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炎(中國美院今藝社理事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馮炎(1924.10~)又名聲炎。浙江樂清市人。1949年浙江美院(即中國美院)本科山水專業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炎
  • 外文名:Feng Yan
  • 國籍中國
  • 主要成就:山水畫論四冊,舉辦過個人畫展九次
人物簡介,學藝履歷,

人物簡介

從事山水畫研究、創作、教育70年。潘天壽、鄭午昌、黃賓虹諸樂三大師之弟子。歷任杭州市美術教研大組組長,西湖國畫教研班教授,西湖畫院副院長,杭州藝友美專校長,杭州青年學院客座教授,浙江省老年大學顧問,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浙江省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浙江省老年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虹昌畫院院長,浙江省第三屆美術家大會代表,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名譽理事,中國美院今藝社理事長等。近千件作品在國內外展出,被收藏、選入畫冊。潘天壽評道:“聲炎作品厚重,筆墨色彩兼長。”中國美院五十年代校友會道:“如今,他的作品反映了在藝術上有了自己的面貌。他的作品渾厚雄偉,筆墨色彩很好,尤其是黑白的作品畫得很隨意。” 陸儼少說:“馮炎作品非常傳統又非常現代,自俱特色。”歐陽希君稱:“其作品傳統中見現代,非常老辣。收藏馮老的作品很有價值”。他編寫過山水畫論四冊,舉辦過個人畫展九次,獲得了專家與觀眾的好評與喜歡。現專事創作。曾獲國務院新聞辦、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二次優秀獎、一次特別獎。早年藝術設計,獲毛澤東表揚。辭條收入《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辭典》、《中華人物辭海》、《世界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學藝履歷

馮炎年輕時就讀國立藝專,師從潘天壽、鄭午昌、黃賓虹諸大師。這次展出的作品大都是近年所作,用筆老辣,傳統而又現代,別開生面。近代中國畫,走過的是一條曲折又艱難的道路。從清末的反省傳統,到後來的洋為中用,有關改造中國畫的話題百多年來從未斷過。到上世紀80年代最為激烈,對於中國畫的認識達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一部分人認為西方繪畫的寫實才是中國畫應走的道路,認為中國畫的寫實還遠未寫夠。另一部分人又認為西畫的抽象才是中國畫發展的方向,抽象才能凸顯個人才華和精神世界,才是藝術。其實這些問題先輩們已有過精闢的結論。齊白石說:“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可見中國畫對於形與意、這個精神與物象的關係早有精闢認識,正是由於對這種辯證關係的高度把握,中國畫走了一條介於寫實與抽象之間的寫意道路,既不完全寫實照搬生活,又非完全抽象搞得不知所云。在對山川物象的摹寫中,得出了天地間宇宙自然次序的本質。又在筆墨中體會到了一種本質的次序。在兩者的結合中,中國畫脫離了對客觀物象的模擬,向表現自我心靈意蘊、走進物象生命的更高層次發展,完成了由現實的虛幻向心靈的實在的轉變。所以說,要說抽象,中國畫是最抽象的。因為筆墨本身就是可以脫離物象、擁有獨立生命、寄寓畫家情感的載體。說到具象,中國畫又是最具象的。它超越時空對物象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與提煉,保留了物象最基本、最本質的特徵,不僅使人一望便知,而且還具有生命和情感,既是物象的真實寫照、又非物象的真實再現。可以說是比實物更真實的具象。將中國人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對山川萬物的熱愛,在主觀線條的飛揚流動中得以展現,表達了中國文化對於美的追求。
1949年畢業於浙江美院繪畫系山水專業本科的馮炎,其繪畫正表現出這種文化和精神上的中國氣派和中國氣質。展現了中國繪畫對於物象本質的把握和富於創作性的表現力。鑒於中國畫壇“西風”盛行,他七上雁盪,在真山真水中體會中國繪畫對於山川物象的理解與追求。力舉繼承傳統創新求變的大旗,較好地解決了形與意的關係、氣韻與筆墨的關係,在看似鬆散的空間中寫出了深意。在體用上有突破有創新,在放棄了對形的界限的刻意追求後,將物象融化於抽象的筆墨符號之中,創造性地將傳統皴法歸納為“石紋皴”和“樹形皴”,為進一步解放筆墨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傳統文化規律的道路,使皴法與形合為一體,直接成為物象的主要表述手段。用最質樸、最本質、最簡單的藝術語言,完成了由“天即是我”到“我即是天”的轉變。使繪畫成為他思想感情的最大表白。使畫面在平穩靜逸的形式中表現出一種內在的動感,於虛中求實,表現出中國藝術道、舞、空白的意境結構之美。馮炎先生是國內知名的山水畫家,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他從事山水畫創作、研究、教育已有70多年,為山水畫走向今天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畫,具有獨特的開卷魅力,他的作品筆墨色彩兼長、老辣秀麗,自俱面孔,集傳統和現代於一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