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清真南寺

駐馬店清真南寺

駐馬店清真南寺坐落在駐馬店市驛城區南地下道口北岸中華路99號。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中山街開旅社的王炳義等人發起,召集市內各姓回民集資購,預修清真寺,以作禮拜之所。

之後,經社首王世彥 丁振邦 宛耀廷等人率眾回民民眾在地基上建草房七間,作為禮拜大殿,講堂屋水房。隨著回族商業的不斷發展,回民人口猛增,1927年,由市內回民皮油業和周口、鄭州來的鐵路職工共同捐資獻物,清真寺得到擴建。重建禮拜殿三間,南北講堂屋各四間,水房三間,大門一座。此後清真寺屢有修繕和擴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駐馬店清真南寺
  • 坐落:在駐馬店市
  • 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
  • 面積:1.7畝
概況,現狀,地圖信息,

概況

歷史
“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迫停止,清真寺大部分房屋被扒,后街道辦事處在原寺址建廠房七間,辦起了手套廠和化工廠。1978年,落實宗教政策,街辦工廠將房屋和企業全部歸還清真寺。1979年底,清真寺正式開放。
1986年成立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並聘請呂金虎阿訇為本坊阿訇,主持教務,寺內各項工作得以全面展開。1987年,以呂金虎、馬文德、杜伍德、楊義振、洪勇敢、鐵明道等為首的寺管會,利用政府撥款一萬元,寺辦企業蒸饃組、糖稀組支助二萬元,回民民眾集資二十萬元和宰牛服務費總計二十餘萬元,重建了一座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的阿拉伯建築風格的禮拜大殿,殿高19米,殿頂修建五個圓形拱頂,上部裝飾月牙標誌,殿外牆壁裝飾以黃、綠為主色調的“馬賽克”。
禮拜殿前部分(約占整個大殿的五分之二),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學生教室,下層是卷棚;禮拜殿後部分為禮拜正殿,水泥鋪底,上鋪地毯。整座大殿外觀,高大雄偉,壯觀華麗。1988年,又重建南北屋,各兩層樓房。北樓下層是講堂和阿訇辦公室,上層是學生宿舍;南樓下層是水房,上層是阿訇住房。1989年,又新建大門和兩邊配房,共九間。整座清真寺呈四合院式建築。同年,寺管會用賣老墳地的錢在市風光路北段路東建四層民族樓一幢,下兩層是民族飯店和銀行;上兩層是旅社,年收入十餘萬元。以寺養寺,解決了清真寺的經費需求,減輕了回族民眾的負擔。1990年寺里又在大殿南側、南樓西側新建水房(平房)七間。

現狀

1998年,在阿訇呂金虎的倡議下,清真寺開發併購買了寺南邊的臨街居民房,面積600來平米,開發投資48萬元;之後又自籌資金(加上十三香少部分捐助)共50餘萬元,興建了一座建築面積達1300多平米的四層教學大樓和新月塔,塔高加主體樓房共30米,新月塔兩邊各配一20餘米高的小六角尖塔,2003年竣工並投入使用。整座大樓氣勢雄偉,蔚為壯觀,已成為駐市中華路上一座標誌性建築。同時拆除了原南樓,改建了原寺大門和兩側配房,清真寺大門改為南門。整個寺院較原來寬敞了許多,面貌煥然一新。其獨特的阿拉伯建築風格被《駐馬店日報》譽為“駐馬店風光”。
清真寺自1986年呂金虎阿訇就任,開始舉辦經堂教育,培養伊斯蘭教接班人,至今已培養出多批學生,其中一部分現已成為豫中、南一帶優秀的在職阿訇。

地圖信息

地址:駐馬店市泌陽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