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技工教育管理、技工教育黨建工作、世界技能大賽參賽組織與管理、思想政治課教學、語文課教學、企業管理課教學,書法教育理論與創作、美育教學、職業指導。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從事職業教育和工作期間,曾在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本科)、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專業(研究生)、清華大學技工院校高級研修班、英國胡弗漢頓大學技工院校教育管理校長培訓班、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世界銀行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研修班、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廣州美術學院書法高級研修班學習和進修。
職業經歷
歷任廣東省建材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團委幹部、團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學生科副科長、校長辦公室主任;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廣東省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校長、黨委副書記;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副廳級)。
主要貢獻
1.帶領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在近五屆世賽共獲“10金3銀4銅1優勝獎”,連續四屆成為全國金牌數最多、總成績最好的參賽單位,實現學院世賽“四雙連冠”,為我國世賽金牌“零的突破”作出重要貢獻。2020年,帶領學院參加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勇奪“7金1優勝獎”,是金牌數全國第一的參賽單位,取得了參賽辦賽雙豐收;帶領學院在第六至九屆全國數控大賽連續四屆總成績全國第一,並被評為“冠軍選手單位”,實現“四連冠”,是全國金牌數、總成績最好的參賽單位。
學院是全國首批中職示範校,廣東省創建全國一流技師學院三所創建學院之一,廣東省創建高水平技師學院十所學院之一的“雙高”示範校,與西門子創建成立了中德西門子技術國際(中國)學院,與華為公司創建華為學院,大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技能人才。
因辦學成績突出,學院多次受到教育部、人社部、廣東省委省政府等上級部門的表彰,受省政府記大功2次,先後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技能人才培養突出單位、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譽為廣東技工教育的視窗、全國“世賽金牌學院”和“全國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幟”。其本人作為我國世賽中國集訓基地的組織、管理實踐者和研究專家,為我國實現世賽金牌“零的突破”和參加世賽取得優異成績作出重要貢獻,被譽為“世賽金牌院長”。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先後被評為廣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個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中國技工院校傑出校長、中國技工院校改革創新校長、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卓越貢獻人物、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廣東人社廳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廣東省水泥行業突出貢獻獎等,其先進事跡受到省市、國家相關媒體的報導。
2. 任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院長14年期間,帶領教職工艱苦創業建設新校區,將校園占地面積僅有14.6畝、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在校生人數不足500人的全省技工院校最小“麻雀學校”發展成為校園面積達170畝、建築面積達96000平方米的技師學院,把學校做大做強。學校由原來的省重點技工學校,躍上國家重點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三個辦學層次,在校生人數達11000多人;主持世界銀行中國職業教育改革項目示範學校建設,突出城建專業辦學特色,其辦學改革成功經驗得到了世界銀行在全球職業教育領域推廣;任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院長、書記以來,帶領學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大力推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學院升格為參照副廳級管理單位,積極開展三校整合工作,全力推進南海新校區項目建設並開始動工,目前學院總占地面積達1070畝,教職員工達1000人、在校生人數達14600人。
3.大力開展技工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帶領學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和對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1+1+9”的工作部署和“廣東技工三項工程”,根據學院辦學實際,提出“創新載體,融合平台,驅動發展,走向世界”辦學指導思想,大力創建全國一流技師學院和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堅持對接產業,打造一流專業群,主動服務於廣東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堅持產教融合,成立了廣東機械技能聯盟,共有220多家大中型企業參加;與西門子、華為、德馬吉、卡爾蔡司、山特維克、海克斯康、瀋陽工具機等16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共建了機電工控、精密製造等7個“校企雙制”示範園;打造了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汽車等7個重點專業群,現開設招生專業53個,其中包含預備技師招生專業9個,品牌專業10個,特色招生專業5個。通過與世界名企深度合作,共建7箇中國世賽集訓基地,在選手選拔、集訓、參賽方面深度合作,十年來共培養了21位代表國家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獲獎選手,其中12位選手獲得金牌;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五大競賽模式”——“新生海選,梯隊培養”的選手選拔模式、“項目負責,分工協作”的技術管理模式、“智慧型分析,科學評價”的選手集訓模式、“世賽優先,全員參與”的基地保障模式、“世賽引領,賽教互促”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人社部高度評價並在全國推廣。近年來,其本人應邀到全國各地開展了40多場專題報告會,傳授辦學成功經驗和世賽奪金秘訣,同時每年接待全國各地來校參觀交流的100多個單位、1000多人次。
4.致力於新時代中國特色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理論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國家人社部、省委省政府、省廳黨組的要求,在技工院校中率先實行了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面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在制度建設、組織建設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討,其黨建工作經驗得到了全國多所技工院校學習和借鑑;擔任全國中職思政課統編教材編委成員,參與了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中職思政課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擔任人社部技工教育與職業培訓教材委員會委員,主持了人社部第三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一體化課程開發,以及全國機械行業技工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聯盟數控加工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擔任學院世賽成果轉化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中心主任,大力開展世賽成果轉化工作,主持開展人社部世賽塑膠模具工程項目、參與世賽數控車、汽車維修項目成果轉化和一體化教材改革工作。其本人還在《學習強國》、《技能中國》、《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培訓》、《職業》、《技能強國》、《廣東高等教育研究》、《廣東技工教育研究》等媒體刊物上發表了深度理論研究文章20多篇。
5.其本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開閉幕式工作總策劃和主創人員之一,為大賽呈現了主題鮮明、氣勢恢宏、精彩紛呈的開幕式《技能之光》和閉幕式《技能之巔》,受到了各級領導和來自全國各省市與會者、觀眾的高度評價;還為大賽創作了主題歌《技能之光》(作詞),大力弘揚了勞動光榮、技能光榮、創造偉大時代精神,謳歌了了為國爭光,技能報國的時代強音,被譽為“中國技能人才自己的歌”。同時,為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創作主題歌《博創未來》(作詞),與《技能之光》主題歌一起並稱為“姊妹之歌”。 這兩首歌在《學習強國》發表,廣為傳唱,在全國產生良好的影響。
6.其本人擔任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全國技工院校師生書畫大賽主評審、廣東省職業教育與培訓協會廣東省技工院校師生書畫大賽主評審,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特別是把書法教育融入到職業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開展德育、美育教育作出貢獻。就讀廣州美術學院書法專業高研班,積極參加省市級書畫培訓學習和相關書畫展覽和專題研討活動,先後師從陳景舒、吳慧平、倪寬等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在《文化參考報》《大美術》上發表了多篇書法教育、美育論文及書畫作品;主編了學院《硬筆書法教材》,組織師生參加各級書畫協會大賽與展覽活動並獲得獎勵,大大提高了學院書法教學教研水平。
所獲榮譽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