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相傳唐建村於馮翊將軍墓旁而得名。
明時屬美陽鄉。
清光緒年間屬第三十一保。
民國時屬商顏鄉。
1949年後,屬商顏區平王鄉。
1950年,屬大荔縣第三區第五鄉。
1958年,歸埝橋公社。
1961年,成立馮村公社。
1984年,政社分設改為馮村鄉。
1999年,撤鄉設鎮為馮村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轄馮村、楊家莊、新莊、仁莊、張家窪、賀家窪、榆村、雷寨、平王、嚴莊、黨川、南堡、船舍13個行政村;下設9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馮村鎮下轄11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馮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馮村鎮地處大荔縣城西北部,東與
許莊鎮接壤,南與
埝橋鎮毗連,西界洛河與
蒲城縣龍陽鎮相望,北與段家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千米,總面積46.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馮村鎮地處渭河斷陷盆地東部偏北凹陷區,北依鐵鐮山南坡,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地貌分為:北部坡地為梯田,南部為平原區。
氣候特徵
馮村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熱資源豐富,降水偏少,乾濕季分明,氣候多變,四季分明。春季少雨乾旱,夏季氣溫最高,秋季氣溫涼爽多變,冬季乾旱寒冷雨雪少。多年平均氣溫13.5℃,1月平均氣溫1.3℃,極端最低氣溫-16℃;7月平均氣溫26.8℃,極端最高氣溫39.8℃。無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920小時,年總輻射125.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8月,7月最多。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轄區總人口262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05人,城鎮化率13.7%。另有流動人口1100人。總人口中,男性13144人,占50.1%;女性13114人,占49.9%;14歲以下5600人,占21.3%;15—64歲17616人,占67.1%;65歲以上3042人,占11.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77.1人。
截至2018年,馮村鎮戶籍人口2654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馮村鎮完成企業所得稅50萬元。
2018年,馮村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馮村鎮耕地面積32334畝,人均1.23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糧食生產11754噸,人均447.6千克。其中小麥生產6928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馮村鎮生豬年末存欄10568頭,牛年末存欄351頭,羊年末存欄12300隻,家禽年末存欄99750羽。2011年,馮村鎮畜牧業總產值8464萬元。2011年,馮村鎮水果種植面積12990畝,產值5200萬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全鎮中小企業39個,工業總產值1.5億元。形成以炊事機械和建材加工為主體的工業格局,工業企業從業人員3287人。投資3000萬元,建成現代化冷庫2個。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有商業網點200個,從業人員307人,集貿市場3個,工商戶2000多家。2011年,馮村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0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8%。
交通運輸
馮村鎮境內已形成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羅韋高速、縣道大火公路、漢火公路穿境而過,鎮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有農村書屋13個,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藏書27000餘冊。文化創業從業人員14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36名;國小6所,在校生1243人,專任教師12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380人,專任教師48人,小升初升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馮村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室)13個;病床28張,固定資產120萬元,全鎮專業衛生人員79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馮村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00人次,住院手術27台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420人,參合率99%。
歷史文化
魏長城遺址
魏長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大荔縣、韓城市境內。遺址南起華山朝元洞西,依地勢蜿蜒北上,經大荔、澄城、合陽等縣,止於韓城市南面黃河西岸城南村,是戰國時秦國與魏國的分界線。
1996年11月20日,魏長城遺址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