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版本
現存康熙六十一年刻本及嘉慶、道光、鹹豐年間刻本,以及民國上海昌文書局鉛印本、千頃堂石印本等。
作者簡介
馮兆張,明清間醫學家。字楚瞻,浙江海鹽人。十三歲習醫,從師訪道十載,行醫兩浙,六上京師。於內、外、婦、兒諸證均有研究,尤擅治痘症,審證施治,多獲良效。治小兒疾病,初以迅猛峻利之藥,急去新邪;次以寬猛相濟,養正祛邪兼之;末以寬緩,用善藥養正。崇尚溫補,推贊《醫貫》“命門說”。嘗將錢乙六味地黃湯加減,衍成十方,取陰陽協調,水火相濟,運用靈活,得心應手。廣搜民間驗方,博覽前賢論著,撰成《痘疹全集》十五卷、《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十二卷、《雜症大小合參》十四卷、《內經纂要》兩卷、《脈訣纂要》一卷、《女科精要》三卷、《外科精要》一卷、《藥按》一卷等。合編其醫書八種為《馮氏錦囊秘錄》。子乾元(字龍田)繼其業。
書評、序言
序
昔義興太守許嗣宗精於醫,或勸其著書貽後世,答曰:醫者意也,吾意所解,莫能宣矣。蓋深恐學古之上泥於書,拘於法,引經斷疾,罔識變通。創為斯說,以教天下,意深遠矣。今者業醫之家,動以百計,岐伯聖經、雷公《炮製》、伊芳贄《湯液》、箕子《洪範》、越人問難、仲景《傷寒》、士安《甲乙》、啟玄子傳注、錢仲陽診議、李時珍《本草綱目》,目不經見,妄以醫名,遂至風寒燥火暑濕之六氣,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表里虛實寒熱邪正之八要,浮沉遲數滑澀大緩之八脈,浮芤滑實弦緊洪之七表,微沉緩澀遲伏虛弱之八里,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之九道,以及五行之生克,十二經絡之傳變,臟腑、陰陽、天和、歲令,茫然莫解。病者當前,所投非症,以速膏肓。嗚呼!殆矣。不知“醫者意也”一語,非讀盡軒岐以下書不能出是言,非讀盡軒岐以下書,不能行是言也。武原馮子楚瞻,少業醫,行游浙東西間,所全活無算。浙東西士以醫名者,鹹俯首出其下。乙丑夏,至京師,經歷愈多,施劑愈驗,名節極甚公卿間。一日來謁予,出書一帙,曰《錦囊秘錄集)。推探標本,縷析條分,使覽者按類隨索,了若觀火。蓋祖軒岐,宗倉越,法劉、張、朱、李及前後各家言,博綜其義,斷以己見,而成此集。信醫學之津梁,百家之囊橐也。然則得義興之言,可藥天下之讀古而不知變者;讀武原馮子之書,可藥天下之枵腹而空談雷、倉之術者。
康熙歲次丙寅中秋書於燕台邸舍潞河張士甄
自序一
大哉!醫道之不可不知也;慎哉!醫道之不可不知也。人不知醫,則養生之道何以明?良相之心何以濟生?知之而不深,其患尤甚。病有虛虛實實之變,法有正治、從治、標本、攻補先後之宜,識認不清,龍雷者治作實火,中空者治作內余,血虛作楚治作風邪外束,火冒頭痛治作太陽受寒,腎虛作瀉治作脾胃內傷,燥澀膈噎治作痰火郁滯,無根脫氣上沖治作有餘消導,腎虛奔豚游痛治作血塊峻攻,以至脾虛睏倦之瘧疾,誤為肝強而消伐;勞傷虛襲之微邪,誤為傷寒而重疏;睏倦內傷之微滯,誤為傷食而重攻。且外微熱而里和思食,少少進食何妨?因微熱而嚴禁之,每多餓死之冤;表氣虛而畏寒怕風,微微養衛最宜,疑外感而遽汗之,常有亡陽之嘆;罔顧本而徒顧標,標未盡而本先拔,縱標盡而何功?不切脈而惟問候,候有誤而脈無虛,候若異而何據?守千古以上之成方,奈千古以下之人病情不合;讀萬載傳流之證論,嗟萬載傳流以下濃薄迥殊。本濃者,何妨忘本攻邪;本淺者,理宜顧主逐客。凡此種種,察治稍乖,安危頓異,豈不難哉!況男婦之治不同,少長之候有別。先哲云:寧治一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蓋言其延醫之更難也。何則?凡治病有望聞問切四法,若嬰孩,一見生人,定聲啼色變。若是則聲不得其平,色不得其正,而望聞之法廢矣。饑飽未知,痛癢莫曉,欲問其所苦,詢其所由,莫得一二。且脈氣未全未固,嬉戲之餘,脈因而動;寧息之際,脈因而靜,則問切之法又廢矣。四法既廢,察治實難,自非受術精微,闡明至理,視於無形者,安得臨症別有一種玄機,深見五內而極得心應手之樂,口不能言之妙哉?!張自業醫以來,日夕兢兢,常思人命最重,所任匪輕,況寄蜉蝣於六合,得天地好生之德以有生,敢不體天地好生之德以濟人!奈資稟庸拙,不學心聾,徒懷濟世之至誠,深愧測海之淺見。然要之見雖淺,而念則誠,計唯圖盡吾心而已。爰是殫心課纂《雜症大小合參痘疹全集》、《內經纂要》、《藥性合參》以及女科、外科、脈訣諸書,計共二十餘篇,凡歷三十載而始竣目今聖天子道德性成,萬庶均歌堯舜,慈愛念切,群黎遍頌羲皇。奈張衰老生理殘障,既不能少效蟻力,敢不復仰體天心,謹抒野人管龠之見,少左醫訣,微盡鄙懷,以證四方,高明愛我,摘其疵而明教之,幸甚。
康熙歲次甲戌夏六月既望後學馮兆張謹識
自序二
嘗觀上古之醫立方,重劑克削,如麻黃、承氣、陷胸、抵當等湯,鹹獲其效,所以立法垂訓後人;中古之醫,則有參蘇飲、人參敗毒散;至於東垣、立齋,則有補中益氣、人參養榮等湯,以為虛人發散之用。蓋因天地氣化之濃薄迥殊,而人稟受之強弱大異,因時處方,是以如斯之不同耳。迄乎今也,氣化轉薄,稟受更衰。況多縱恣以耗其真,妄動以戕其性,思慮以傷其神,嗜欲以竭其精,自身既不能永享遐齡,而其為子嗣者,所稟更薄矣。氣血即虛,變現百出,書即所謂難以名狀也。再或七情稍動於中,疾病 起於內,非若古之天稟即濃,性成淳樸,先後之氣充足,縱有六淫外犯,惟用重劑以竭之可愈者,況《內經》有云:邪之所湊,其正必虛。不治其虛,安問其餘?又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可見百病之來,必由於虛,而有邪之湊,更由於虛,故許學士有讀仲景書,守仲景法,未嘗用仲景方,乃為得仲景心也。張所以有纂集上古、中古、近世群賢諸論,以明強弱補瀉之宜;更集幼科方脈合參,以廣先天后天,少壯濃薄之異;更集女科、外科各論,以辨陰陽內外之殊;更詳聲形色脈,以為望聞問切之用,計成二十卷,於前冊矣。至於痘疹,既由先天受毒之輕重,稟賦之濃薄,更關後天氣血之盛衰,調治之宜,否則,其上古、中古、近世之所稟不同,而古遺補瀉諸方定論,亦難取為仿法矣。故張亦將先後群賢諸論,條分各門,匯列備悉,復揣古哲未盡之旨,並張寤寐心得之微,贅之於末,以證後賢。但張七齡,先嚴見背,痛乏趨庭之訓;長因貧窶,苦無膳讀之資,雖由諸生以入國學,實以岐黃之道牛馬四方。甲子部試入都,因而寄跡燕地者二十載矣。黑髮已成皓首,倦飛之鳥知還,愧無一事之成,特展半生之秘,深慚不學無文,敢望大方教政,神而明之,使長幼共沐乎春風長養之中,皆出後賢,誠求利濟之德,實為壽世無疆,張私為之預慶預禱也。
康熙歲次壬午立春日書於燕台邸舍後學馮兆張謹識
章節目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上內經纂要
雜症大小合參卷首下內經纂要
雜症大小合參卷一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雜症大小合參卷三
雜症大小合參卷四
雜症大小合參卷五
雜症大小合參卷六
雜症大小合參卷七
雜症大小合參卷八
雜症大小合參卷九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二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五
女科精要卷十六
女科精要卷十七
女科精要卷十八 胎產門
外科大小合參卷十九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十
痘疹全集卷二十一 痘門概論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 總論痘要
痘疹全集卷二十三總論痘要夾症門
痘疹全集卷二十四看法諸驗
痘疹全集卷二十五 發熱門
痘疹全集卷二十六 見點門
痘疹全集卷二十七 起脹門
痘疹全集卷二十八 灌膿門
痘疹全集卷二十九 收靨門
痘疹全集卷三十 落痂門
痘疹全集卷三十一餘毒門
痘疹全集卷三十二婦人科痘瘡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麻疹門
痘疹全集卷三十四
痘疹全集卷三十五 痘疹補遺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 總論諸要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草部上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草部中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草部下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全參卷四十 木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一 石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二 谷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三 菜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果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五 獸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六 禽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蟲魚部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八 人部
內容簡介
本書將諸賢之論,類分各門,並揣古哲未盡之旨,置一己心得,編纂此書。書中《內經纂要》二卷,為清代顧世澄所撰,其餘七書皆馮氏撰著。《內經纂要》二卷,主要摘錄《內經》原文,加以注釋,間附顧氏己意;《雜症大小合參》十四卷,主要為水火立命論、太極圖識,以及內科、兒科雜病證治;另有《脈訣纂要》一卷、《女科精要》三卷、《外科精要》一卷及《藥按》一卷,論脈法之要訣,女科、外科雜病證治之妙法,藥性功效主治等。《痘疹全集》十五卷,闡述痘疹發病、演變、併發症、治療等,並有以痘色判別順逆及吉凶痘形圖、古賢治痘諸方;《雜症痘疹藥性合參》十二卷,先論治痘疹之藥如何擇地及收采之法,後載藥物五百餘種,闡明痘疹主治合參之依據和經驗體會。其治痘之法,初以迅猛峻烈之藥,急去新邪,次以寬猛相濟,養正祛邪兼顧,末以寬緩,擇善藥養正。
影響評價
本書刊行後傳至越南、日本等國,越南名醫黎有卓十分推崇,在其所寫的《海上醫宗心領》中,對之作了頗多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