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馮志國在長期的交通管理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經過仔細觀察琢磨,反覆探討後摸索出了一套動作連貫、變化頻繁、反應快捷;眼睛、大腦、雙手快速協調一氣呵成的獨特指揮手勢,起到了“立交橋”的作用,使地處交通瓶頸的鞍山南大門——四方台崗早晚堵塞情況嚴重的老大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到二·一九崗執勤後,又以同樣的科學方法使這個令人頭疼的丁字路口變得暢通無阻,在他指揮的交通路口,從無堵車現象發生。對待違章司機,他總是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因此贏得了廣大司機和民眾的尊敬和愛戴。在他管轄的區域內,交通事故發生起數、死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4項指標大幅下降,車輛年檢率、駕駛員年審率、車況初檢率大幅度上升。他熱心社會事業,先後到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演講百餘場次。他經常去福利院、敬老院看望孤兒和孤寡老人,給他們送水果,幫他們理髮。他救助了9名岫巖失學兒童,先後為他們捐款15000多元。馮志國曾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二等功3次,先後被評為鞍山市“十佳公僕”、特等勞動模範,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模範公務員、十大傑出交警,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特級優秀警察、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
馮志國,在
鞍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個不年輕不高大也算不上英俊,長得黑穿得舊,哪兒有事哪兒到的老警察,大伙兒都叫他老馮。作為鞍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站前大隊副大隊長的老馮,還有一大堆的民間身份:殘疾人協會助殘大使,糖尿病協會愛心大使,癌症協會愛心大使,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愛心團隊的組織者,計程車學雷鋒“愛心聯隊”顧問。
熟悉老馮的人都知道,樂觀開朗的他很少有什麼心事,工作辛苦一點,生活也不那么富裕,向他求助的人總是不斷,但他從來都不覺得麻煩,所以他要是有了心事,一定是件特別的事。
這事說來話長。
救助山區失學孩子
1993年,馮志國到岫巖出差,順路買了點榛子。賣榛子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掰著手指頭算了半天也算不明白賬。馮志國一問才知道,因為父亡家境貧寒,小男孩早就輟學了。
回來的路上,馮志國心裡挺不好受。一直回到家,還在尋思這件事。現在問起他當時怎么想的,他說:“當時我就尋思苦日子自己也經過,自己也是十幾歲就沒了媽,那時候大家都困難,也沒辦法,現在日子好點了,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就是這個念頭,讓他不久以後走進了市希望工程辦公室。他一來就要求資助5名兒童,連希望辦的工作人員都愣住了,當得知他一個月才三四百元的工資收入,工作人員勸他減去兩個孩子,上班掙工資的人,一下子誰也承受不了資助5個孩子的費用。馮志國說:“拿不出來這么多錢,我就分期交到年底補齊。這5個孩子我要幫到底。”
當年底,馮志國因工作成績突出獲得了鞍山市公安局3000元的獎勵。得到獎金的第二天,他便去了希望辦,補齊了5個孩子的資助款,用剩餘的錢又資助了3個孩子。緊接著的雙休日,馮志國再次前往岫巖看望剛剛資助的孩子並帶去了學費和學習用具。當馮志國給孩子分發學習用具時,旁邊的一個小男孩偷偷地流下了淚。村裡的鄉親告訴馮志國,這個孩子因為家庭貧困也快要失學了。馮志國鼻子一酸,把小男孩緊緊地摟在懷裡。小男孩向他央求道:“叔叔我也要上學。”馮志國流淚了,他抱起小男孩動情地說:“孩子,今後叔叔資助的學生也算你一個。”
這就是馮志國救助山區失學孩子的“5+3+1”的故事,也是百姓當中廣為傳頌的老故事。大家知道,從那以後,每到寒暑假,馮志國的家裡就會多出9個孩子;孩子們上國中那年,馮志國在家中集資湊份子,老岳母也支持他的義舉,把積攢下來養老的錢拿了出來,老馮用這些錢給每個孩子買了一台腳踏車;馮志國的妻子女兒更是理解他、支持他,家裡有什麼都捨得給山村裡的孩子們……現在,當年的那些孩子都二十多歲了,其中不少人成了家立了業,早過了讓人操心的年齡。但老馮近幾天的心事,確實還就與十幾年前的這個老故事有關。
培養愛心團隊
在老馮資助的9個岫巖孩子中,有一個叫谷松的男孩。這個當年11歲、面臨失學的孩子,由於得到了馮志國的資助,一路完成了國小、中學直到大學的學業。十幾年來,老馮不僅資助他的學費,還關心著谷松的成長。2007年,谷松從遼寧石油工業大學畢業,分配到鞍鋼工作。上班的第一天,老馮告訴谷松上班後有三件事他必須要乾:最累的活你去乾,誰都不愛乾的活你去乾,被人“抓大頭”的活兒你去乾。
一直很聽老馮話的谷松照著這話去做了,可真的做起來才知道,從大學生到學徒工,乾最髒最累的活還要被人“抓大頭”,這樣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有一次,谷松實在是挺不住了,找到老馮,委屈得差點掉眼淚。看著像親生兒子一般疼愛的孩子受了委屈,老馮也心疼。但心疼歸心疼,該堅持的還是要堅持。他說:孩子,你堅持一年,看看到時候咋樣,一年以後你還感到委屈,你再找馮叔。
跟老馮訴完了苦,回到工作崗位的谷松一門心思地乾起了活兒。沒等到一年,小伙子的心就敞亮了:師傅也夸,領導也夸,經常抓他幹活的工友們也喜歡他。在同期入廠的大學生中,谷松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現在已經是車間的團支部書記,前不久還被評為鞍鋼設備協力中心的“奉獻仁愛之星”。在今年還完了上大學時欠下的助學貸款後,谷松也開始資助了兩名小學生。他參加了老馮的愛心團隊,像馮叔那樣獻愛心做好事。
按理說,這樣的小伙子哪用得著操心,可偏偏老馮的心事跟他有關。事情的緣起是在一次愛心活動中,谷松認識了一位一起參加活動的姑娘。當然,能跟老馮一起參加愛心活動,這位姑娘也與老馮有關係。
令人煩惱的喜事
1994年,馮志國調到二一九公園正門交通崗。站崗中,他發現有一名中年漢子經常推一輛滿載蜂窩煤的手推車吃力地從崗前經過。馮志國看他太吃力,每次都幫他推車,有空的時候還幫他卸。一來二去,兩人就熟了。這人叫范偉,下崗職工,妻子沒有工作,女兒還在上學,全家的生活全靠他送蜂窩煤掙錢維持。有一次老馮在卸煤時發現煤堆上竟然有本《新華字典》,一問才知道,原來范偉有絕活,字典倒背如流,不但能說出每個字所在的頁數,還能把這個字的意思講出來。他下決心要幫助這個生活陷入困境卻仍有夢想的人。當得知范偉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天上下雨屋裡漏,而且不久又要動遷,他四處奔波與有關部門聯繫,終於為范偉找到了一套房子。2006年,“活字典範偉”經過媒體報導之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還特地邀請范偉到中央電視台做客《小崔說事》節目。
名氣大了的范偉生活並沒有因此改變,他依舊是每天起早貪黑推車送煤。一次,有一家保健品公司找到了范偉,聽說他被稱為“活字典”,還上過中央電視台,想請他為公司做一則廣告,內容就是“范偉因服用了他們公司的產品,智力獲得了大幅提高,以至於能背誦字典”。想到眼前窘迫的生活,范偉有點猶豫。馮志國聽說這件事後,立即找到了范偉:“昧良心的事咱不能做。”話說得很重,也說到了范偉的心裡,這個剛強的漢子決心做老馮那樣的人。
2007年春,范偉患了喉癌。面對高額的治療費用,范偉選擇了放棄。馮志國來到范偉家看望他並說“你放心,無論多少錢我們大家都會盡力幫助你”。這掏心窩子的話,讓范偉抱著老馮止不住地痛哭起來。馮志國馬不停蹄地聯繫市癌症協會,為范偉籌集治療費用,並在網上發帖籌備治療款項。崔永元從網上得知這件事情後,立即打來電話,表示願為范偉治病出一份力。崔永元不但自己為范偉捐出10萬元的獎金,還發動央視的主持人來鞍義捐。雖然愛心並沒有留住范偉,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是在老馮還有很多像老馮這樣充滿愛心的朋友的陪伴下度過的。他的身體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樣子,他的心卻在最後一刻充滿安寧,他知道他的好兄弟會堅守承諾,會幫他照顧跟自己苦了一輩子的老伴,會照顧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女兒。
老馮從工作上、生活上關心范偉的女兒范麗麗,鼓勵她繼承爸爸的志向。現在范麗麗已經能將字典倒背如流,很快就要去參加電視台的挑戰節目。在范偉與老馮交往的這些年裡,范麗麗也從老馮身上學到了好多,長大以後經常隨著愛心團隊活動。
就這樣,在去年九月的一次獻愛心公益活動中,范麗麗與谷松,兩個年輕人相識了,兩顆年輕的心越走越近,確立了戀愛關係,即將走進婚姻的殿堂。這兩天讓老馮鬧心的正是這件事:我應該在男方那邊,還是在女方這邊呢?
原來是一件“令人煩惱的喜事”。
點燃人生的希望
說到喜事,老馮最近喜事挺多的。上周末又去了一趟岫巖,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幾個人過得非常好,這讓他打心眼裡高興。
岫巖蘇子溝鎮湯溝嶺村的卜玉琴,50歲的人臉上卻閃耀著年輕人的光彩和燦爛的笑容。她曾經幾度輕生,多虧了老馮的幫助。
12年前,卜玉琴經營的養殖事業剛剛起步,家裡有疼愛她的丈夫和兩個懂事的兒子。誰料到一場車禍發生在她坐車回家的路上,命運從那一天起改變了。高位截癱,讓這個要強了幾十年的女子痛不欲生。手術後留在身體裡的鋼板讓她每天都得忍受巨大的疼痛,而與身體上的痛苦比起來,精神上的折磨更加難以承受。自己的理想破滅了,親愛的丈夫也被拖累了,正上中學而且學習很好的大兒子為了照顧她輟學回家了,美好的生活化為了泡影,未來一片黑暗,何處才是盡頭?她幾次想到了奔向絕路,好在被家人及時發現。8歲的小兒子對她說:“媽,你不能死啊。你要是死了我們上哪找媽去啊!”孩子的眼淚讓卜玉琴的心都要碎了,她的淚流幹了,心變灰了。一家人就在這嘆息與眼淚中度過了6年沒有色彩的日子,直到老馮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
2003年4月,馮志國把卜玉琴從岫巖接來,求助骨科專家免費治療,取出了在她身體裡放了6年的鋼板。在術後康復的日子裡,老馮承擔了她的生活費用和租房費用,還不斷地鼓勵她積極地面對困難,老馮的妻子劉彩鳳在卜玉琴住院期間天天往醫院跑給送飯。當時正是“非典”期間,卜玉琴不想老馮兩口子總往醫院跑,但老馮還是天天下班就來醫院,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吃晚飯,第二天照樣上班。那一年的春天,對於卜玉琴來說,是新生的春天。老馮和眾多愛心人士的關懷與鼓舞,讓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希望。
現在的卜玉琴家是一幅幸福的場景:坐在輪椅上卜玉琴滿面笑容地招呼我們,她的中草藥養豬技術正在申請國家專利;2歲的小孫女幫著爺爺推著輪椅出來進去;曾為照顧媽媽而輟學的大兒子現在已是遠近聞名的修建沼氣池的能手,幾年前還作為遼寧省專家組的成員赴西藏援建;雖然小兒子沒在家,但提起這個在重點高中讀書的孩子,老兩口滿臉的高興。
高興的豈止是卜玉琴一家。韭菜溝鄉永泉村沈長青一家,也因為老馮的“救命之恩”而改變了生活。沈長青和袁雪萍的兒子沈百川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眼瞅著寶貝兒子一天天地病情加重,夫妻倆天天以淚洗面。4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袁雪萍聽走親戚回來的一位鄰居說,她們村子有個患病的孩子,被一個叫馮志國的警察救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母愛的力量戰勝了一切,這個很少出門的農村婦女兩眼一抹黑地一個人來到鞍山要找馮志國。這么大的城市,上哪找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個計程車司機看見在路邊淌眼淚的袁雪萍,問她有什麼事。聽說是來找馮志國的,司機師傅二話沒說,直接就把袁雪萍拉到了馮志國的崗前。此後的故事情節,便像很多老馮助人的故事一樣了,到岫巖——看孩子——聯繫資金——聯繫醫院——康復——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2004年年初,一個農村婦女背著一個男孩來到馮志國的崗台前說:“俺知道你是好人,你救救我的孩子吧!”說著那婦女就要跪下……13歲的高延祥因格林巴利症而下身癱瘓,家裡貸款3萬元,去過多家醫院,錢花沒了可還治不了孩子的病。高延祥的母親只剩下20元錢了,看見孩子趴在床上不能動,萬念俱灰就想買點藥和孩子一起自殺。有人告訴他有個好人馮志國,她便背著孩子來到崗台向馮志國求救。馮志國在社會愛心人士處籌集到1萬元。他捧著這由一元、兩元零錢集成的1萬元,帶著孩子到醫院治療。先是在中醫院找朋友扎針治療,按摩針灸。馮志國天天接送大夫風雨無阻。孩子慢慢能動了,馮志國每天扶著孩子鍛鍊。馮志國把孩子送到瀋陽醫科大學檢查後,要做理療,湯崗子療養院院長和醫護人員被馮志國所感動,望著馮志國拿出剩下的那堆一元、兩元的零錢……錢不夠,可醫院沒有免費的先例,於是他們在醫院中募錢為高延祥補上了醫療費和住院費。為給孩子治病,馮志國給他們在鞍山租了房子,並連續幾個月帶孩子治療,馮志國還在醫生那裡學會了按摩,就這樣高延祥恢復行走了。為了讓孩子能繼續讀書,馮志國又把孩子送到寶得國小,學校為孩子免去了學雜費……
不久,馮志國又接到一個電話。“我聽說你幫助一個孩子治病,效果很好,我的孩子和他是一樣的病,你也幫幫我吧。”打電話的是岫巖牧牛鄉的農民,他的女兒叫潘帥,11歲,得了和高延祥一樣的病。馮志國馬上和醫院聯繫,收下了這個小病人。現在這個當年病怏怏的小姑娘已經是重點高中的高一學生,前兩天在校園裡見到她時,她的笑容在臉上像花兒一樣綻放。
幾句話的文字,是無法容納比山重的恩情的。讓老馮高興的不僅是一個孩子的康復,更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和一種大愛的延續。“讓身處困境的人感到溫暖,讓身處絕境的人看到希望,我感到這是我的一種責任。”很多得到過馮志國幫助的人,都很清楚地記得,在困難和無助的時候,只要打馮志國的電話,隨著馮志國一聲“到”,便燃起了希望的火花,讓失望和絕望消失,讓困難處境中的人得到陽光般的溫暖。曾經受過老馮幫助的人,如今都在默默地做著老馮做過的事,為別人為社會力所能及地奉獻。像曾經因為孩子的病而脾氣暴躁招惹鄉鄰的沈長青,現在早已是一個十里八村聞名的熱心腸。前幾年老馮聯繫好專家想在岫巖找同樣患心臟疾病的孩子就醫,沈長青一個派出所一個派出所地找,終於讓十五公里外另一個鄉的患病的女孩袁源也得到了救治。
自發形成了愛心團隊
一份痛苦兩人承擔,痛苦會減一半;一份快樂兩人分享,快樂可以加倍。
這些年,在老馮的周圍,已自發形成了一個愛心團隊。這裡面有全國勞模,有離休幹部,有退伍軍人,有警察,有醫生,有教師,有學生,有鞍鋼工人,有稅務幹部,有企業家,有普通的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他們與老馮一道,獻愛心,送溫暖,熱心公益事業,熱衷扶貧幫困,以自己的力量感動著城市,溫暖著人心。
1994年11月1日下午2點35分——雖然已經過去了15年,但55歲的環衛工鐘素娥依然清晰地記著她第一次見到馮志國的時刻。那天,馮志國被她所在單位請來作報告。報告講了一個多小時,鐘素娥也流了一個多小時的淚。聽馮志國講他資助的孩子的情況,她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苦難。一邊聽著,一邊感動著,同時心裡也萌生了一個念頭:決定追隨馮志國做好事的腳步,成為一個像馮志國那樣的好人。第二天,鐘素娥寫了一封信給老馮表明了想法,從那之後十幾年裡,她一直按照當初的決定認真地走著。從1995年起鐘素娥陸續資助了岫巖滿族自治縣的5個失學兒童,她以母愛之心赤誠之情,時刻關愛著所資助的孩子,她爬山越嶺地將一針一線縫的棉衣送到沒媽的孩子手裡,她把孩子帶到自己的家像親生兒女一樣對待,她和馮志國多次到岫巖的大山里看孩子。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她靠賣破爛換來資助孩子的資金。在工作中鐘素娥也以老馮為榜樣,在1999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就在前幾天,剛剛動過頸椎手術尚在恢復期的鐘素娥,聽說老馮又要到岫巖去看望卜玉琴、沈百川和潘帥幾個,她連夜準備了東西,起早跟著又去了。
像鐘素娥這樣因為馮志國的影響而走到一起的志願者還有很多,他們和老馮一道,第一時間出現在需要幫助的人面前。在殘疾人家裡忙裡忙外送衣送食送力量的是他們,癌症患者臨終前在床邊陪伴照顧的是他們,除夕夜在看守所里與犯人一起談心、唱歌的是他們,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到養老院問好拜年的還是他們……
年近八旬的市癌症協會楊貴生老先生在講述馮志國為癌症患者送去愛心的一幕幕時,禁不住淚如泉湧:“騰鰲有夫妻倆,都是癌症。女的高度腹水不能下地,男的骨頭上長了個大瘤非常危險。馮志國拿了200元錢去看他們,夫妻倆跪下了。馮志國說,是共產黨讓我這么做的。夫妻倆眼淚汪汪,馮志國看到炕上有200多雙鞋墊,他拿出錢,說這些鞋墊我全買下了。買下了以後,送給未成年人管教所的少年犯。
“還有一個中學老師叫王旭,住在醫院裡,知道自己要走了,他跟我說‘老會長,我沒有什麼要求,在我走前就想聽一聽馮志國的歌聲。’我們把這個事情告訴了馮志國。星期天,馮志國和20多名愛心人士一起來到病房,給王旭開了一個小型的聯歡會。他說王旭你愛聽什麼我就給你唱什麼。那一次,唱歌的人和聽歌的人都是淚流滿面,整個樓層能走動的患者都過來聽了,都是一邊聽一邊流淚。一周后,王旭去世了。過了幾天,家屬給老會長打電話說,王旭走得很安詳,臨走時還說感謝馮志國,感謝所有的好心人。
“有個患者叫楊緒,他不行了,花200元錢乘計程車把鞍山市看了個遍,然後到協會說,是馮志國給了我力量讓我又多活了這么些年,現在我要走了,沒有任何怨恨地走了。他最後還特地到馮志國的崗上和老馮握了握手。”
一個笑容,一段歌聲,一句問候,最簡單的方式詮釋著最真摯的情感。老馮就這樣把看似簡單的事做了二十幾年。
指揮交通的專家
老馮做的好事太多,但做這些事的時間都是他硬生生擠出來的。
老馮的本職工作是一名交通警察。每天要站崗指揮交通,要在車來人往的大街上保障道路暢通無阻。但擠時間去做這些在他人眼中很傻的事,馮志國常常不被人理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父親在世時常念叨的這句古語,讓他甘心做個傻子。
1976年,20歲剛出頭的馮志國當上了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的一名警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他知道交警工作是個苦差事,但他也知道城市大動脈能暢通無阻,離不開交警指揮。認識到這一點,馮志國從站崗台、崗樓、到站線崗、點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來,詮釋了交通警察為社會為人民謀利益的真諦。
在四方台崗執勤,是馮志國33年交警生涯最大的挑戰。
風大,塵埃漫天,儘管戴了墨鏡,一陣急風吹來,煤車上的煤灰還是進了眼裡、嘴裡,馮志國把煤灰吐出來,但左眼卻迷得睜不開,磨得直淌眼淚。四面八方的車都在等他的手勢,容不得下崗台找水把眼睛擦一擦。馮志國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堅持指揮,車輛有序前行著,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警察為什麼在流淚?
10多年前,四方台崗塞車出了名。這個處於城鄉交界處的鞍山南大門,路口狹窄,路面粗糙。南來北往的車輛和行人,橫穿的、斜走的、搶信號的、猛掉頭的,亂成一團;馬達聲、汽笛聲、馬嘶聲,吵成一片。領導不滿意,民眾意見大,司機怨聲載道,四方台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1992年,馮志國主動請纓到四方台崗執勤,他要啃下這個硬骨頭。但一到崗,眼前紛亂的景象和噪聲就給他個下馬威,尤其天天都經過此地的拉沙石車、礦粉車、煤車等帶來的粉塵,讓馮志國感到窒息,他一刻都不想呆在崗上。當逃兵?不能!為解決粉塵帶來的心理影響,馮志國給自己買個大墨鏡。果然,眼前的粉塵不見了,他的眼前只有過往的車輛和行人。
塞車,成了馮志國的心結。細緻觀察、反覆研究,馮志國摸清了四方台崗塞車的癥結:非機動車搶道;腳踏車數量多扎堆;手推車速度慢上坡更慢;畜力車體積大行動笨拙。憑經驗,馮志國大膽創出一套快速疏通路口的指揮手勢,他將其命為“快速疏通法”。這套手勢需要眼睛、大腦、雙手快速協調,動作要一氣呵成,只要路口有車輛,動作就要不間斷地進行下去。為了防止紅綠燈和指揮手勢發生混淆,馮志國上崗就關掉信號燈。車輛和行人以他的手勢為令,一個班次馮志國要做成千上萬個手勢,做成百上千個轉身。累是真累,但效果真好,不到一個月,四方台堵車情況基本消除,給人們出行帶來方便。馮志國“舞蹈警察”、“人工立交橋”的雅號也從此叫響。
1994年4月19日,四方台立交橋開始動工。馮志國說,當年自己有個天真的想法,給市領導寫封信讓他們別花那么多錢建立交橋,就讓自己在那裡當個“人工立交橋”。當時馮志國不知道,因為長久在那樣污染的環境中工作,體檢時他的肺部照出陰影。為了照顧馮志國,領導決定安排他到一個較輕鬆的崗位工作。但馮志國又主動申請,要求到擁堵的二一九崗。
二一九崗是個“T”字路口,當時每天有兩萬多台機動車和四萬多輛腳踏車從這裡通過。高峰時每分鐘機動車流量達70多台次,腳踏車更是數不勝數,在道路上平面交叉混行老造成堵車。再也不讓這裡堵車,我在,暢通就在。馮志國堅定了這樣一個信念。一上崗,馮志國就仔細觀察和揣摩起來,就連汽車啟動需要幾秒鐘時間都考慮在內,終於,他找到絕妙有效的一招。根據車與車之間的距離和交叉程度,分為“分段放行”、“循環放行”、“交叉放行”和“快速放行”,使有效的時間和有限的路面得到充分利用。在馮志國的精心調動和艱苦努力下,二一九路口暢通了,老百姓高興了。人們都知道黑小子馮志國是個指揮交通的專家。
從四方台到二一九公園,從站前廣場到勝利廣場……三尺崗台雖小卻連著世界,連著百姓,也成為馮志國人生的舞台。
當年在四方台崗,因每天要站幾個小時的崗,馮志國晚上回家不能馬上坐下或躺下,只能蹲著,站久了蹲著是最好的休息辦法。所以,回家先在門口蹲一會兒成了馮志國的習慣。今天提起這些,馮志國無憾,他說他值。看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許就會明白馮志國的心情。
一位司機到崗上非要給馮志國100元錢,他說,自從馮志國來到四方台崗不堵車了,他每天能多搶一趟活,多收入80多元,這100元錢是他的一點心意;
一名男士特意趕到崗台來感謝馮志國。他說,他愛人要從東鞍山醫院轉院,病情危急,他生怕馮志國不在崗上堵車,結果他看到馮志國站在崗上,他看到了希望。他愛人順利到達別的醫院後得到及時搶救保住了生命……
生命與財產,與一個交通警察如此息息相關,馮志國感覺付出比這更多的辛苦都值。
1994年7月1日,馮志國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在入黨志願書上鄭重寫道:“為了保障道路暢通安全,我願把自己的光和熱奉獻給人民……我一定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心愿能夠實現。”馮志國將誓言踐於行動之中。
在二一九崗時,一次,馮志國左臂長了一個脂肪瘤。手術後,醫生說最少要休息五天。8點半手術,9點半馮志國就回到崗上。一個多小時後,麻藥過勁,刀口開始疼痛,同事們勸他回家休息。當時正值國際千山節開幕,幹警不僅白天站崗,晚上還要大幹。這哪能離開!馮志國咬牙堅持著。第七天拆肉線,由於傷臂一直沒養著,切開的刀口裂成了小孩嘴,根本沒長上,再縫也晚了。醫生只好用紗布給他包紮好,囑咐他千萬不能再抻著了。為了不耽誤工作,還要讓傷口儘快癒合,馮志國在崗台上充分發揮那隻好胳膊的作用,圓滿完成了節日期間保全全、保暢通的任務。
馮志國說:“交通管理最重要的是什麼?暢通!”就為這兩個字,同事們說馮志國在寒冷的冬天,為行動方便,頂著刺骨的寒風也不穿大衣;為指揮快捷耳聽八方,他也從不放下棉帽的護耳;為方便司機觀察,他冬夏都堅持戴白色的線手套……
走過一個個崗台,馮志國就像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哪裡交通堵塞嚴重,他就出現在哪裡;他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暢通無阻。每當路口堵車,老百姓想到呼喚的第一個人就是馮志國。
執法為民、真誠待人
馮志國說:“警察是管理者,司機是被管理者,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道路暢通。相互理解,是我們執法者與被執法者溝通的基礎”。
一天,大隊的廁所堵了。有人在下水口塞了一大團紙後又在上面大便。當時還在站前大隊的馮志國問打掃衛生的人是誰幹的。回答說一位剛被處罰過的司機罵罵咧咧地上廁所後就這樣了。馮志國的心咯噔一下:司機違章,處罰的關鍵是掌握處罰的尺度,處理好了,能起到教育作用,減少違章和事故發生;處理不好,就會適得其反。
在崗上,馮志國經常遇到一般違章現象,他的做法是:“先敬禮,後點明,三言兩語教育放行。”馮志國對司機違章處理總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嚴管重教,舉一反三,注重效果。
一次,一台小客被一台132將左側的倒車鏡刮掉,兩人因10元錢的賠償糾纏不休,後面的車堵了很長一列。馮志國自己拿出10元錢給小客司機。怎么能讓警察拿錢呢?132司機趕緊掏出10元錢給對方。小客司機連忙說:“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回去買,咱們快走,警察著急了,咱們別耽誤後面的車通行。”就這樣馮志國用真情化解了矛盾。還有一次,一輛計程車壞在二一九路口,大雨天車卻打不著火,馮志國從遮陽傘下跑出去幫他推車。連泥帶水,弄了一身一臉不說,手也劃破了。馮志國讓司機坐在車裡用二檔別,自己冒雨在後面推,車終於發動了,他又跑回崗台繼續指揮,血染紅了那付白手套。那位司機沒有走,也未到車內避雨,他在大雨中佇立著注視著馮志國的指揮……馮志國對待司機從來都是照章辦事,他善良和氣,但他從不因自己善良和氣讓違章者逃脫,他經常對那些請警察“照顧照顧”的司機說,“司機掙錢不容易,自己要珍惜,為什麼要警察照顧,你自己都不珍惜,警察憑什麼照顧你。”老馮讓司機明白只有自己珍惜勞動成果,別人才能珍惜你。
人們都說警察和司機那是一對矛盾,但馮志國可不這么看。只要你真心為司機好,嚴格管理他們也樂於接受。2002年,馮志國率鞍山計程車愛心聯隊到北京申奧,6個多小時的夜路,他們走了10個多小時,因為每走一段路,馮志國就讓車隊停下來大家下車活動一下好精神精神,他給大家講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規。司機們說那一次旅程既是申奧,也是交通安全培訓。
在計程車司機當中,提起馮志國,一律豎起大拇指,他們都說馮志國真是個好警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年冬季,一場大雪使虹橋上堵滿了車,馮志國緊急求援運來兩編織袋大粒鹽,看到被堵塞的長長的車隊,他萬分焦急,來不及找鐵鍬了,扛著鹽袋,踏著積雪,馮志國一步步走上橋去,用手一捧捧地向路面拋撒鹽粒。路上的計程車司機們看見了,二話不說,全都幫著去撒鹽粒。十幾分鐘後,路不滑了,公車、計程車慢慢駛過了虹橋,馮志國和司機們搓著又痛又蜇的雙手,心裡卻有說不出的欣喜。
執法為民、真誠待人,馮志國贏得司機的愛戴和交通的暢通,他創造了一個鋼城人都知道的奇蹟——“馮志國效應”,就是司機看到馮志國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實現了交通指揮者和被指揮者之間理解和諧的最高境界。
馮志國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也有他,在由老百姓投票的“鞍山市人民最滿意公僕”評選中,馮志國連續六年都以最高票入選,這是市民給他打的分。
年初最冷的一天,一位叫金國英的老大娘來到崗前硬塞給馮志國一條馬海毛褲,老人說:“孩子,我沒少來看你,你太辛苦了,我是照我兒子的身材親手給你織的,天太冷,擋擋風寒。”馮志國不收,大娘說,你不收下大娘回去睡不著啊!馮志國實在無法拒絕一件代表著愛心的毛褲,更不能傷害一個七旬老人對一個無親無故警察的濃濃關愛。在馮志國身上,類似這樣的故事太多了,一籃子雞蛋,一杯冷飲,一件雨衣,一首詩歌,都是經常的,而最讓馮志國感動的是,一次一個弱智的人在路上等他下崗就為了送他一個蘋果,並要親眼看他吃下去……
百姓的愛滋潤著馮志國的心,近20年來不求回報的付出,百姓的愛給了老馮無窮的力量。大愛無言,馮志國像一縷陽光,照進接觸過他的人的心中,同時也贏得了老百姓對警察的理解和關愛。
老馮的妻子劉彩鳳,當初與馮志國戀愛時,也是“衝著這個人好”。但這些年來,她跟著老馮可沒享過什麼福借過什麼光,反倒搭錢搭工地忙碌了半輩子。起初她並不理解老馮,自己下崗多年,家裡不富裕,哪有能力幫別人。但跟著老馮出去了幾次,她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她說,看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才知道還有人不如自己的日子,能幫一把真得幫一把。
從小時候的鄰居到二十幾年的夫妻,同甘共苦的日子裡相濡以沫的深情早已無須多說,彼此的理解也已是默契,但是最近劉彩鳳對老馮還是有點“小意見”。自己吃了半輩子苦也就算了,讓女兒再去吃苦,她心裡可不情願。
2000年的一個夏天中午,老馮正在站崗,一個腿腳有病的中年婦女找到了他,她說自己是遼中人,知道鞍山有馮志國這么個好警察所以來找他。她的丈夫生病,長年臥床不起,兒子叫李奇,考上了瀋陽師範大學。可是家裡太窮了,根本拿不起上大學的錢,丈夫當著孩子的面把錄取通知書撕了,然後一家三口抱頭痛哭。懂事的兒子不埋怨爸爸,可背地裡哭了好幾回呀!老馮聽到這裡,就下決心要幫這個孩子。過幾天他到李家了解到情況屬實,可當時他的手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錢。為了這個孩子的上學費用,老馮到處求助,終於湊了7600多元錢,圓了李奇的大學夢。大二的時候李奇在學校入伍,第二年又考上了軍事院校,現在已是駐大連某部的軍官。李奇與馮家認識了快10年,感情越處越深,而且這種感情還將繼續升華,因為這個小伙子現在已經是老馮的“準女婿”。
劉彩鳳和老馮一樣,很喜歡李奇這個又懂事又上進的小伙子,可當媽的總是有點心疼閨女,家境不好,工作兩地,總是擔心女兒吃苦。
“有愛怎么會苦!”老馮對這句話感觸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