駘,漢語辭彙,漢語拼音可為dài, tái,簡體部首馬,部外筆畫5,總筆畫為8。 指的是劣馬,亦喻庸才,如,駑駘,羸駘。駘,也指舒緩放蕩,如,出自《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駘
- 拼音:dài tái
- 五筆:CCKG
- 釋義:劣馬,亦喻庸才
簡介
基本字義
古籍解釋
又駘蕩,曠遠也。
又地名。《左傳·昭九年》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注》駘在始平武功縣。
又《哀六年》遷孺子於駘。《注》駘,齊邑。《釋文》他才反。
又徒來反。
又神名。《韻會》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台駘。
又人名。《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義同。
又《廣韻》徒亥切《集韻》《正韻》盪亥切,𠀤音待。《玉篇》駘蕩,廣大意。
又《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駘蕩。
又《廣韻》疲也,鈍也。
又《類篇》駘騱,馬不進也。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音義》駘音殆。李云:哀駘,醜貌。它,其名也。
又與跆同。《史記·天官書》兵相駘籍。《前漢書》作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