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楫

馮楫。字濟川,四川蓬溪縣人。由太學登進士第。最初參學於佛眼遠禪師,有所省悟。

基本介紹

  • 本名:馮楫
  • 字號:濟川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地:四川蓬溪縣
馮楫。字濟川,四川蓬溪縣人。由太學登進士第。最初參學於佛眼遠禪師,有所省悟。接著又參大慧杲禪師,入山中結夏安居,於是深深有所悟入。後來兼修淨土法門,作《彌陀懺儀》。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西元一一三一~一一六二年),到雲南的瀘南帥兵,並在當地領導僧俗二眾作繫念法會,以西方淨土為歸。當時因為經過高宗建炎年間(西元一一二七~一一三○年)的兵亂之後,許多寺院和藏經大多殘敗焚毀。馮楫因此捐出他為官的薪水,造大藏經四十八部,小藏四大部經(禪林中以《華嚴經》、《寶積經》、《般若經》、《涅槃經》等四部八四一卷為四大部經,相對於大藏經而稱為小藏。),也是四十八部。分別收藏在各個寺院。曾經著作《發願文》云:
‘我布施經典這件事,一件事而具有兩種布施。以錢財造經,是謂財施;以經典傳法,是謂法施。財施,將來得到天上人間福德之果報。法施,將來可以得到世智辯聰才華蓋世之果報。但是應知此二種果報,皆是輪迴之因,苦報之本。我今發願,願將此二果報回向臨命終時,安詳莊嚴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蓮華為胎,托質形體於其中,得以面見阿彌陀佛,聽聞佛法,悟得無生法忍,登不退階,入菩薩位。再回到十方世界之內,五濁惡世之中,普遍地化現身形,而作種種廣度眾生的佛事。我以今財、法二種布施的因,希望將來能夠如觀世音菩薩一樣,具足大慈悲,遊歷於五道眾生之間,隨著眾生的種類而化現其形,為其宣說諸佛的妙法,啟蒙導引未悟的眾生,使他們永離苦道,令其得大智慧,普與一切眾生悉得成佛,此乃是我布施經典之願也。’
馮楫後來知理四川邛州府。紹興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秋天,請求退休,預先告訴親戚朋友,約定在十月三日告別往生。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命令人在後廳設定高座,依然接見賓客一如平時。日影將近午時的時候,穿著整齊的官服衣冠,面向京城的方向恭敬禮拜,請漕使(管理水路運輸的官吏)代理邛州府的事務。然後換去官服穿著受戒的衣服,坐在高座之上,囑咐所有的官吏及僧俗二眾,應當各個努力向道修行,以建立興盛佛法的高幢。然後拿起拄杖放在膝蓋之上,安然地坐化往生。漕使在旁說:‘知府大人您生死去來,如此的自由自在,何不留下一句偈頌,以表明不可思議的行跡呢?’馮楫於是又張開雙眼,要了一枝筆書寫道:‘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眼赤。’馮楫亦著有傳頌古人的語錄,流行於當世。(五燈會元。蓮宗寶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