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時行及其《縉雲文集》研究

馮時行及其《縉雲文集》研究

《馮時行及其《縉雲文集》研究》是2002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嗣坤、羅琴。

基本介紹

  • 書名:馮時行及其《縉雲文集》研究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頁數:378頁
  • ISBN:7806593527
  • 作者:胡嗣坤 羅琴
  • 出版日期:2002年4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四川巴蜀書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宣和年間,馮時行金榜題名,進士及第,先後著有《縉雲文集》43卷,縉雲山因此而聞名遠近;馮行時也因高中狀元而聲名顯赫,為北碚人所景仰緬懷,現北碚去歇馬途中的"狀元碑"便是紀念。

作者簡介

胡問濤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 。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古籍整理、辭書編纂、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工 作。已出版《蘇舜欽集編年校注》(與傅平驤合作)、《杜甫評傳》(與金啟華合作)、《文同全集編年校注》、即將出版《王昌齡集編年校注》,後二書系與重慶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羅琴合作校注的。曾參編國家大型科研項目《漢語大字典》,為編審之一,又是《四川歷代文化名人辭典》編委之一。並在大陸及台灣發表論文二十餘篇,部分文章也是與羅琴合作撰寫的。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榮譽證書、第二屆 (1988--1991)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二等獎、四川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媒體推薦

前言
馮時行,字當可,宋恭州巴縣洛磧(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人。因早年曾往居縉雲山讀書,晚年又曾去縉雲山講學,故自號縉雲、縉雲子,人稱縉雲先生。生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享年六十三歲。
他是一個憂國傷時的愛國志士。他生活和從仕於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複雜的宋金對抗時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被宋高宗和賣國賊秦檜兩次罷官。他自己說:“憂國憂家如夢寐,端知不復有他腸。”(《和王祖文》)紀昀等人也說:“今讀其詩文,忠義之氣隱然可見。”(《四庫全書總目》)
他是一個對人民“有惠政”的地方官。他於宣和六年(1124)進士及第,先後在今重慶奉節、萬州、四川崇慶東、丹稜、儀隴南、漢源北、彭州等地當過州縣官吏,最後官至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公事。他體察民生疾苦,關懷百姓生活,減輕人民負擔,死後有民眾為他立廟祭祀。
他是一個蔑視功名富貴的學者兼詩人。他說:“道高清識自超殊,白璧黃金視若無。”(《清富軒》)又說:“四海多壘士之恥,富貴浮云何足論!”(《送召客》)他愛讀書,尤愛寫作。他曾鑽研《周易》之學,著有《易論》二卷(已佚)。他的詩文創作很多,《宋史·藝文志》載他有“《縉雲集》四十三卷”,年久散佚,清編《四庫全書·縉雲文集》僅存四卷,已難窺其全貌,難以代表他創作的全部成就。
他是重慶市最有影響的歷史文化名人。他既是洛磧人,又與縉雲山有關,並且葬於重慶。他雖然不是宣和六年(1124)殿試第一名,後人卻稱他為狀元。巴渝人民對他情有獨鐘,今重慶市渝中區城東曾建有狀元橋,璧山縣城內曾修有狀元府(璧山人認為他是璧山人),魚嘴沱砌有狀元墓,縉雲山下曾有狀元碑。縉雲山腰的洗墨池傳說是他早年讀書時洗墨的處所,縉雲山下的洛陽橋傳說是他迎著朝陽讀書的地方。他居留和吟詠過的縉雲山和北溫泉,是重慶的旅遊勝地。他和他的《縉雲文集》,是巴蜀人民尤其是重慶人民的驕傲。
九百年來,尚無人研究馮時行,也無人校注《縉雲文集》。本書是四川省古籍整理規劃出版項目。本書的校注、撰寫和出版,得到四川師範學院領導同志的支持,得到院研究生處和中文系的支持,還得到四川師院中文系重慶人彭華生教授的鼓勵和指點。本書的縉雲山圖景,由鄧德新同志攝影。謹向有關同志表示衷心感謝。
胡嗣坤(問濤),出生於重慶市金紫門,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羅琴,出生於重慶江北城,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現為重慶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二人曾合作出版《文同全集編年校注》(巴蜀書社出版,獲四川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王昌齡集編年校注》(巴蜀書社出版,獲四川省教育廳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胡嗣坤還出版過《杜甫評傳》(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二人合著,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蘇舜欽集編年校注》(巴蜀書社出版,二人合作,獲第二屆[1988—1991]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二等獎、四川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參編過國家級大型科研項目《漢語大字典》(該書獲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常備書目。個人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榮譽證書),參編過《四川歷代文化名人辭典》(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大陸及台灣發表過論文二十餘篇。羅琴還參編過面向21世紀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內容與課堂體系改革叢書《漢字學》(擔任副主編,天地出版社出版),發表過論文近二十篇。二人新合作的《聶夷中集·杜荀鶴集校注》已被批准為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亦將出版。
今年是馮時行誕生九百零一年,巴蜀書社又為我們出版這本《馮時行及其(縉雲文集)研究》,謹向汪啟明社長、段志洪總編輯、李嘉責任編輯表示衷心感謝。
開墾處女地,充滿荊棘。填補一項古籍整理和研究的空白,難免疏誤。歡迎批評,敬請指正。
胡嗣坤(問濤) 羅琴
2002年1月20日於重慶

圖書目錄

上編 縉雲文集校注
卷一(五言古詩四八首、七言古詩一六首)
五言古詩
游石龍偶成。寺僧通首坐飽歷叢林,歸老此山,故詩多及之
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為韻以謝
舍弟生子
龍鶴禱雨
斬雞棲木
偶成
憶淵明二首
題涪陵楊彥廣薰風亭
登洪雅明月樓,與陳舜弼、楊養源、任道夫、孫彥和探山水,有清音韻,賦詩得“有”字
隱甫、聖可、子儀同游寶蓮,分韻得“郭”字
紙帳
布被
蒲團
瓦爐
竹枕
見雪
張明遠自持其所居萃勝亭記來求詩,為賦三篇
重陽登翠圍亭。亭廢十年,竹柏蓊然,殊蔽遠眼。命寺僧芟除剪伐,屏翳豁開,林巒杏靄,殆丹山之絕勝處也。與同游分韻賦詩,以老杜“開林出遠山”為韻,得“遠”字
和鮮于晉伯游臥龍
送開守解印
寄魏相之
和何子應夜讀書
江行書事
建炎庚戌中秋夜,與同官相期於月下,既為具,頑雲障空,不可人意,作詩以紀之,得“賞”、“見”二字
贈故人二首
西北有高樓
東方有一士
題報恩方丈宋子展所作墨竹
和楊拱辰見惠二首
和嘉州通判賈元升見贈
題蘇慶嗣睡樂軒
出郊以“江路野梅香”為韻得“路”字
寄題何子應金華書院
送馮獻道運使得“岸”字
題郭信可琴中趣軒
題虎丘
中秋飲張仁甫家,探韻得“玉”字
同郭師聖、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
與諸友同坐梅下,月霧淒清,風琴泠然,不類人世。各聯三二語,醉歸,臥南窗下。明日征所出語, 皆忘失不記, 因追賦古詩,以補遺缺
七言古詩
卷二
七言古詩
五言近體
七言近體
卷三(七言律詩三三首、詞一二首)
七言近體
樂府(詞 )
卷四(輯佚詩三七首、詞一首、殘句二)
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六言絕句
七言絕句


卷五(文章四四篇)

墓志銘
雜著
題跋
卷六(輯佚文章二六篇)
下編 馮時行評傳
附錄一 馮時行年譜
附錄二 馮時行研究資料彙編
……

文摘

書摘
0 西北有高樓,氛氳臨大路。飛檐轉春風,綺窗瑣雲霧。姣服者誰子?傾城此容與[一]。娟娟長眉青,不受脂澤污。娉婷惜不嫁,恐為盪子誤。寫心泛清瑟,獨不怨遲晷。
[校 勘]
①“西北”:鈔本作“西地”。
[注 釋]
[一]傾城:美貌。《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容與:自得貌。屈原《九歌·湘夫人》: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東方有一士
東方有一士,不見心忡忡。尺壁未足多,夙好良所同。永懷不能寐,攬衣出房櫳。遙夜未渠央[一],取琴和秋蟲。豈無時世交?掣肘不相容。
[注 釋]
[一]渠央:完結,過去。陶淵明《讀山海經》:“方與三辰游,壽考豈渠央。”
題報恩方丈宋子展所作墨竹[—]
叢筠抱清節,茂若含幽翠。孤樹老風霜,空枝少春意。其中有磐石,人莫知其器。堅頑如我心,脫盡榮枯累。畫不與詩謀,詩輒窮微理。何時逢畫郎?忘言笑相視。

天清地淨行清秋,帝命吉祥驅蓐收[二]。九霄墜露濯仙骨,冰壺翠鑒塵不留。十年持節東西州,繡衣輝煌照遐陬。山之岷峨水之涪,兩川至今騰歌謳。渝城突兀大江頭,豈足滯公霄漢游?郁蔥之山海上浮,上有仙人老浮丘[三]。玉井蓮開花作舟,載公縹緲登瀛洲。瓊瑤之台白玉樓,霞裾飄飄海上游。仙人吹簫勸黃流[四],一觴不老仍不愁。始知仙凡隔塵土,人間袞袞真浮漚。
[注 釋]
[一]劉守:不詳。守,指恭州長官。 [二]蓐收:秋神。 [三]浮丘:即浮丘公,傳說為黃帝時仙人。《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三李善註:“《列仙傳》曰:‘浮丘公接王子喬以上嵩高山。’” [四]黃流:即n黃流酒,釀秬黍為酒,以鬱金草為色。《詩經·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
常君輓詞[—]
龜城之山龍蟠崛[二],山下佳城何鬱郁!一杯黃土百年心,數字寒旌萬里骨。風愁雨悲春色死,生長何方葬於此?亂離溝壑半公卿,不得如君君有子。我生苦晚復異縣,平生不識先生面。但聞其見元佑時[三],傷今思古為此嘆。
[注 釋]
[一]常君:不詳。 [二]龜城:成都別名龜化城。乾寶《搜神記》卷一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頹,忽有大龜浮於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
[三]元祐:宋哲宗(趙煦)年號(1086—1094)。

村 居
飛蛾故故撲燈光,風雨蕭蕭打紙窗。人為官方搔白首,虎來村落渡清江。猿啼冷日誰家夢?故國愁牽幾曲腸?籬菊何曾憂戰伐,夜添寒蕊趁重陽。
送同年朱元直監稅三首[一]
會計牛羊道益光,幽蘭不佩亦芳香。前郎未必辭官小,我輩惟知作法涼。客抱只消潘鬢白[二],俸囊無奈朔身長[三]。要知別後相思地,獨上西山下夕陽。
秋風可擬借年光,曉覺新蒭潑鼻香。黃菊丹萸元嫵媚,敗荷衰柳自淒涼。山才人眼身尤健,事不關心日便長。欲把酒藤凌翠嶠,醉余起舞送重陽。
池上千岩人曉光,無花草木自吹香。眼隨天霽山山見,心與秋清事事涼。長嘯響驚龍壑靜,微吟思人雁雲長。未須搖落增悲慨,新報王師復洛陽[四]。
[注 釋]
[一]同年:同年中進士者。朱元直:不詳。監稅:官名。詩云:“新報王師復洛陽。”此詩作於紹興十年(1140)月岳飛收復洛陽之後。[二]潘鬢白:見卷二《和陳舜弼中秋有感三首》注。[三]朔身長:見卷一《瓦爐》注。[四]新報王師復洛陽:紹興十年(1140)閏六月及七月,抗金名將岳飛收復堆寧府、潁昌府、鄭州、洛陽等地。《宋史·高宗紀》:“(紹興十年六月閏月)壬辰,岳飛遺統制張憲擊金將韓常於潁昌府,敗之,復潁昌。丙申,張憲復淮寧府。丁酉,趙鼎分司、興化軍居住。岳飛遺統制郝晸等與金人戰於鄭州,復鄭州。”“秋七月癸卯,岳飛遺張應、韓清入西京(洛陽),會李興復永興軍。”
謝韓秀才送松栽四首[一]
新拓藤蘿住翠巒,移根千本到雲端。初乘雨露迎春種,便作雲霄蔽日看。岩穴從今增氣象,茯苓可擬救衰殘。知君有意憐棲隱,更約堅身待歲寒。
郁蔥待得覆岩巒,愛護關心豈一端?已恐旱乾支水繞,更防牛馬倩人看。何當倚杖聽蕭瑟,便欲從渠號懶殘。物色最宜清淨觀,列仙癯瘦不言寒。
已將疏懶寄雲巒,人世於今有萬端。整頓林泉宜急急,上還簪綬亦看看。移根遠帶前山澗,荷鍤行沖小雨殘。急爾成林十年後,颼颼為作暑天寒。

何以見其尊堯、尊文王?凡人稱天子曰陛下,太子曰殿下,朋友親戚相問訊,尺牘往來日閣下、足下,尊之不敢直指其人,故堯之史而曰《虞書》、文王之詩而曰《周南》、《召南》也。然則何以不尊舜?舜為堯之臣,既借舜以尊堯矣,無以為尊也。然尊堯則舜可知其德同也。
六經之首,皆有所尊,《易》尊乾,《春秋》尊王,敢以彖、象之辭系之於卦辭、爻辭之下,特與他卦異者,所以尊乾也。元年春王正月,元年春天也,王即次之。然則白天而下,無尊於王者,此尊王之旨也。禮樂無完書,使見完書,決有旨意。
[注 釋]
《堯典》:《尚書》的第一篇,記載唐堯與虞舜禪讓的事跡。《禮記·大學》引作《帝典》。漢伏生所傳今文《尚書》有《堯典》無《舜典》,偽古文《尚書》出,仍無《舜典》。至齊姚方興自稱得“曰若稽古帝舜”以下二十八字,乃割《堯典》“慎微五典”以下置於後,題為《舜典》。唐孑乙穎達作《正義》沿其說,以《堯典》分作兩篇。
盤庚遷都
商之累遷,商之故事也,成湯、伊尹之意也。臣民安於無事,縱逸成俗,則遷;國有大故,則遷。縱逸而必遷者,蓋縱逸生於無事。今之富商巨室,或有遷徙,經營卜度極其力,不三年不成,其間慶弔婚嫁,往往而廢,況王都乎!
方遷都未定,雖中庸之主,尋常之士大夫,淫侈醯畋之事,有所不暇。故商之先王,以遷徙勞役其子孫臣民,以損其淫侈醯毒之事。故其首篇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於今五邦,今不承於古,罔知天之斷命?”先王有服者,先王有故事也。不常寧者,常寧則縱逸之所由生也。國有大故而遷者,棄舊從新,變其臣民心志思慮,以迎惟新之慶,亦常理也。又勞役以節損淫侈之意,亦在其中矣,故其中篇曰:“古我前後,罔不惟民之承,保後胥戚,鮮以不浮於天時。殷降大虐,先王不懷,厥攸作視,民利用遷。”當降大虐之時,不懷故居,視民利用以遷。違禍而向福,新其民之志慮,以迓新祉也,明矣。盤庚之遷必由
縱逸,是故其民懷安而怨,若有避禍,則不待告而徙矣。
先儒往往謂盤庚不明言遷徙之故,蓋不詳其文。盤庚言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旨,又曰:“予若觀火”。其中稱先王故事,章明切著如此,豈有隱藏而不布告者?當時臣民皆知有遷徙故事,故盤庚可率以遷,不從其遷而殄滅之,有辭矣。不然強民之所不欲,適所以致亂矣。以縱逸而遷,有大故而遷,皆言天,曰先王“恪謹天命”,“罔知天之斷命”,又“鮮以不浮於天時”者。
天行健,十乾周流,晝夜不息,率十日而一周,君子 自強不息,當法天也。可常寧、可懷安如乎?商以十乾命其子孫,曰甲、曰乙、曰庚、曰辛者,法天之意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