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冼聯姻

馮冼聯姻

馮冼聯姻,是指南朝梁大同初年(535年),北燕後裔馮氏與嶺南大族冼氏的聯姻。

北燕亡國後,後裔南渡,封官粵西,為了獲取管轄地域的俚族頭領支持,令朝廷政令通行,改變家族所處的尷尬境地,身為羅州刺史的馮融主動派人與冼氏聯繫,為其子馮寶聘婚。公元535年,高涼太守馮寶與冼英結為伉儷,將先進的北方漢文明帶入當時尚屬煙瘴之地的荒僻嶺南。教民耕織,傳播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

“馮冼聯姻”的歷史意義,不在“昭君出塞”“文成入藏”之下。冼馮聯姻不僅在當時成功遏制了嶺南動亂,將海南島正式歸入華夏封疆,並將漢俚友好、民族融合、忠貞為國、好心精神,垂範後世,光耀千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冼聯姻
  • 發生時間:約 535年 
  • 發生地點:嶺南
  • 主要人員馮寶 、冼夫人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社會評價,

事件背景

公元436年,偏居遼西的北燕北魏所滅。亡國之際,北燕王室三百餘人,在北燕昭成帝馮弘第四子馮業的統領下,由遼南登船渡海投奔劉宋王朝。因遇風暴,最終於今廣東新會登岸,受封廣東新會,出任新會太守。
到了馮業的孫子馮融一代,被朝廷封為羅州刺史。羅州地處今廣東西南部的化州,當年是百越雜處的荒蠻之所,各部落劃疆自治,彼此攻殺,主官幾乎形同虛設,朝廷對此也無可奈何。

事件經過

外來官員馮融面對部落林立,號令不行,難以施政。他聽說俚族的冼夫人幼賢明、有操守,決定以誠意打動冼家,便為兒子馮寶,向當時的俚族大首領冼氏提親,希望以漢俚聯姻締結政治聯盟。當時家人也並不看好這種異族聯姻之事。14歲的冼夫人,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遠見卓識,態度堅決,排除壓力,答應了和馮寶的婚事。
公元535年,北燕皇族後裔、高涼太守馮寶與冼英結為伉儷,史稱“馮冼聯姻”,組成一文一武、一北一南、一內一外主政的“最佳柏檔”,成就一段名垂青史的政治姻緣。冼夫人名為冼英,23歲時嫁給馮寶。她與馮寶的聯姻,使勢單力孤的北燕王室與聞名嶺南的冼氏家族形成北南結合的強大政治聯盟,開創了漢俚民族發展的里程碑。

事件結果

馮冼聯婚後,馮寶作為一郡的行政長官,除了繼續治理好高涼郡外,還抽空給俚人為辦理詞訟,教民耕織,傳播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用鐵器農具代替落後的刀耕火種,幫助人民興修水利,用牛耕田。積極推行先進的漢文明,以漢禮為本,使高涼地區的俚人社會,風氣大為改變。過去那種“好相攻擊”“侵掠旁郡”的野蠻惡習逐漸消失,代之以“樂樵蘇而不罹鋒鏑”的安定局面。
馮冼兩族聯姻,使漢文明深入嶺南地區,帶動了這一地區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過去的貧困之地,財富日聚、人丁興旺。

社會評價

嶺南冼氏家族與由遼寧南遷廣東的北燕馮氏王族聯姻後,順應分久必合的歷史潮流,堅持民族團結,致力維護國家統一。冼夫人助夫君,率兒孫,撫境平叛,治亂安民,受到梁陳隋三朝帝王的褒獎,被隋文帝封為譙國夫人,準開譙國夫人幕府,權高位重,威服四方。
“馮冼聯姻”的歷史意義,不在“昭君出塞”“文成入藏”之下。與“昭君出塞”“文成入藏”這類以犧牲個人幸福為代價的王朝交易比,“馮冼聯姻”是自覺自愿的,兩情相悅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共贏的。而且冼馮聯姻,不僅在當時成功遏制了嶺南動亂,將海南島正式歸入華夏封疆,並將漢俚友好、民族融合、忠貞為國、好心精神,垂範後世,光耀千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