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接收阜新,研製戰機,
接收阜新
1948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第二年4月改稱阜新市人民政府),遼北省政府正式任命馮安國任阜新市市長、城防司令兼阜新縣縣長市政府設秘書室、民政科、財糧科、公安局。市政府轄一區(駐海州)、二區(駐孫家灣)、三區(駐新邱)。市區共轄13 個市郊村、7 個街。區、街也相繼建立人民政權。市委、市政府成立後,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東北局和遼吉省委關於接收城市的各項方針、政策。到5月1日,煤礦正式開工生產,還恢復了14所國小,成立了海州書店,穩定了物價,私營個體工商業戶也很快恢復生產經營。不到兩個月時間,阜新市出現百業振興、生機勃勃的局面。
5月1日,中共阜新市委召開慶祝大會,兩萬多幹部民眾和駐軍指戰員參加了大會。會場上,有兩個廠礦和兩個國小分別組織了秧歌隊。晚上,東北文工團放映了露天電影《東北民主》。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大街小巷一片歡騰。
研製戰機
中國從1957年第四季度到1958年5月,進行了初教6飛機的方案驗證、總體布局、風洞試驗以及結構與系統的打樣設計,並在瀋陽飛機廠製作一架1:1的木質樣機。由於當時瀋陽飛機廠正在試製殲教1飛機,航空工業局決定將初教6轉至南昌飛機廠試製。南昌飛機廠在廠長馮安國的領導下,積極投入初教6試製,成立飛機設計室,任命高鎮寧為飛機主管設計師,屠基達、林家驊為副主管設計師,設計試製工作進展很快。1958年8月27日,首架初教6飛機由試飛員呂茂繁、何銀喜駕駛在南昌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