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雙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吉林省長春市
- 出生日期:1954年
- 職業:舞蹈理論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 代表作品:《水滸》、《玉鳥》、《風中少林》、《花木蘭》
人物簡介,個人履歷,從事工作,主要研究,舞蹈創造,綜藝節目,
人物簡介
歷任北京舞蹈學院《藝術概論》課教師、《舞蹈藝術》副主編等。先後創作了《咕哩美》、《媽勒訪天邊》、《水滸》、《玉鳥》、《風中少林》、《花木蘭》、《舞台姐妹》多部舞劇,作為策劃人參與了中央電視台《舞蹈世界》欄目的開播,並多次擔任“CCTV電視舞蹈大賽” 綜合素質評審。寫作並出版了多部舞蹈學術著作,其中《新中國舞蹈史》、《宋遼金西夏舞蹈史》、《中國現當代舞蹈史綱》、《怎樣欣賞舞蹈》等以及與人合作的《中國舞劇史綱》、《圖說中國古代舞蹈史》等,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曾經出訪聯邦德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美國、澳大利亞、埃及和香港、澳門地區,參加國際舞蹈學術活動並發表論文和嘉賓專題報告,受到國際學者的關注。
個人履歷
1954年,馮雙白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80年他進入全國第一屆高等院校美學教師進修班學習,由於受到朱光潛先生“不通一藝莫論藝”的影響,於1982年考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史論系,深入探討研究這一課題。1985年獲碩士學位,繼而獲得藝術學博士學位。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從事工作
主要研究
長期以來,馮雙白從事中國古代樂舞思想史、近現代舞蹈史、當代舞蹈史及藝術思潮、舞蹈套用理論的研究工作。他撰寫的《先秦樂舞思想述略》、《白居易詩文中的樂舞觀初探》、《略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徵》、《向民間舞蹈學習的三次高潮》、《中國舞蹈與觀眾》、《平民的歡樂——從北京地區民俗舞蹈的發展看舞蹈在現今社會中的價值》等學術論文,收到了很好的反響,並在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及學術刊物上發表。
馮雙白高度重視基礎史論的學習和研究,併科學地將舞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走個性化的舞蹈研究道路。他在承擔的國家重點項目《中華藝術通史》中,擔任《五代宋遼金夏舞蹈史》和《清代舞蹈史》的撰稿人,在《中國藝術史》中擔任《宋遼金西夏舞蹈史》的作者,並在全國重點圖書《中華文明史》中擔任有關先秦樂舞思想章節的寫作工作。他主持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院級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舞蹈資料叢書》的編撰工作,擔任主編之一及撰稿人,填補了國內舞蹈基礎研究資料的空白。目前,他獨立或合作出版的學術專著12部,完成國家級重點課題的科研電視片4部,民俗電視紀錄片13部,編創大型舞劇及舞蹈詩7部,為中央電視台、國家教委、寧波市政府等單位創作大型綜藝晚會15部。
2011馮雙白為大連舞蹈高級論壇做講座,在現代博物館舉辦。講座中,馮雙白先生對大連民眾舞蹈活動的開展及專業舞蹈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舞蹈創造
在舞蹈研究工作中,馮雙白意識到,目前中國當代舞蹈的發展急需理論性指導,但舞蹈界存在著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為此,他積極參與舞蹈藝術實踐活動,擔任了大型舞蹈詩《咕哩美》、大型舞劇《媽勒訪天邊》、《托起明天的太陽》舞蹈晚會,中央電視台《舞蹈世界》欄目,《中國文藝》“舞壇流韻”專欄節目,2000年中央電視台首屆電視舞蹈大賽等的編劇、總策劃、總撰稿,獲得了高度的讚譽和獎勵。
多年來,馮雙白積極參與舞蹈界重要的文化活動,並在全國許多省區進行舞蹈講學。在全國各類舞蹈大賽中擔任評審,為中國舞蹈事業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為中國舞蹈的普及和電視藝術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綜藝節目
天天向上2011041
人物故事
馮雙白對舞蹈的興趣始自他10多歲在某生產建設兵團宣傳隊工作,那時的他經常參加文工團的演出,既跳舞,又排節目,熱情滿滿。可在那個物質匱乏,連看小說都要排隊的年代,特別愛看書的馮雙白視力直線下降,不得不戴起了近視眼鏡。
對於需要用眼睛說話的舞蹈演員來說,這顯然是“致命傷”。一位舞蹈老師到兵團培訓時的話,讓馮雙白備受打擊,“馮雙白啊,你看你那雙眼睛,本來長得就不大,又沒神,近視眼戴眼鏡,時間長了後,眼球會突出……你還跳舞呢,一邊呆著去吧!”
自尊心嚴重受損的馮雙白從此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搞舞蹈了!
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逃離舞蹈;分配時,不願去北京舞蹈學院任教,最後因為服從安排不得不去;“不知為何”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之後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又當了所長,然後又調到中國舞蹈協會……
“很奇怪,我一直想逃開舞蹈,可一直就逃不開,冥冥之中有一隻手把我往那條路上推,推到現在呢,誰再想拿別的行當跟我換舞蹈這個行業,我絕對不跟他換,為什麼呢?因為舞蹈太有魅力了!”馮雙白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