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月

馮月月

馮月月,安徽人,因拍垃圾分類視頻上傳網路走紅。

2019年7月,受邀登上央視《開講啦》節目,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李金惠教授、主持人撒貝寧一起細說垃圾分類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月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
  • 走紅原因:垃圾分類
人物經歷,人物理念,綜藝節目,

人物經歷

十多年前,馮月月的父母從安徽老家到蘇州從事廢品回收工作,沒多久,剛國中畢業才15歲的馮月月也來到了蘇州。因家庭條件不富裕,她沒能繼續讀書,而是跟著父母一起收廢品,這曾讓她覺得抬不起頭。
馮月月
馮月月
在收廢品兩年後,17歲的馮月月離開父母,去了外地一家電子工廠打工。在外打拚,讓馮月月理解了父母的不易。為減輕父母的負擔,2013年,她重新回到廢品資源回收筒。
而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垃圾分類問題的逐漸重視,馮月月對自己工作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在馮月月眼中,作為垃圾再循環生產鏈條上的中轉站,每一家廢品資源回收筒的存在都很有意義。向別人科普分類知識和竅門,也讓她樂在其中。她還想用空閒時間做垃圾分類的志願講解員,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參與其中。

人物理念

科普垃圾分類 90後女孩成“網紅”
馮月月:紙的原料是植物纖維,也就是說生產這些紙必須要靠砍伐樹木和植物做成紙箱的,如果這些都得不到回收利用的話,那後果我們也可想而知。
馮月月
馮月月
馮月月:這些都是我從(不可回收)垃圾箱裡抽出來的,這個是pp的管料,這個是pvc的線皮,這些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可以回收的,但是已經被扔亂了。大家以後在扔的時候,儘量把可回收的放在可回收的垃圾箱,垃圾分類從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馮月月:我手裡拿的是碟片,大家都很熟悉。我之前在某個垃圾分類指南上看到,它是把碟片作為不可回收的乾垃圾,其實碟片在我們廢品站,它是可以回收、有回收利用的價值的。
日分揀垃圾數噸 一個瓶蓋不放過
廢品資源回收筒原本是月月父母經營的,現在主要是馮月月夫妻倆和弟弟三人負責。600多平方米的廠房裡,各種廢品堆成了小山,收垃圾、分垃圾、打包裝車,每天有好幾噸的廢品要從這裡被分類運走,至少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其中大部分時間裡,馮月月都需要蹲著對各種廢品進行分揀,這是讓她最頭疼的工作。廢品里什麼都有,飲料瓶、廢舊電線、水管、紙板等等,需要一件一件地挑,有時一蹲就是好幾個小時。其中不可回收的要送去進行焚燒或填埋處理,可回收的也因為材質、用途和處理方式不同,要仔細分清楚,即使是一個小瓶蓋也不能輕易放過。

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節目名稱簡介
2019-7-14開講啦向李金惠提問:未來是否有更好的辦法提高垃圾分揀的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