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宗祠(常州市武進區余巷馮氏宗祠)

馮氏宗祠(常州市武進區余巷馮氏宗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宗祠始建於明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鹹豐戰亂時遭損毀,戰後重建,解放後曾做過倉庫、辦過小工廠。由於年久失修,祠堂屋宇破敗不堪。2007年,余巷馮氏族人按原貌進行修繕,成為常武地區祠堂群中保持原貌較好的祠堂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氏宗祠
  • 外文名:FengShi Ancestral hall
  • 時間:明代出現
  • 地點:常州
位置
余巷馮氏宗祠位於常州市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東街。
概況
余巷馮氏宗祠堂號“倫正”,祠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左右。
宗祠始建於明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鹹豐戰亂時遭損毀,戰後重建,解放後曾做過倉庫、辦過小工廠。由於年久失修,祠堂屋宇破敗不堪。2007年,余巷馮氏族人按原貌進行修繕,成為常武地區祠堂群中保持原貌較好的祠堂之一。
馮氏祠堂共3進平屋,硬山式磚木結構。第一進門廳,5楹3間,大門保持祠堂原有風格,前為柵欄門,門框上嵌有採用浮雕和鏤雕工藝手法雕刻的精美人物故事的圖案。木柵欄後則是兩扇紅漆大門;第二進大廳,6楹3間,門前置一對精湛的浮雕獅子戲繡球的抱鼓石墩。檐下一排花格落地長窗,廳內前3楹構築成翻軒式。堂內懸掛“倫正堂”、“追遠堂”、“願學堂”3塊堂號橫匾,代表了馮氏曾有3個分祠。馮氏族人在修繕過程中,本著修舊如故的原則,完整地保留了廳堂牆壁上初建時的雕飾、彩繪和“文革”時的領袖像、語錄等遺蹟,祠堂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保留了原來的翻軒形式的穿堂,這種直接貫串二三進廳堂的構造建築形制,在常武地區的祠堂建築中尚屬首見;第三進享堂,6楹3間,供奉著馮氏先祖的牌位。
常州馮氏
馮氏為常州東門外望族,名人輩出,六百餘年間出了6位進士,7位舉人,五品以上官員達20餘人。其始遷祖馮范尼,字道安,明洪武初舉“賢良方正”,賜三品章服;二世馮富一,授五品冠帶。而在當代,余巷馮氏名人中有全國聞名的東北抗聯名將馮仲雲,中聯部副部長馮鉉,聞名世界、被國際生物工程界公認為“生物力學之父”的美國三院院士馮遠楨等。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