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竹

馬鹿竹

馬鹿竹(Yushania oblonga T. P. Yi)是禾本科玉山竹屬植物。竿柄長8—40厘米,直徑8—16毫米。節間長5—18毫米。竿散生,不通直而稍有曲折,高3-4.5米,粗1—2厘米;節間長28—35(40)厘米,竿基部節間長3—8厘米,圓筒形或在分枝一側的下半部微扁平,無毛,幼時白粉(在節下方的一圈白粉較厚而尤為明顯),縱向肋不發育,竿壁較薄,厚約2毫米,髓呈鋸屑狀;籜環隆起顯著,常有籜鞘基部之殘留物。產雲南東南部。海拔2600-3000米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鹿竹
  • 拉丁學名:Yushania oblonga T. P. Y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玉山竹屬
  • :馬鹿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環平坦但在分枝節微隆起;節內長5—10毫米,初時微有白粉。竿芽長圓形或橢圓形,無毛,邊緣密生淡黃色纖毛。枝條在竿的每節有1—3(5)分枝,枝與竿常呈35—40度夾角開展,其中常有1枝較粗壯,其長為50—100厘米,直徑3—10毫米,幼時被白粉。籜鞘宿存,軟骨質,堅硬,略呈矩形,長約為節間長度的2/3,背面無毛,但有時被白粉,縱肋不發育或稍微可見,邊緣常密生淡黃色或黃褐色小刺毛;籜耳長橢圓形,紫色,邊緣具5—8條黃色至黃褐色彎曲長5—10毫米之縫毛;籜舌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籜片線狀披針形,直立,粉白色至紫綠色,有時還被白粉,平直,邊緣具不明顯的小鋸齒。小枝具(3)5—7葉;葉鞘長8—9厘米,無毛,初時常被白粉,縱肋不明顯,上部縱脊較顯著,邊緣無纖毛;葉耳微小,橢圓形,邊緣具5—12條淡黃色勁直或微彎曲長3—5毫米之繼毛;葉舌截形,無毛,外葉舌初時常有深灰色柔毛;葉柄長7—9毫米,寬約2毫米,兩面通常均有白粉;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厚紙質,長14—17厘米,寬3.6—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作圓形收縮,下表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次脈7或8對,小橫脈不清晰,葉緣具不明顯的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8—9月。
馬鹿竹
馬鹿竹圖片

生長環境

海拔2600—3000米,純林,生於緩坡地。

分布範圍

雲南東南部。

主要價值

筍味鮮美,為曬制筍乾之上等材料;竿可劈篾編織器具或製作簫、笛等樂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