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公俠,原名季芳,廣東人,著名象牙微雕大師,廣東象牙微雕藝術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立體牙雕《木蘭從軍》、《蘇武牧羊》。等1963年逝世於廣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公俠
- 別名:原名季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廣東高明三洲清溪鄉崗頭村
- 出生日期:1894年
- 逝世日期:1963年
- 職業:象牙微雕大師
- 主要成就:廣東象牙微雕藝術的奠基人
- 代表作品:立體牙雕《木蘭從軍》、《蘇武牧羊》等
簡介,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個人生活,
簡介
馮公俠 (1894-1963),象牙微雕大師。為廣東象牙微雕藝術的奠基人。原名季芳。原籍廣東省高明縣三洲清溪鄉崗頭村。馮公俠幼年,隨教書的父親馮萬鑒生活。1909年,父病逝,家計陷於絕境,由親戚介紹到香港當銀器學徒,即在銀器餐具上刻畫一定的圖案花紋,要求形似,但缺乏欣賞價值。馮覺得這種藝術品缺乏競爭力,向師傅提出了改進意見。從此,馮白天工作,晚間學習畫畫,拜畫家徐硯農為師,使銀器雕花更具立體感。
人物生平
191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上海曾有過象牙微雕,面積與當時的雙毫銀幣大小一樣,一面刻有蘇東坡《前赤壁賦》共543個字,另一面刻有《夜遊赤壁圖》,售價高達大洋70元,對此他甚感興趣。童年時他右眼全瞎,為此他學修表的師傅那樣,特製了一付眼鏡,又仿照製作銀器的工具製成了象牙微雕的工具,開始象牙微雕創作。
1921年第一批象牙微雕作品問世,在大新路永亨象牙店內代銷。包括當時盛行的象牙表墜、袖口紐、別針、領帶夾、戒指面……品種繁多,由於馮有一定的國畫基礎,與其餘的微雕大師相比有所突破,所以頗受歡迎。上海永安公司願意代銷其產品,故馮公俠的名字,在上海產生了影響,取代了上海微雕大師們的地位。他成為廣東象牙微雕的奠基者。
1921年後,馮在社會上已站穩腳跟,還不斷苦心鑽研,1925年,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了50餘字,大大超越了前人。半年後,又在象牙米上刻唐詩七律兩首,共120餘字。此實物,陳列在大新路永亨象牙店內,當時有人認為這是奇蹟,稱馮公俠為神眼。
1928年在廣州大新路開設象牙微雕藝室。1928年-1938年這十年間,在微細雕刻方面創造出極其豐富的藝術作品。以超脫的刀法,將人物、花鳥、魚蟲、走獸等圖案鐫刻在象牙上,如象牙花瓶、花碟、四屏……甚至象牙球的底座等巨型產品中也有微雕的一席地位,並奠定了開拓廣東象牙微雕的基礎。馮的藝名,也逐漸聞名於省、港、滬,甚至擴大到全國與海外。人們一提起微雕,自然公認馮公俠的成就。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馮攜眷逃回原籍居住。後移藝室於香港,在皇后大道中繼續開設馮公俠象牙雕刻藝室。1938年底,參加香港中華廠商舉辦的工業展覽會,並以象牙米全刻孫中山遺囑(154字)參展而獲優秀獎,受到香港輿論界的一致推崇。
受抗戰影響象牙銷路銳減,馮決心用多餘的時間,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全文共6萬餘字,刻在一特製的象牙扇面上,並從設計、構圖、欣賞、實用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考慮。首先,如何將每行約200餘字一氣呵成,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書法又要合乎一般的章法,更重要的是絲毫不能有所歪曲。歷時八年,終於完成。
馮用一根頭髮作為驗收的標準,拉直了一根頭髮,可將一行的字跡全部遮蓋,每行如此,精密性達到了驚人的程度。1955年,該作品為嶺南文物宮(今文化公園)收購,後改由廣東民間藝術館珍藏。
1955年,用了半年左右,獨立完成立體牙雕《木蘭從軍》、《蘇武牧羊》等,被北京民間工藝館所珍藏。1958年,馮公俠被廣州市文史館聘為館員後,更專心致力於象牙微雕的創新工作。第一顆新穎的“象牙米”,是刻《馬口英雄贊》圖:一位高舉油桶的救火英雄,下面環立不同姿勢的幾位英雄,渾身已被火焰所包圍,各人面部表情均表現出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1960年,他以67歲的高齡,微刻《共產黨宣言》全文兩萬餘字。設計時十多次易稿,最後,在雲海之間烘托出一個地球,內鐫刻著中國地圖,將《共產黨宣言》的全文鐫刻其間。這一作品現珍藏於廣州市文史館內,在一定的節日期間公開展出。這一作品,除刻有《共產黨宣言》全文外,更有《萬古長青》圖一幅,松鶴富有立體感,玲瓏浮凸。
個人作品
微刻《共產黨宣言》
《萬古長青》圖
個人生活
馮公俠幼年,隨教書的父親馮萬鑒生活。
1909年,父病逝,家計陷於絕境,由親戚介紹到香港當銀器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