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丘腹蛛

駝背丘腹蛛

駝背丘腹蛛,Episinus gibbus,是球蛛科丘腹蛛屬的一種動物。分布於海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駝背丘腹蛛
  • 拉丁學名:Episinus gibbus (Zhu et Wang,1995)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球蛛科
  • :丘腹蛛屬
  • :駝背丘腹蛛
  • 分布區域:海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長1.90。頭胸部長0.90,寬0.60;腹部長1.50,寬0.95
雌蛛,高1.20。背甲胸板腹部背面均骨質化。背甲黃褐色,兩側沿背甲邊緣各有一黑色亞緣線。頭部隆起,眼域的中央高,前側眼、後側眼和後中眼的眼斑黑色。兩眼列均後凹。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05:0.04),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06:0.05),兩側眼稍分離。中眼區梯形,長等於寬(0.21:0.21),前邊小於後邊(0.17:0.21)。前中眼小於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0.06:0.07:0.07:0.07)。
螯肢黃色,弱小,前齒堤有1大齒,後齒堤無齒。顎葉黃色。下唇褐色,寬大於長。胸板淺褐色,布有細毛。步足黃色,有褐色環紋,但不十分明顯。第一步足後跗節與跗節的長度之比為100:32。步足測量:I3.59(1.10+1.24+0.95+0.30),Ⅱ2.30(0.68+0.76+0.58+0.28),Ⅲ2.01(0.60+0.65+0.48+0.28),Ⅳ3.49(1.05+1.23+0.93+0.28)。足式:l,4,2,3。
腹部前端向前上方突出至胸部後半部的上方,背面有二大丘突,恰似駝峰。背面骨質化區有許多小疣突,其上各生有一根小剛毛,黃褐色。整個背面布有不規則的黑色斑紋和黃白色斑點。腹部腹面淺黑色,近中央的兩側各有一淺褐色骨質化塊,黃褐色。紡器周圍有輕微骨質化的骨化環。外雌器近中部有一黑褐色三角形陷窩,其後緣左右各有一插入孔。
雄蛛
體長1.75。頭胸部長0.73,寬0.70;腹部長1.45,寬0.73,高0.95。前中眼最大(0.09),餘6眼近乎等大(0.07)。腹部腹面中央骨化,並向前伸包圍著腹柄。其他特徵同雌蛛的一樣。第一步足後跗節與跗節的長度之比為100:33。步足測量:I 4.48(1.43+1.45+1.20+0.40),Ⅱ3.01(0.98+0.93+0.75+0.35),Ⅲ2.46(0.75+0.78+0.60+0.33),Ⅳ4.37(1.35+1.42+1.25+0.35)。足式:1,4,2,3。觸肢器的跗舟在正側頂端有一角狀突,插入器呈“c”字形,根部尖刀狀,引導器寬。
駝背丘腹蛛
駝背丘腹雄蛛

分布範圍

海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