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用卿,字原忠,浙江餘姚人,風水大師,為明永陵擇家。弘治辛酉(1501年)舉人,正德戊辰(1508 )進士,歷任兵部員外郎。
基本介紹
- 本名:駱用卿
- 字號:原忠
- 所處時代:明嘉靖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浙江餘姚
- 主要成就:為明永陵擇地
人物簡介,明永陵,高坡異纂,詩作選摘,
人物簡介
駱用卿,生卒年不詳,字原忠,浙江餘姚人,精通堪輿之術,為十三陵的主要選擇家。早年遊學不第,以經術設館授徒,弘治辛酉(1501年)舉人,正德戊辰(1508 )進士,歷任兵部員外郎,僑居通州。嘉靖年間,經大學士張俘敬推薦,駱用卿為明世宗朱厚熜在昌平天壽山十八道嶺選擇了陵寢所在,此嶺後被賜名陽翠嶺。工詩,《題韓信廟》被李獻吉(夢陽)推崇為“淮陰廟絕唱”。
據《浙江通志》,駱用卿,浙江餘姚人。明正德三年進士,歷官兵部員外郎。嘉靖年間建初陵,大學士張孚敬、尚書汪鋐交相舉薦他,他擇吉地,具圖說以進,後來按照他的規劃,修建了永陵。駱用卿一輩子懷才不遇,曾嘆曰:天生駱某,乃以地師終也。人不能盡其才,作為堂堂進士,只以地師揚名,這是駱用卿所抱撼的。
明永陵
明永陵位於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明世宗朱厚熜,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十日生於興王府,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逝於乾清宮,享年60歲,謚“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次年三月十七日葬永陵。
駱用卿在嘉靖年間以通曉風水術聞名,他來到天壽山後,外觀山形,內察地脈,為世宗選擇了橡子嶺和十八道嶺兩處吉壤。隨後,世宗就帶領從臣和欽天監官員到駱用卿為他選定的兩處吉壤察看。看後,覺得十八道嶺風水最佳,決定在那裡建陵。但還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帶找來著名風水師楊筠松、曾文迪、廖三傳的後人再次察看。最後十八道嶺被確定為建陵地點。世宗嫌十八道嶺山名不雅,下詔更名為“陽翠嶺”。嘉靖十五(1636年)四月二十二申時,浩大的陵工開始了。世宗皇帝親自主持了祭告長陵的典儀,武定侯郭勛、輔臣李時奉命總理山陵營建事宜。在這一天動工的還有其他七陵的修繕工程、長陵神道甃石以及石像生加護石台等工程。 在營建過程中,世宗打算按照長陵的規制進行營建,卻有不好把話說明,就虛情假意地對大臣們說:“陵寢之制,量仿長陵之規,必重加抑殺,絨衣瓦棺,聯所常念之。”大臣們對世宗的話心領神會,送給世宗御覽的陵寢設計圖只比長陵規模略小,因此很快得到世宗同意。
大約經過7-11年的經營,永陵營建大體告成。建成後的永陵與前七陵相較,確有獨特之處。 首先,是規模宏大。在古代,陵園規模的大小,取決於陵園殿廡、明樓及寶城規則。按照《大明會典》的記載,永陵寶城直徑為81丈,裬恩殿為重檐七間,左右配殿各九間,其規制僅次於長陵,而超過獻、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門面闊五間則與長陵相等,其後僅定陵與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寶城之外,還有一道前七陵都沒有的外羅城,其制“壯大,甃石之縝密精工,長陵規畫之心思不及也”。外羅城之內,左列神廚,右列神庫各五間,還仿照深宮永巷之制,建有東西長街。《帝陵圖說》曾記載這座外羅城的由來:“永陵既成,壯麗已極,為七陵所未有。帝登陽翠嶺顧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倉皇對曰:‘外尚有周垣未作'。於是周遭甃砌,垣石堅厚,壯大完固。雖孝陵所未嘗有,其後定陵效之。”當然,這段文字系出自傳聞。因為按《明世宗實錄》卷一八七的記載,當時夏言等人擬定的永陵陵寢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從葬之式與陵園制度一體考慮的。更確切的說,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們也葬在自己的陵園內(雖然不是一個玄宮內),於是,夏言等人設計了外羅城,以便將皇妃們埋葬於外羅城之內,其布葬的位置則擬在"寶山城之外,明樓之前",亦即明樓前左右宮牆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後來,世宗的皇妃們的墓窒雖然沒有按原議定的方案,修在外羅城內,但外羅城則按原定計畫修建了。 永陵的磚石結構的明樓,造型新穎的聖號碑,別具一格的寶城城台設計,以及寶城牆花斑石壘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門“龍鳳戲珠”圖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沒有的,這些作法後來為定陵所效法。由於永陵用料考究,規制宏闊,明隆慶《昌平州志》稱其“重門嚴邃,殿宇宏深,樓城巍峨,松柏蒼翠,宛若仙宮。其規制一準於長陵,而偉麗精巧實有過之”。永陵的建成,耗費了大量國庫銀兩。據《明世宗實錄》記載,當時參加營建永陵的三大營官軍有4萬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區內新行宮和聖跡亭的興工,以及皇宮內外工程,每月費銀不下30萬兩。但當時工部庫貯之銀僅有百萬兩,修陵經費十分困難。為此,世宗只得採納大臣們的意見,用廣納事例銀的辦法,以濟陵工。
高坡異纂
駱用卿為南海令日,有道士翁藏拙從武當來,寄居白雪山寺中。凡七日一食,食必兼數人之物,餘六日飲水而已,以此為常。用卿叩之,天文地理,修煉服餌之術,無不精曉。會歲大旱結壇禱雨,如期沾足,贈以金帛悉不受。用卿間以黃白之事為請,道士即以足就地蹴泥淖置火中,隨意以鋼鐵投之,悉化金液流出。一日用卿方論道,坐中遽起言適有緊急公文,將移新會。顧偶忘之道士即請收公文,及用卿手書納懷中。時新會令為徐幹默坐移時,探懷中出乾報緘及印信公文俱在焉。用卿始大駭異。旦暮虔拜請教道士曰:“君惟地理一事,稍可指授,若天文則有國禁。修煉則剝喪既多,且必不能棄人間事,無徒自苦也。”遂攜用卿登山,指示龍脈沙水,起伏向背之勢,其言甚略。不久用卿以朝覲至京,道士亦去不復至。後用卿遂以地理之術名天下,嘗至武當物色之,竟無知藏拙者。
詩作選摘
【題韓信廟】
逐鹿中原漢力微,登壇頻蹙楚軍威。足當躡後猶分土,心已猜時尚解衣。
畢竟封侯符蒯徹,幾曾握手到陳豨?英魂漫灑荒山淚,秋草長陵久落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