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吉才

馮吉才

馮吉才,男,漢族,山東省泰安市人,195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吉才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泰安
  • 出生日期:1958年10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個人年表,社會兼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部分獎項,研究成果,論文專著,代表性專利,代表性論文,

個人年表

1979-1983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獲學士學位
馮吉才
1987-1990 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碩士
1983 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工藝系學生輔導員
1990年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教研室講師、副主任
1996年獲日本大阪大學工學部生產加工專業工學博士
1997哈工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
1997年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教研室主任,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1998年任日本大阪大學接合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2000 年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系主任,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2002年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研究生管理處處長
2003年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09年11月-2015年1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長

社會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評議組材料科學與工程組成員
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學部委員
中國焊接學會副理事長
《材料科學與工藝》主編
總裝備部運載技術專家組成員
中國焊接學會釺焊及擴散焊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
中國電子學會生產技術委員會 理事
黑龍江省電子學會理事 常務理事
黑龍江省政府科學技術 顧問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清華大學“先進成形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哈爾濱工業大學“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及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精密熱加工”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材料液態結構與遺傳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雷射製造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江蘇科技大學“先進焊接技術省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瀋陽黎明發動機集團公司特種焊接實驗室 學術委員會主任
山東省煤炭機械協會副會長

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在研課題有:各類陶瓷和金屬的連線;鈦合金、TiAl合金的電子束焊接;異種金屬材料的連線;新材料的釺焊及擴散焊接;MIG釺焊等 及水下焊接設備及工藝;新材料及異種材料連線;3.核電焊接裝備與技術

科研項目

1.水下切割、焊接以及鈦合金窄間隙焊接專用設備及相關工藝(國家863重點項目)
2.空間焊接技術研究(對外合作引進項目)
3.大型鈦合金球體焊接技術研究(企業橫向)
4.CV自動焊接設備研製、改造及焊接工藝研發(企業橫向)

部分獎項

1) HRGD-DX/DC點焊機器人X/C型焊機 ,1989年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名)
2)點焊機器人通用C型焊機,1989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名)
3)SCT-1型微機水浸超音波探傷教學機,1992年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名)
4)SiC和Ti高溫反應機理及接合強度,1995年日本高溫學會學術獎(個人獎)
5)鋁與不鏽鋼耐熱合金與耐熱鋼擴散連線工藝的套用研究,1998年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3等獎(第 三名)
6)振興教育獎,1998年獲黑龍江省神內良一教育基金會獎(個人獎)
7)陶瓷和金屬的界面反應與連線機理,2003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自然類)二等獎(第一名)
8)異種材料連線基礎研究,2004年2月,教育部推薦國家科學技術(自然類)一等獎(第一名)
9)高強裝甲鋁合金厚板焊接技術,2006年2月,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七名)
10) 攪拌摩擦焊作用機理, 2007年8月,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名)
11)TiAl金屬間化合物連線及界面反應機理,2008年8月,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五名)
12)鋁合金及其複合材料的節能環保型焊接技術與接頭形成機理,2009年8月,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自然類)(第3名)
13)銅鋼異種金屬焊接質量控制新技術,2009年8月,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自然類)(第5名)
14)碳化矽複合材料與金屬、鈮合金與鈦合金(鈦鋁合金)、銅和鋼的連線技術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研究成果

1.研究陶瓷與金屬的界面反應及擴散連線機理、界面反應相成長數值模擬、接頭應力數值分析及應力緩和機理
2.異種材料特種連線機理研究,包括陶瓷、金屬間化合物、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固液相擴散連線機理、高溫自滿延合成焊接及反應複合擴散連線機理及其套用技術
3.輕質高強材料的攪拌摩擦焊塑性流動數值模擬,電子束焊接熔池流動、小孔行為及焊接質量控制
4.空間焊接及地面模擬技術研究,探討太空環境下的電弧物理特性及材料冶金原理
其研究成果先後多次獲得國家部委、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以及國防科學技術獎等;先後編寫出版教材、手冊、著作8冊;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9項;2005年以來發表SCI論文50餘篇。2002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003年獲得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6年獲國防科工委優秀中青年專家,2007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論文專著

主要從事擴散焊、釺焊、水下焊接、自蔓延反應複合連線、電子束焊接等方法金屬間化合物及陶瓷的連線基礎理論與實際套用技術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承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總裝備部預研基金等30餘項。獲得省部級獎勵8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80項(已授權30項);發表論文200餘篇(SCI收錄150篇左右、EI收錄180篇左右,被SCI他人引用300餘次);參編手冊和研究生教材8本。
1)釺焊工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12月
2)焊接手冊(第二卷),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8月
3)特種成形與連線技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4)材料連線過程中的界面行為, 哈工大出版社,2005年8月
5)壓焊方法及設備,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8月
6)中國工程材料大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8月
7)焊接手冊(第三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1月
8)焊接詞典,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年10月

代表性專利

1)馮吉才,呂世雄,李卓然,鋁合金及鋁基複合材料的自釺釺料及製備方法,2005.8.24授權
2)馮吉才, 何鵬,張秉剛,張九海,錢乙余,鈦鋁基合金與鋼的一種活性複合梯度阻隔擴散焊接方法,2006.1.25授權
3)馮吉才, 吳會強, 何鵬, 何景山, 張秉剛,電子束/熱處理複合細晶化處理鈦鋁基合金的方法, 2007.6.13授權
4)馮吉才、李卓然、曹健、何鵬、劉會傑,TiAl合金與TiB2金屬陶瓷的自蔓延反應連線方法,2007.7.25授權
5)馮吉才, 吳會強, 何景山, 張秉剛, 何鵬,一種加過渡層的鈦鋁基金屬間化合物電子束焊接方法, 2008.1.2授權
6)張秉剛,馮吉才,吳林,何景山,控制銅合金與鋼對接焊接接頭界面結構的接頭強化方法, 2008.1.6授權
7)馮吉才,何鵬,李玉龍,張九海,TiAl合金增壓渦輪與鋼軸的高強度連線方法, 2008.8.27授權
8)馮吉才,陳國慶,張秉剛,何景山,TiAl/TC4異種材料電子束焊接熱循環複合控制方法, 2009.2.18授權
9)馮吉才,陳國慶,何景山,張秉剛,TiAl/Ti3Al異種材料電子束焊接熱循環複合控制方法, 2010.1.27授權
10)馮吉才,劉玉章,張麗霞,劉承勃,高溫釺料, 2012.6.6授權

代表性論文

  1. 1.Wu Huiqiang, Feng Jicai, He Jingshan, Zhang Binga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electron beam welded Ti3Al-Nb joint.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2005,52(2), 99-105(SCI,影響因子:1.416)
  2. J. C. Feng, L. X. Zhang,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razed joint of TiC cermet and steel.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6,26 (7): 1287-1292
  3. J. C. Feng ,Y. C. Chen, HJ Liu, Effects of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s of 2219-O aluminium alloy .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2 (1): 86-90
  4. J. C. Feng, J. Cao, Joining of TiAl intermetallic by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Journal of Material and Science, 2006,41: 4720- 4724
  5. J. C. Feng, Y. R. Wang. Z. D. Zhang, Nugget growth characteristic for AZ31B magnesium alloy during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2006,11(2):153-162
  6. J. C. Feng, Y. R. Wang. Z. D. Zhang,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ance Spot Weld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2006,11(5):555-560
  7. P. He, J. C. Feng, W. Xu., Mechanical property of induction brazing TiAl-based intermetallics to steel 35CrMo using AgCuTi filler met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6,418 (1-2): 53-60
  8. L. X. Zhang , J. C. Feng, P. He, Braz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C cermet/Ag–Cu–Zn/steel joint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6,428: 24–33
  9. 2.Feng JC, Zhang LX.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razed joint of TiC cermet and stee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6,26 (7), 1287-1292(SCI,影響因子:2.090)
  10. J. Cao, J. C. Feng, Z. R. Li. Effect of reaction heat on reactive joining of TiAl intermetallics using Ti-Al-C interlayers. Scripta Materialia. 2007, 57(5):421-424
  11. 3.J.C. Feng, J. Cao .Z.R. LI.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reaction mechanism during reactive joining of TiAl intermetallic to TiC cermet using Ti–Al–C–Ni interlayer.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436(1-2): 298-302(SCI,影響因子:2.135)
  12. J. C. Feng, J. Cao .Z. R. Li,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reaction mechanism during reactive joining of TiAl intermetallic to TiC cermet using Ti–Al–C–Ni interlayer.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436(1-2) :298-302
  13. 13.4.H. Liu, J. Cao, P. He, J. C. Feng. Effect of hydrogen on diffusion bonding of the hydrogenated Ti6Al4V alloy containing 0.3 wt.% hydrog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7,32(14),3054~3058(SCI,影響因子:3.945)
  14. H. Y. Chen, J. Cao, X. G. Song, and J. C. Feng. Contributions of atomic diffusion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to the plasma surface activation assisted diffusion bonding of zirconium-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Appl. Phys. Lett. 100, 211602 (20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