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祖慎

馮祖慎

明學法師,俗名馮祖慎,一九二一年二月出生,浙江湖州人氏。他七歲的時候,就隨母親去杭州靈隱寺進香禮佛,一九四七年八月到靈岩山寺,一九四八年農曆二月,依普陀山三聖堂真達老和尚出家,同年又在南京寶華山受戒。一九四九年四月到十一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師學戒律。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五九年七月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就讀,畢業後仍回靈岩山寺任監院。“

2016年12月2日22時,湖州中學校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明學長老在蘇州靈岩山寺莊嚴圓寂,享年9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祖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湖州
  • 出生日期:一九二一年二月
  • 逝世日期:2016年12月2日
馮祖慎,明學法師-靈岩山寺,明學法師-恪守祖訓,明學法師-創辦僧伽教育,明學法師-淡泊名利,明學法師-專修淨土,新國學明學創始人弓克教授簡介,後記,圓寂,

馮祖慎

明學法師,俗名馮祖慎,一九二一年二月出生,浙江湖州人氏。他七歲的時候,就隨母親去杭州靈隱寺進香禮佛。一九四七年八月到靈岩山寺,一九四八年農曆二月,依普陀山三聖堂真達老和尚出家,同年又在南京寶華山受戒。一九四九年四月到十一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師學戒律。一九五六年九月至一九五九年七月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就讀,畢業後仍回靈岩山寺任監院。“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復和落實,蘇州市政府將靈岩山寺等三所寺廟歸還佛教,並於一九八零年元旦恢復開放,這在全國寺廟中落實政策是最早的。“文革”期間,明學法師被下放勞動期間,一直堅持佛教修持,離廟不離山,心繫寺廟,是蘇州市頗孚眾望的法師之一。一九七九年底,明學法師被市政府宗教部門請了出來,主持靈岩山寺的維修建設和教務活動,這位落實宗教政策後第一位上山的大和尚,在闊別十年後,回到夢魂索繞的靈若山寺,心生萬千感慨。寺廟百廢待興,明學法師深感任重道遠。一九八零年冬,明學法師升任靈若山寺方丈。為重振十方專修淨土道場的雄風,明學法師繼承了印光法師制訂的寺規,並加以發展,並予一九八一年制訂了《靈岩山寺共住規約》,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的充分肯定。明學法師嚴格按《共住規約》要求僧眾,他自巳則恪守規矩,幾十年如一日,將全寺僧眾視作兄弟,不分親疏,故大家對他非常恭敬。他在弘揚淨土法門,發展中國悠久的佛教事業中作出了貢獻。
明學法師
多寶佛塔,始建於南朝粱天監二年,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明萬曆二十八年塔遭雷擊,僅剩高約三十三米磚砌塔身。民國二十六年(l940),妙真老和尚發起重修古塔,但宏願隨抗日戰爭而雲散。該塔一九五七年曾被列為江蘇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名單。明學法師為繼妙真法師之遺願,保護好這一文物,提出了重修寶塔,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國內外佛教信眾布施。該塔於一九八九年六月正式動工興修。對於這件弘法利生,造福千秋的大事,明學法師絲毫不敢馬虎、怠懈,每根木料以至每片瓦都親自把關。當時他雖已六十七歲,仍每天爬上五十米高的腳手架,察看工程質量。一九九零年十月,歷時一年多,耗資九十餘萬元,未讓政府承擔一分錢的修塔工程告成,經驗收,全道工序均為優異。重修後的多寶佛塔凝重端莊,鐵剎銅鈴,翼角似飛,石雕欄桿,巍峨壯觀,宋塔古風得以重現,成為靈岩山寺的突出標誌。
可以說,對佛教文物的愛惜、對傳統文化的呵護已經成了靈岩山寺的優良傳統了。為了表彰明學法師對佛教文物作出的貢獻,一九九五年,他被授予“蘇州市文物保護先進工作者”。
明學法師正是以他這種愛國愛教崇高的思想品德,在佛教界樹立了榜樣,受到了政府以及佛教界的充分肯定,一九七九年底,明學法師主持靈岩山寺的維修建設和教務活動,一九八零年冬,明學法師升任靈岩山寺方丈,一九八三年當選為蘇州市人民代表,一九八八年被推舉為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一九九四年被推舉為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一九九八年一月被推舉為江蘇省政協委員,一九九八年七月當選為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二零零三年一月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

明學法師-靈岩山寺

靈岩山寺靈岩山位於木瀆鎮西市梢,沿山塘街古御道可直達山巔。山距太湖約1.5公里,山高182米,廣124公頃。山多奇石,尤以靈芝石為最,由此得名。又因遠望靈岩如巨象伏地,故別稱象山。因為西麓產硯石,故又稱硯山。
靈岩山向來有“靈岩秀絕冠江南”、“靈岩奇絕勝天台”和“吳中第一峰”等美譽。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駐蹕靈岩山行宮。登山小徑由婁姑嶺蜿蜒至山頂,均由石砌磚鋪而成,相傳即康熙御道。沿路景色迷人,有一徑穿亭、蒼翠迎人、落紅夕照、塔院松風、醉僧待渡、越女遺蹤、太湖在望、箭涇采香、秀峰古剎、靈岩塔影、蕭寺鐘聲、萬家燈火、山館擁翠、吳宮遺址、山頂花園、修廊響屧、琴台浴暉、蘄岳同輝等十八景。歷代名人李白、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蘇東坡、范仲淹、范成大等均曾登臨,留下了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稱靈岩為“山不甚高而幽奇甲於吳中”。
靈岩山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岩石球狀風化顯著,故山上多象形奇石。舊有十二奇石、十八奇石之稱。這些奇石或似人,或似物,惟妙惟肖,頗有幽趣。如醉僧石(俗稱痴漢等老婆)、石龜(俗稱烏龜望太湖)等,形象逼真,妙趣橫生。
靈岩山是吳越爭霸的見證人。相傳春秋時期,西施被越王勾踐獻於吳王后,深得寵幸。吳王夫差為了討取西施歡心,便在靈岩山為她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館娃宮。至今靈岩山頂館娃宮遺蹟尚多,也留下了諸多佳話傳說。現靈岩山寺西側有花園一座,明代王鏊題額“吳中勝跡”。園中有 “玩花池”,傳說是夫差專為西施賞荷而鑿。池北有兩口井,圓的叫“吳王井”,傳說西施常在此對井梳洗,以水為鏡;八角形的叫“智積井”,水質甘甜清洌,不竭不溢。花園北側是假山環繞的“玩月池”,傳說因西施懶於仰首望月,吳王便命人開了“玩月池”,讓月亮倒映水中。西施常在月明之夜,與吳王並肩賞月。除此還有“西施洞”、“琴台”、“披月台”、“望月台”、“佛日岩”、“獻花岩”諸勝,皆有題詠。
靈岩山寺靈岩山是“東南著名叢林”,東晉末,司空陸玩曾居此山,舍宅為寺。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擴建為寺院,名秀峰寺,唐時改稱“靈岩寺”。宋紹興年間朝廷將其賜予抗金名將韓世忠,更名顯親崇報寺。明洪武年間改名相國永祚寺,後遭火毀,清順治六年重建,鹹豐十年又毀於戰火。1926年重建,歷時20餘年,由印光法師易名為“靈岩山寺”。
靈岩山寺在唐道鑒主持時信奉律宗,宋元豐中改奉禪宗,1937年,我國現代僧界泰斗、佛學巨擘印光大師移錫靈岩山寺,創行淨土宗。自此,靈岩山寺遂闢為“十方專修淨土道場”,聞名海內外。1940年,妙真法師升任方丈,主持靈岩山寺的全面修葺。現任方丈明學法師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德行高深,道風遠播。
靈岩山寺內建築氣宇軒昂,佛像金碧輝煌,彩塑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並創設中國佛學院靈岩分院。寺院東側有靈岩塔一座,又名多寶佛塔、永祚塔。初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重建,解放後幾經維修。塔高33.4米,七級八面,黑瓦黃牆,古樸凝重,與整個寺院渾然一體,成為靈岩山的標誌。

明學法師-恪守祖訓

靈岩山寺靈岩塔明學法師俗名馮祖慎,1923年出生於浙江湖州。1947年8月,離開家鄉到靈岩山寺修持念佛法門。1948年農曆二月依普陀山三聖堂真達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南京寶華山受比丘戒。1949年4月至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師學戒律。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就讀,畢業後仍回靈岩山寺任監院。“文革”浩劫期間,靈岩山寺遭破壞,佛像被毀,明學法師被下放到蘇州天平果園勞動。
1978年11月,中國佛協趙朴初居士專程上靈岩山寺視察,提出要恢復靈岩山寺,不久蘇州市政府將靈岩山寺歸還佛教界管理。1979年底,明學法師回到夢魂縈繞的靈岩山寺。從此,靈岩山寺在明學法師的主持下,一邊修建一邊對外開放,並於1980年12月創辦了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
靈岩山寺為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創辦的專修淨業道場,針對當時佛教寺院存在“三濫”(剃度濫、傳戒濫、住持濫)以及一些僧眾熱衷於經懺,不注重修學的弊病,印祖在創建靈岩淨土道場之際,特訂立五條規則:
1、住持不論是何宗派,但以深信淨土,戒行精嚴為準,只傳賢,不傳位,以杜法眷私屬之弊。
2、住持論次數,不論代數,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後之嫌。
3、不傳戒,不講經,以免招搖擾亂正念之嫌。堂中雖日日常講,但不招外方來聽耳。
4、專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應酬一切佛事。
5、無論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以上五條,如有違者立即出院。
為了重振靈岩山十方淨土道場,明學法師恪守印祖遺訓,將印祖制定的以上五條規約,作為靈岩山寺共住規約的核心,堅決不做經懺、不收徒、不傳戒、不辦講經法會,堅持十方叢林制度。他在僧眾會上說:“祖師定下來的規約,在我明學手裡一點也不能改,否則我對不起祖師大德,也對不起前來參學的同修。”總之,靈岩山寺的規章制度,多是遵照印祖的思想而制定的。

明學法師-創辦僧伽教育

明學法師1980年3月18日趙朴初居士第二次上靈岩山寺視察。鑒於寺院受“文革”影響,後繼無人,明學法師發心創辦僧伽教育,培養僧才,向朴老請示。朴老表示大力支持,並親自擬定、題寫了“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的校名。經過籌備,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於1980年12月10日正式開學。
明學法師作為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始終將培養僧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從佛學院招生到學僧畢業,每一個環節,他都嚴格把關。例如,在招生時,明學法師把信仰放在第一位。他說:“一個出家人,若沒有堅定的信仰,那么他學的知識越多,對於佛教越不利。”這句話是指一些人沒有堅定信仰,上佛學院只偏重學習知識,不守戒律,或者借上佛學院讀書作為跳板,學到知識,就離開寺院,到社會謀生去了。故而,他特彆強調:被錄取的學僧,首要條件,即要有堅定的信仰,堅定的道心,嚴守戒律。在此基礎上,經過佛學院的學習深造,將來才可能成為宏揚佛法、續佛慧命的棟樑之才!
為此,明學法師將“學修一體化,學僧生活叢林化”作為辦學宗旨,堅持學宗天台,行歸淨土,並將《印光大師文鈔》編為授課的教材之一。要求每個學僧解行並重,勤修三業,務必做到素食、僧裝、獨身。凡有犯者,一律勸退。學僧每天參加早晚課誦,早午二餐集體過堂用齋,周六下午參加公益勞動。學院每年秋季開學都比其他學院早20多天,以便讓學僧收攝身心。臘月初一至廿一日,學僧還須參加廿一天的精進佛七。
佛學院開辦至今已二十一年,培養出不少德才兼備的人才。共有360名畢業生分配到各地從事法務,利樂有情。他們之中有的擔任中國佛協理事、常務理事,地方佛協的會長、秘書長,有的擔任寺院的住持、監院或佛學院的院長,有的分別赴美國、英國、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澳大利亞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宏法利生。

明學法師-淡泊名利

明學法師印光大師圓寂前曾囑咐真達和尚:“汝要維持道場,宏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明學法師繼承靈岩山優良傳統,不僅生活儉樸,而且對名利也看得淡,並教育僧眾要淡泊名利。他曾說,人生最痛苦的是爭名奪利,一個人往往會因爭名逐利而荒廢道業,甚至走上邪路。他還說:“出家人只要真心修持,該有的自然會有。若福德因緣不具足,你想得到的東西,求也求不來。”
作為名寺方丈,明學法師擔任的職務甚多,但他卻把這些名譽、地位視之如“空中樓閣”,絕不縈懷。他在寺內或外出,常有人給他供養紅包,若據為己有也無人過問,然而他卻分文不動,全部上繳庫房。曾隨侍明學法師兩年多的照斌師說:“明大和尚把錢看得很淡,他收到紅包連看都不看,便讓我們拿去上繳庫房。不僅這樣,他還常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拿出來,以靈岩山寺的名義捐贈給災區。再者,明大和尚已近八十高齡,按常理完全可以在招待客人的小齋堂用膳,而他卻在大齋堂與全體僧眾一起過堂進餐。許多人勸他到小齋堂吃飯,他說:出家人不能貪圖享受,否則就會妨礙修道。”從佛學院開辦就一直在山上任教的黃華老師說起明學法師,其崇敬之情溢於言表。他在上課時對學僧說:“明大和尚是我最尊敬的法師,我之所以尊敬他,是因為他很講修持,關心大眾,生活儉樸。我希望在座的學僧中能多出幾位像明大和尚這樣的法師。這樣,佛教前途就有希望了。”

明學法師-專修淨土

明學法師靈岩山寺是根據淨土宗的理論和修行方法及印光大師的佛學思想而建立的淨土宗專修道場。《印光大師文鈔》指出:
1、“念佛法門,乃佛法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帶業往生者,全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與當人信願之力,感應道交,得此巨益,校比專仗自力者,其難易天地懸殊也。”
2、“唯持名念佛,攝機最普,下手最易。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3、“持名念佛的同時,勸重因果。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略,若告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則必畏惡果而斷惡因,修善因而冀善果。”
4、“發願弘揚淨土,亦注重融合諸宗,並不揚此抑彼,排斥他宗。”
5、“援儒入佛,一以教化儒家弟子,一以維護佛教。其主張儒釋二教,其跡似異,基本源同。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
常言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明學法師正是遵照以上印祖的教誨,本著全體佛教的觀念及菩薩四弘誓願,以勤勞刻苦、淡泊名利、堅忍不拔的精神,致力於淨土宗的弘揚,並與人間佛教相結合,避免簡單化的修行方法。他雖年逾古稀,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領眾熏修,幾十年如一日,從而使靈岩山寺道風丕振,常住興旺。在靈岩道風的召感之下,慕名而來的僧人越來越多。他們受到淨土道場純正道風的薰染,身心淨化、安然。他們中許多人一住就是十多年。靈岩山寺的生活條件雖然不算好,而居住的僧眾常年在150單左右。靈岩山寺每天堅持早晚課誦,半月誦戒,念佛堂常年“佛七”等,其攝受力量,不言而喻。靈岩山寺不做經懺佛事,已經遠近聞名,而上山參加精進“佛七”的善男信女常年不斷,從而較好地保持了印祖專修淨業道場的特色。
多年來,明學法師積極協助黨和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佛教界的合法權益,培養佛教僧才,維護和弘揚印祖思想,服務社會,服務人群,熱心接待信眾,開展對外友好交往等等,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8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地區,由於觀念的分歧,出現了信徒與僧人不團結現象,雖經多方工作,不能消除矛盾。但他們都信仰淨土宗,相信印光大師和靈岩山寺。為了寧夏的安定團結,在省、市宗教部門的支持下,明學法師等前往中衛地區,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在開示中,明學法師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終於使信徒及僧人的思想得以統一。以後,他又兩次赴寧夏,使該地區佛教活動得以正常開展。他還被聘為寧夏自治區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明學法師常說:“凡事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不要有絲毫的私心和懈怠。”
另外,由夏蓮居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直在信眾中流行,但也引起廣泛爭議,許多居士紛紛前來靈岩山請教明學法師。例如,黑龍江徐英居士一行6人,於1997年4月份千里迢迢從東北來到蘇州,拜見明學法師,就會集本問題向他請教。明學法師說,對於會集佛經的問題,當年印光大師是極力反對的,他在復王子立居士的三封信中就有十分明確的論述(見《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二》),認為會集佛經非常之難,而且易啟後人杜撰之妄。明學法師認為應堅持印祖的思想,“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同時,明學法師在1997年第一期《台州佛教》上還發表了《對於〈新編淨土五經〉之異議》的文章,表明了他對會集本的態度。

新國學明學創始人弓克教授簡介

弓克教授,博士,新國學《明學》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名譽教授,中國
文化書院國學院“國學導師”、吉林大學教授,世界易經導師、和諧中國網“心靈導師”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人生導師” ,北京聯合大學易經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客座教授 現任吉林省人大常委,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易學套用聯合會名譽會長,中華周易協會名譽會長,中華周易聯合會名譽會長,中國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吉林省孔子學會會長,吉林省孔子學院院長,吉林省周易學會名譽會長,吉林省作家企業家聯合會名譽會長,吉林省東北亞總部經濟促進會副會長。 歷任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教研室副主任,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宣傳部長、校辦副主任、黨辦主任,省高校工委副書記,省社科院 (社科聯)黨組書記、付主席,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東城區委副書記。 在吉林大學工作整20年,期間哲學系教師整10年。東北師範大學、吉林省委黨校、吉林師範大學、長春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社會主義學院等兼職教授。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碩士生導師。 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中國周刊》、《社會科學戰線》等報刊發表文章100多篇,有 5篇《新華文摘》轉載, 1篇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理論文章獎;發表《主題論》等著作10多部;承擔3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現代生產理論研究》(獨立完成)、《語言哲學研究》(兩人完成)、《明學》--“一元六本十德”(獨立完成)。 由吉林省社科聯、省哲學學會、省孔子學會舉辦了“弓克教授《明論》研討會” 由吉林省倫理學會、省孔子學會舉辦了“弓克教授“新國學”--《明學》研討會”。由吉林省社科聯為一個人一個學術思想開研討會,在吉林省社會科學界還是第一次。 《吉林日報》為弓克教授設專欄《白山晨語》,已發表人生哲學隨筆30多篇。 在國際儒聯“儒學、儒教與宗教學高峰論壇”、國際儒聯與德國“孔子儒學與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十回世界易經大會、第十九屆國際易學大會、日本立命館孔子學院、韓國京仁日報社、第三屆儒家倫理與東亞地區公民道德教育論壇、孔子思想與和諧世界國際論壇、2008科特勒戰略行銷年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聯合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書院國學院、第二屆全國縣(市)改革論壇、中國“三農”論壇、第二屆全國民營企業家創新論壇、武夷山兩岸三地國學研討會、遼寧省百場名人系列報告起動儀式暨首場報告、山東青島國學高級研討班、河北邯鄲政企領導幹部國學高級研修班、全國經典誦讀組委會國學專題報告會、世紀教育大講堂、上海東晨集團、遼寧省桓仁縣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陝西省榆林市文化系統幹部培訓班、學習型東北企業家高端論壇、青島“首屆和文化高端論壇”等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作關於《易經》——中華文化之源之本之根、《易經》思維模式、《易經》原理、國學概說、創新思維、儒學的生命力與中國的現代化、現代人心靈的困惑與出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企業文化、民營經濟發展、“三農”問題、如何提升“二度一心”、情商與成功、和諧世界的心靈原理、國學智慧與成功、現代戰略行銷、國學智慧與女性成功、國學智慧與企業管理、國學智慧與企業文化、國學智慧與人本管理、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國學智慧與人生大智慧、《明學》---“一元六本十德”等專題報告。 “世界易學文化和諧大使”、“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易學人物”。 應日本國外務省邀請,在立命館孔子學院講學,院長周瑋生:“《明論》---“一元六本十德”是對傳統文化的精闢概括和總結,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之所在。” 韓國《京仁日報》社社長宋光錫:“弓克會長創立‘中國明學’。《明學》是對斷層的中華傳統綱常理論的重建。《明學》世界注目。《明學》的創立是文化界的新創舉。”
專訪著名國學大師弓克教授
——新國學《明學》一盞心靈的明燈 弓克教授,博士,“新國學”《明學》創始人,中國文化書院國學院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名譽教授、吉林大學教授。 現任吉林省人大常委、國際易學套用聯合會名譽會長,全球易文化大會主席團永久主席,中華周易協會名譽會長,中華周易聯合會名譽會長,中國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吉林省孔子學會會長,吉林省孔子學院院長,吉林省周易學會名譽會長,吉林省作家企業家聯合會名譽會長,吉林省東北亞總部經濟促進會副會長。吉林省孔子學院院長,吉林省周易學會名譽會長,吉林省作家企業家聯合會名譽會長,吉林省東北亞總部經濟促進會副會長。 歷任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教研室副主任,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宣傳部長、校辦副主任、黨辦主任,吉林省高校工委副書記,吉林省社科院 (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東城區委副書記。 國學是經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深厚文化積澱,先賢聖士為後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即國學熱,世紀之交再次掀起國學熱至今,無不體現著現代化的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國 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經典,經過現當代國學大師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 闡釋,使普通的民眾從中汲取先賢的智慧結晶,從而以古鑒今、弘揚光大。 弓克教授,就是這樣的一位當代國學大師。本刊記者有幸採訪這位“心靈導師” 、 “國學導師”、 “人生導師”,對其所獨創的“新國學”——《明學》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更是對這位 “新國學第一人” 的一次重新認識的過程,大師給記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品格,德高望重;待人,正直坦誠;處事,實在認真;治學,創新獨到;為官,淡泊權利。 弓克博士作為 “新國學” ——《明學》的創始人,以其新國學理論——《明學》 ——“綱常新論”——“一元六本十德”,為人們提供了做明白人、做明白事、 過明白人生的“心靈綱常”。他所獨創的《明學》, 不止具有 “新國學” 的學術意義,而且是為我們世人點亮了走向澄明之境,創造完美人生的一盞心靈的明燈。
明師指領
說起明學產生的淵源,弓克教授深情地對記者說,他每當較正式場合講自己學習國學、研究國學、運用國學之體會時,他都由然感恩於他的許多老師,尤其是三位恩師——高清海先生、鄒化政先生和呂紹綱先生,正是恩師對他的教導、引領 ,才使他走上國學之路,才有了《明學》的創立。所以,這三位恩師、名師,又是他的三位 “明師”。 弓克驕傲地說,他是生在黑龍江,當兵在遼寧,工作在吉林,東三省均有他弓克的足跡。他是正宗的東北人。他是長白山人,他是松花江人。“我們吉林人得天獨厚,生長在這片廣袤的關東沃土之上,雄偉而神秘的三江源頭的長白山天池,大峽谷,原始森林,松遼平原,神奇的一山三江之風水養育了關東人,也養育了幾代學人。和國學結緣,始於吉林大學的那段時光。” 弓克這樣告訴記者。 弓克在吉林大學整20年,先是當教師整10年。在這期間,對他來說有三位至關重要的導師。說起已經故去,對自己影響至深的三位恩師,弓克飽含感念之情。在三位恩師及其他老師的影響之下,為今天的弓克能夠在馬哲、西哲、中哲領域的研究融會貫通、遊刃有餘,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是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清海這位哲學泰斗,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對弓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教學和研究影響深刻,作為哲學系主任的高清海教授點名弓克作青年教師培訓班的班長,破格提升其為哲學教研室副主任,為77級主講第一堂課、第一門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半年;第二位恩師就是我國著名西方哲學史專家、黑格爾專家鄒化政教授、博士生導師,弓克做了幾年鄒教授的助手之後,成為了吉林大學繼鄒教授之後的主講黑格爾哲學的第二人,講授西方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原著選讀;說起第三位恩師,弓克教授給我們講述了他與呂紹剛先生之間的一段奇緣。 “回溯吉林省現當代對國學的研究,第一代,當首推國學大師、易經大師,全國著名先秦史專家、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老金景芳先生,99歲去世,真正的世紀學者;第二代,金老的助手呂老呂紹綱先生,全國著名先秦史專家、易經大師、國學大師、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弓克教授十分慶幸他能得到呂紹綱先生的直接指導和影響。和國學結緣,尤其與《易經》結緣,就是源於在吉林大學那段歲月的機緣巧合:弓克與呂紹綱先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住過吉林大學解放大路學生宿舍,正對門,各一間房,僅有10.08平米,呂家4口人,他單身。於是在弓克的小屋裡,在校園牡丹園散步的小路上,多受呂老的教育、指點、引導、啟發。弓克告訴我們,能和呂老結下如此深厚師生情義,實屬人生難得。 正是由於高清海、鄒化政、呂紹綱三位恩師的直接教育、指導和影響,才使他能夠結緣國學並長期潛心學習、研究《易經》及其他國學經典,才為現今的《明學》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功底。日後,在國學領域具有相當造詣和影響力的弓克教授在全國率先於2005年12月28日正式組建 “吉林省孔子學會”,此時他沒有忘記把自己領入國學之門並精心教誨的恩師,恭請呂紹綱先生出任會長,弓克做執行會長, 直至恩師辭世,弓克才接任會長一職至今。
明心鑄性
弓克教授告訴我們,他創立明學的初衷是立足現實社會需要,從人性出發,創立一個新的適用於所有人的思想理論體系,創立一個普世的大眾明學。 弓克博士介紹說,《明學》這一名稱的由來其內涵並不簡單,《明學》之名來源於《易經》,《明學》之“明”與《易經》之“易”具有內在聯繫,上日下月為“易 ”,左日右月為“明”, 知明則易,知易則明,明易相通,易明相生。由此定名單字《明》,一家之說謂之《明學》。而《明學》與傳統“國學”有所不同,有其獨到之處。研究傳統國學的專家學者多運用的是 “我注六經” 的方法來研究傳統的國學, 而弓克教授則是以 “六經注我” 的獨特的研究國學的方法,從而另闢蹊徑。 中華傳統文化、國學、傳統美德的精髓是什麼?很多世人為此困惑不解。弓克大師做了精闢的總結,用《明學》的“一元六本十德”來概括。“一元六本十德” 含17字,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是一個系統,是一個體系。《明學》“一元六本十德”,是 “人生信仰”,是 “心靈原理”,是 “做人做事之準則”, 是 “中國人的基因”, 是“中華文化的密碼”,然僅 17字。 寫到這裡, 我不免想到四個字:大道簡約! 這17字的凝練,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年心血的結晶,凝粹精華,字字璣珠,語語中的。10年磨一劍,不,應該是30年磨一劍,最終形成有別於傳統國學的“新國學”--“現代國學”--《明學》,從而確立了“中國新國學第一人”的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弓克教授強調,人生,無非兩件事,做人與做事,這很簡明,表面上看,做人與做事是兩件事;實質上看,這兩件事又是統一的,是一件事。那么,用什麼做人做事?做人做事有術有道。弓克教授之《明學》— “一元六本十德”,就是做人做事之道。 就《明學》的特質,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胡海波解釋道:“《明學》的特質到底是什麼,我想有的學者會概括是國學,或者有的學者概括為中華文化研究的成果。這兩點肯定包含其中,但是我覺得在對這項成果及其特質的把握上,不能把它根本的特質局限於國學研究的特質,也不能局限於中華文化研究的特質,它應該是具有時代特點的、民族特點的,包括今天精神家園建設特點的這樣一種精神理念性的成果。在這項成果中它的內容有兩大方面構成:一是充分考慮到了中華文化傳統的核心文化精神有哪些,它最為核心的東西體現出來,用今天的語言來說是我們當代中華民族要秉承和弘揚的中華民族的核心的價值理念;二是從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的構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三大精神主流。我擔心如果不這樣理解,《明論》‘一元六本十德’這樣一個表述方式,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有成果本身的內含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明學》的特質,應提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精神境界上來理解。”
明燈引路
《明學》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可謂指引世人心路歷程的標尺和明燈。弓克大師告訴我們,《明學》是指導人們做人做事之根本——就是要明心、明德、明理、明本、明道。這個根本具有普遍性、普世性。《明學》能規避信仰迷失、道德缺失、人性喪失的 “三失” 問題。 弓克大師的理論備受包括企業界的社會各界推崇。上海東辰集團、中國吉林森工集團、長春卓爾信息安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春鼎慶公司、吉林順達非標機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已將《明學》奉為企業文化的核心、精髓和靈魂寫進員工手冊來加以推崇和踐行,將明學紮根員工內心,藉此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從而提升員工的 “兩度一心” ——忠誠度 、誠信度和責任心。“企業管理的本質是什麼?那就是把握人、把握人心”,大師這樣告訴我們。管理好一個企業,不止是靠法律和制度,不止是靠管理的嚴格和秩序,還有一個根本因素就是要調動員工內在的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而《明學》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使員工自律、自覺、自省,自己約束自己。員工將《明學》的17個字裝在心裡,使之成為員工發自內心接受的文化元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握人心,使員工真正了解企業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安心”於企業, “忠誠” 於企業,以高度的責任心為了企業的目標自覺地盡力去奮鬥。這樣就真正做到了即治標又治本,為企業創造財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實踐已經證明,將來還會繼續證明,《明學》17字乃是企業創造財富,做大、做強、做久的秘笈。為此,曾經聽過弓克大師講座的企業家們發出“聽君一堂明論課,勝讀百本企管書”的感慨。 《明學》思想,使中國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柏廣新大為讚賞:“‘優秀企業’與‘卓越企業’兩者真正的差別,究其實質,不在硬體而在軟體,不在機制而在文化,不在設備而在理念,不在利益而在人心。弓克教授總結出的‘一元六本十德’這17字箴言,看似簡單,卻奧妙無窮,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新挖掘,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中華文明的現代詮釋。‘明學’之所以能夠扛起‘新國學’的大旗,其主要原因在於弓克教授創造性地承傳國故,對傳統優秀文化有所總結,有所揚棄,賦予了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意蘊,用17字箴言以點帶面,重新帶領我們感知國學的獨特魅力,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回到國人自己的精神家園。弓克教授的《明學》思想,進一步豐富了我對企業文化的 認識。不僅我本人從中獲益良多,對中國吉林森工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借鑑作用。弓克教授的《明學》思想作為當代“新國學”的奇葩, 理論價值在學界已經達成共識,實用價值在商界也逐漸為人所共知。我作為一名學習《明學》、受益“明學”的企業工作者,向弓克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家能夠知‘明學’、懂‘明學’、用‘明學’。 ”
明鏡鑒心
“構築心靈綱常,融鑄人生信仰”的《明學》一經提出,便一石驚起千層浪,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弓克大師致函討教,希望得到名師的指引和教誨,現已收到信函400多封。目前,弓克大師宣傳《明學》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以把民族的文化精髓 —《明學》,推廣到全國乃至國際社會為己任。 應日本外務省邀請,弓克教授在“日本立命館孔子學院”作《明論》專題報告 ,院長周瑋生評價說:“《明論》是對傳統文化的精闢概括和總結,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之所在。” 韓國《京仁日報》社長宋光錫稱:“‘新綱常論’是對斷層的中華傳統綱常理論的重建 。弓克會長創立‘中國明學’。 《明學》世界注目。《明學》的創立是文化界的新的創舉。” 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正聿評價:“創新時代呼喚創新哲學。弓克教授的《明論》立足現實需要, 依託於豐厚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智慧資源之精華,以多維度思維方式,構建了一個集倫理、哲學、信仰於一體的獨創性、綜合性的哲學思想體系。這無疑是一種很有生命力的、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當代哲學思想新模式,是很有意義的新探索 。弓老師所做的工作,是在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奠基方面的一種非常艱苦的努力。 弓老師所做的這種努力,就是把我們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些抽象的名詞,積澱 、凝聚和升華為一種概念的內涵,從而使它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的真實的內容。我認為這也就是弓克教授所做的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方克立評價:“《明論》是一個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人生哲學理論體系,它從大本大源處講清楚了如何做人做事的根本道理,對於構鑄新時代人的心靈綱常、樹立正確的人生信仰、塑造全面自由發展的人格,對於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秉公評價:“《明論》是獨樹一幟的國學創新理論體系。《明論》不是研究國學的某一個部分,也不是研究某個問題,而是對儒學體系、國學體系的一個推進,是整體性、系統性的創新。《明論》新思維,使儒學、國學的整體性架構產生了一個新的思路、新的體系、新的飛躍。《明論》的目的和宗旨是儒學的現代化、國學的現代化,屬於第四代儒學或國學的創新體系。這個創新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和歷史價值,具有填補理論空白的性質,是一種創新、超越。這個新體系有可能在社會形成價值觀念的‘疊加共識’,發揮凝聚思想和人心,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思想理論資源的作用。《明論》與中國的民族集體潛意識和社會文化基因相同,因而能夠得到大眾更為廣泛的認同和支持,有著廣闊的前途。”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弓克大師, 老子的思想的最高境界即自然而然,明學亦然,明學的推廣也是自然而然之事。散發思想光輝之《明學》,照到哪裡,哪裡就有了光亮。 作為心靈綱常的《明學》,就像一面明鏡,令今人廣泛引以為鑑。目前明學思想套用的領域越發的廣泛,弓克大師積極致力於“國學進社會”的活動,已經達到了八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進軍隊、進特殊人群。弓克教授向我們解釋說,這個“特殊人群”就是監獄的服刑人員,長春北郊監獄將《明學》作為幹警和服刑人員的《人生教育教材》,已經出版發行。北郊監獄結合明學思想搞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已經產生了明顯的積極效果。
明光映照
弓克博士建議我們學習國學首要學習國學的經典之作:《四書五經》。大師用他的艱辛努力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學習國學的捷徑,那就是學習、把握、套用“明學 ”17個字。在《明學》17字基礎綱要的引領之下,再回過頭來深入研習《四書五經》原著。 吉林省省長王儒林批示:“創新難,思想文化創新更難。弓克同志的《明論》是難得的思想文化創新,而且是十分可貴的原創性研究成果。《明論》是既根源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而又具有鮮明時代感的創新思想;是既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而又具有嚴謹邏輯系統的理論體系;是既符合黨和國家‘弘揚中華文化, 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大方向,而又具有廣泛普適性的人生綱常。‘一 元六本十德’,雖僅17個字,然而其內涵卻十分豐富深刻,為人們提供了人生綱常。人生應恪守心靈綱常——‘一元六本十德’。《明論》是面鏡,能映照人心 ,心正、路正。《明論》應在全社會推廣踐行,以融鑄和諧心靈,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就要求中國人在思想文化方面要尋根,要建立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上,即國學的沃土之上,尋求中華文化之根源,從而延續文脈,於是弓克大師的“綱常新論”——“明 學”,應運而生,並適時推廣。 吉林省文聯黨組書記揚廷玉評價:“《明學》是中華文化重建的一種嘗試,甚至於是卓有成效的一種可見的文化重建的偉大工程。”他為弓克博士提詞: “學貫中西, 融匯今古,德佩綱常,心游萬仞。” “世界易經導師”盧泰先生把中華“綱常理論”發展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 階段,孔子綱常論——“仁”;第二階段,孟子綱常論——“四德”;第三階段 ,董仲舒綱常論——“三綱五常”;第四階段,弓克綱常論——“一元六本十德 ”。 他為弓克教授提詞:“創新國學貫古今,再續綱常第一人。” 由於中國歷史上的原因,“打倒孔家店”及“文化大革命”幾乎掐斷了中華傳統綱常理論之文脈,弓克大師正是看到這樣的現狀,決心為延續中華傳統綱常理論之文脈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可喜地看到,他做到了,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已拜師弓克大師的成員包括政府高官、高校教授、企業高管及一些社會名流已 4 批 22 人,他們正在積極籌建“《明學》研究會”。 有關部門為弓克大師幾次成功地舉辦了《明學》研討會,其中包括2008年8月28日 由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吉林省哲學學會、吉林省孔子學會主辦的在長春市會展中心召開的“弓克教授《明學》研討會””,這是吉林省社會科學界首次為一 個人、一個學術思想開研討會;由吉林省倫理學會、吉林省孔子學會主辦於2009 年9月15日在長春舉行“弓克教授“新國學”—《明學》研討會”。兩次研討會 ,獲得好評如潮。《明學》及評論文章匯集成冊,將於近期出版面世。 “國學在歷史上雖然遭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以現在的狀況來看,我始終相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有巨大生命力的,祖宗傳下來的國學思想財富是極其寶貴的,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尊重國學,繼承國學,創新國學,振興國學。這是我未來人生歲月的主要任務。我的願望是,‘明學’普及的腳步,不僅僅限於國內,在國際上也要駐足。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今的國際社會,和平是永恆的主題,曾有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發表著名的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過頭來汲取孔子的智慧。’面對當今的戰爭和掠奪、面對那些只講本國利益的狹隘民族主義者、面對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需要“一元六本十德 ”這樣的普適性的思想理念。”。弓克大師如是說。我們相信弓克大師會將他的“新國學”理論的光輝帶向全國,帶向世界各地,我也同樣相信《明學》這17個字作為中華民族道德的精髓,會為融化、教化中國人的心靈、全人類的心靈,為全世界帶來和平,作出其特殊的貢獻! 最後,以著名詩人李鐵龍格律詩一首作為文章結束語: 七律 《贊國學大師弓克教授》 學貫中西四海揚, 獨開明論繼綱常。 浚源究理承先志, 博大精深續後章。 崇尚和諧道做本, 啟迪心智德為綱。 而今成就誰知苦, 二月梅花總是香。 ——寫於乙丑年二月初二弓克大師生日

後記

採訪過程中,我尊稱弓克教授為“大師”,他笑著對我說:“我不是大師,古今有很多在學術上頗有建樹和造詣的大師們值得我去學習,我雖然努力研究國學幾十年,有了些許的體會和收穫,但這些都是初步的,學無止境、研無止境、用無止境 ,我仍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這時我不禁深深地為之打動。在諸多的榮譽和讚譽面前,大師始終保持這樣一種平和謙遜的心態。我們也了解到,曾經有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組、中國教育電視台等媒體邀請弓克教授,在名利面前,弓克大師淡然處之,全身心投身於與明學等幾個國家課題項目,潛心學術研究。我們相信大師的這份淡定、這份平和、這份堅持、這份執著,終歸會在其獨創的思想領域,自成一體、自成一派,成就一樹繽紛的桃李,下自成蹊--- (發表於《中國創新人物》2010年第8期, 《吉林畫報》2009年第12期)

圓寂

2016年12月2日22時,湖州中學校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明學長老在蘇州靈岩山寺莊嚴圓寂,享年9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