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晉臣

馮晉臣,男,1939年12月5日生於浙江寧波,漢族,教授、專家,海南省第二屆十大專利發明人,AEEE主辦的ICNNSP分會主席、英國IBC20世紀傑出傳記人物、世界科技諮詢專家、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等會員,曾兼任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採集與處理》編委,海南省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及海南省高評審成員。重大發明有:大功率微波兩路合一器,根灌和根灌劑、樹木吊瓶輸液、植物工廠化國際領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晉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寧波
  • 出生日期:1939年12月5日
個人簡介,相關,發明與成就,其他信息,學術簡介,

個人簡介

1957年上海市建設中學畢業,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因品學兼優畢業分配被選拔到國防科委工作,曾任職於瓊州大學物理系,曾任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採集與處理》第四屆編委,海南省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在本專業上他首創“大功率微波兩路合一器”,1978年獲科學大會個人獎(排名第一),因此被評為專家。1980年他破譯荷蘭ICT遙感模組,成果發表在國家一級學報《通信學報》1984,NO.3上。1988年和1992年分別出版填補國內空白專著《模糊數學及其在林業上的套用》與《模糊模式識別》。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在大會上發言或報告。二十餘篇論文發表在國際會議論文集及國家級學報上。

相關

發明與成就

節水花盆  節水花盆是盆底部沒有孔,孔開在盆旁邊中下部的花盆。在節水花盆的底部填入具有吸附作用的基質,如根灌栽培劑、珍珠岩、蛭石、乾草、椰糠及其混合物等,其高度不超過節水花盆旁邊開孔的位置,然後再填上園土栽花,並設定一根灌孔,孔底直通基質處,孔口露出土層外面即可。如此,園土便從底層基質中吸水、吸肥,水肥沒有了,可從根灌孔補入。試驗證明,用等量的水份,節水花盆比常規花盆節水二倍到十倍,且花卉生長良好,這對節日擺花尤為重要,僅北京市節日擺花就逾 500萬盆。另外節水花盆對形狀沒有限制,可以是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或多邊形等,對材質也沒有限制,可以是塑膠、陶瓷、水泥(鋼筋水泥)、木質等,根灌孔的數目、旁邊的孔數,視花盆尺寸而定,因此套用範圍甚廣。在城市高架橋上的高速公路兩旁擺的水泥花盆,若改用節水花盆後,就不必天天澆水,只要隔幾天甚至隔十幾天澆一次水即可。若有一個企業專門生產節水花盆,尺寸參照常規花盆(價格與常規花盆一樣),將全世界的花盆逐步替代之,對於社會是一大貢獻——節水,對於自己也能帶來巨大的利潤。節水花盆已獲專利證書,證書號ZL02258290.8,倍受國內外專利中介機構的青睞。
從空氣中獲取淡水的裝置
我們不但要節約淡水資源,更要增加淡水的來源。從空氣中獲取淡水的裝置,就是實現這樣的想法。採用壓縮機壓入濕熱空氣至螺旋形冷凝管,冷凝管設定在有致冷器降溫室中,使濕熱空氣在冷凝管內急速降溫至0+℃,在露點的臨界溫度時迅速結成露水,從而取得淡水,解決了以往海水淡化等成本高與設備複雜的嚴重缺陷,可以在只要有空氣的地方獲取淡水。本裝置結構簡單,製造、使用成本低,很適合於艦船、小型海島(形成不了河流)、海中的石油平台與高腳屋及漁船等使用,具有環保效果。據克拉珀龍方程計算,在空氣溫度t=33℃時,在相對濕度為87%的海邊,如果壓縮機每分鐘能吸入1m3的濕熱空氣,則每小時能生產淡水 1.58公斤,12小時可生產淡水18.96公斤,足夠幾個人節約用水1天;每台可淨賺100元以上,第一年產銷10萬台可賺1000萬元,以後逐漸增加產量。該裝置已獲專利證書,證書號ZL03220191.5,倍受國內外專利中介機構的重視,因為這種裝置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專用於農田集水節水用的打地孔機
該實用新型,是專用於種植密度大於1000株畝的莊稼田裡,按設計要求在田畦(壟)側面打孔的機械,孔的容積以2000ml左右為宜,孔中塞包根材料,即申請號為02106374.5的根灌膠為主要載體的材料,供灌、施水肥與匯集雨後逕流之用。本專利已獲批准,專利證書號ZL02286775.9,該專利深得農機生產部門的重視。
帶夾套的花盒
一種帶夾套的花盆涉及花卉的盆栽。本實用新型採用盆體由內壁層與外壁層構成夾套結構,夾套之上連線埠是敞開的,並且夾套的外壁層是透明的技術特徵。解決了以往花盆功能較少的缺陷,使一些裝飾物,可以置入盆體的夾套內,人們通過夾套透明的外壁層,可看到夾套內五光十色、形狀各異的有關裝飾物,增加了花盆的藝術性,若與申請號02106374.5生產的彩色晶體相結合,將彩晶的水凝膠置入夾套內,增加花盆的藝術性,更是相得益彰。若配以燈光照射,藝術氛圍更濃。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造容易,適於賓館、會議、酒店、遊輪、客車及家居使用。本專利已獲批准,專利證書號ZL02288070.4。

其他信息

馮晉臣教授認為,農業現代化應是農業機械化(外因)和植物(農業)工廠化(內因)兩個部分相對的矛盾統一體。
1963年,馮晉臣教授提出“植物(農業)工廠化”的新概念和實施方案。
馮晉臣教授認為,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與動力都來自於營養代謝,而生長發育僅是營養代謝的外在綜合表現,因而可從營養代謝入手來進行植物(農業)工廠化。
他說,植物生理學的知識指出,植物的營養代謝,酶的活性,原生質的理化特性,是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途徑。而植物(農業)工廠化就是植物加人為控制向工廠化發展,即按照人類的需要去控制植物的生長與發育,從而使植物成為人為的化工廠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
他指出,現代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要求我們實行下列兩項變革:工程技術的仿生化與生物系統的工廠化。仿生化見之於機械,就是藉助於電子技術,實行整個工業自動化,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仿生化落實於化工,就是模擬生物的合成機制,解決食物與原料的來源。工廠化就是把可控制性移植於生物上,將自然的化工廠(生物)變成可人為控制或部分控制的化工廠,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這有待於生理科學的發展提供現實的條件。
馮晉臣教授的想法獲得了上海市農科院戴弘院長的支持。1972年,國內有關報刊相繼報導了馮教授的研究成果,驚動了中國科學院植物所與動物所,如浙江農業大學主編的《農業科技通訊》1972,NO.3上發表的“植物輸液在果樹生產上的套用”,黃岩柑桔研究所(現改為浙江柑桔研究所)主編的《柑桔科技革命》1972,NO.3上發表的“植物輸液技術簡述”,此文被入選《中國果樹科技文摘》第7集(1973年),《中國果樹科技文摘》,代表國家水平對外國交流。
馮教授認為,控制植物的水、肥供給是控制營養代謝的關鍵一步,而控制植物的水、肥供給非搞“植物輸注液”不可,因為控制水、肥,就意味著幾近100%的供給。
植物輸注液,就是類似人體打吊針的辦法,不用什麼壓力,即可幾近100%地向植物體內輸入所需物質(如水、肥、農藥、激素等)。
馮晉臣教授說,植物(農業)工廠化即從內因方面控制植物的生長。
馮晉臣教授揭示與實現了植物輸注液的概念、原理及具體操作技術之後,設計了相應的輸注液工具。
給植物輸注液(其中可分樹木吊瓶輸液法和肥藥埋植法)是實現植物(農業)工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馮晉臣教授說,從物理學角度看,植物吸收水、肥的過程是化學物理過程,只有在根毛部分將外面土壤里的營養離子和水份吸收到植物體內時,以代謝消耗提供能源與動力,僅在這裡有些化學過程,當水分和營養離子進入植物體內直至傳輸到葉子的過程卻完全是物理過程。例如,對於樹木,水分和營養離子就是靠其木質部的導管(被子植物)或管胞(裸子植物)中的蒸騰流,運輸到葉子上去的。所以只要在樹木的木質部——樹根或樹木主幹、支叉上打孔或鑿槽,就能從該孔、槽處人為地導入水分或液體——化肥、農藥及激素溶液,替代根部吸收水肥的化學過程,從而可實現吊瓶輸液或肥藥埋植法。在樹根上據樹的具體情況一般吊三個瓶(瓶間成120°),或4個瓶(瓶間成90°)即可。當根壓大於蒸騰拉力時,吊瓶輸液會受到影響。
給樹打針目前尚未大力推廣的原因是,不同的樹和不同大小的樹木,恰到好處的用藥量之計算,人們還不甚知道。
不過,馮教授對我說,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他在南京林業大學任教時,利用計算機輔助已全部解決,迄今為止,仍屬世界首創。因此,周光召主編的《2001年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P.999上報導了這一成果。
馮晉臣教授說,在植物輸注液過程中,植物輸液的濃度及其用藥量的計算理論,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的,他已經編制了相應的電腦程式。使植物輸注液在實踐套用時,減少盲目性,增加成功率,並使實驗效果能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馮晉臣教授說,國外還沒有這種計算方法的報導。
給樹打針的概念可推而廣之,即其他有些植物也可以打針,如竹、香蕉、棉花等等。
馮教授介紹說,日本研究了50多年的桑樹萎縮病(黃花病)及松乾蚧的防治。20世紀七十年代,採用馮教授發明的方法得到了徹底解決。河南有不少農民情願一棵棵給棉花打針,一次解決問題,省時、省工、省錢,也不願三天兩頭地噴藥,費時、費工、費錢。只要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像哈爾濱爆發的榆樹蟲災吃光樹葉的情況就隨手可治,松樹線蟲病也可以解決,黃山的迎客松也就不會死了。
馮晉臣教授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學術簡介

1963年率先世界提出植物工廠化的概念與實施方案,獲得當時上海市農科院戴弘院長的好評。1968年研製成功某雷達關鍵部件“大功率微波兩路合一器”,該發明1978年榮獲科學大會獎(排名第一),1969個發明“樹木吊瓶輸液”,能提高水肥利用率50——100倍;1972年,“植物輸液在果樹生產上的套用”、“植物輸液技術簡述”等論文入選代表國家對外交流的《中國果樹科技文摘》第7、9集,引起國內重視。1996年,發明“經濟林根基節水栽培技術”,簡稱“根灌(ROOT IRRIGATION)”,比滴灌還節水30—50%,並使淨收入增加20%以上,該技術於1996年因此獲國家級科技成果(成果編號:97100401A,證書號:1962),並選為“九五”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指南項目(國科發成字1996第349號),1997年入選《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發明專利號:ZL97103541·5,該專利榮獲2006年2月24日《中國技術市場報》首屆全國“節能專利大徵集”項目二等獎(全國得獎僅68項)。所著《高效節水根灌栽培新技術》在李欽編審支持下已出版,書中並講了自製EM液。
2007年9月19日又獲得發明專利“一種聚丙烯酸鹽高吸水樹脂新工藝”,發明專利號:ZL02106374·5,一改過去工藝通氮保護、能耗極大,要用到易爆易燃和有毒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等所有缺點,是化學工藝上的重大農突破,既環保又節能,且工藝簡化到連農家也可生產根灌劑。
在本專業上,除榮獲科學大會獎外,還在神經網路國際會議發表論文多篇,主編出版填補國內空白專著《模糊模式識別》與《模糊數學及其在林業中的套用》。破譯荷蘭ICT遙感模組,成果發表在《通信學報》(一級學報)1984,NO.3,因此被評為無線電物理學教授,獲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多項,在國際會議論文集或國家級學報上發表論文42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