代詩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卒於如皋雨香庵,享年五十六,葬於狼山駱丞墓右側。十年動亂期間,以上三墓碑及石坊均受破壞,墓前石坊亦損毀遺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行修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