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魯壩又名波亞納-馬魯律(Poiana Marului)壩,位於羅馬尼亞卡拉什-塞維林(Caras Severin)縣比斯特(Bistra)河上,距離最近的城市為紅鋼(Otelui Rosu)市。粘土心牆壩,最大壩高130m,大壩體積532萬立方米。水庫總庫容0.96億立方米,水庫蓄水面積296萬平方米。電站裝機容量14萬kW。
壩址處河谷斷面呈梯形,左岸邊坡約30°,右岸邊坡較陡約40°。基岩為片狀片岩質花崗岩、花崗岩類片麻岩和長石片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魯壩
- 外文名:Poiana Marului
- 別稱:波亞納-馬魯律壩
- 地理位置:塞維林縣比斯特河上
工程建築,壩體隱患,解決方法,
工程建築
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大壩、溢洪道、電站等。
大壩壩頂長408m。溢洪道布置於右岸,為喇叭形表面溢洪道。最大泄量668立方米/秒。
泄水底孔位於右壩肩催故定,由導流隧洞改建而成,最大泄量124立方米/秒。水電站位於左壩肩稍下游處,廠房為地下式,裝機8萬kW。左壩肩備煉歸還布置有民轎求一條引水隧洞。
壩殼填築材料取自壩下游2.2km處的料場。粘土料場位於壩下游約12km處,粘性土料(粘土、粉砂質粘土、粉砂及粘質砂土),其細粒淚盛才擊(0.005mm以下)含量高達20%~40%,滲透係數為10-5~10-7cm/s。粘性土料的天然含水量約22%,接近最佳含水量。可開採利用的粘土層厚達10m,其下為砂礫石混合層。2個卵石料場1個在庫區,1個在水庫下游4.5km處。
壩體隱患
1988年夏季填築了554~568m高程之間的心牆,即壩體中部的三分之一的壩高部分的14m高的壩體,燥糊戲欠這一區域是可能發生最大沉陷的地方。粘土含水量偏小,一方面會導致塑性降低,出現裂縫的可能性也就會增加;另一方面,會鍵付迎導致凝聚力和摩擦角的改變,影響滑動。抗剪強度增加,將會導致含水量偏小區產生增荷,在下層產生相應的卸荷。隔離單元內法向應力的局部減少,又會引起水壓致裂的可能性增加。
解決方法
為此,採取了以下解決辦法:
①挖去1988年夏季在壩肩附近填築的粘土,然後回填滿足技術所要求的粘土;
②在接觸區進贈白行流態膨潤土灌漿;
③在壩肩含水量偏小的受影響接觸粘土的區域修建膨潤土截水牆;
④通過降低1988年夏季填築的接觸粘土層底面高程與壩上部高程之間的充水速率,重新安排水庫充水進度。在首次蓄水期間,滲透前沿必會穿過心牆,以補償有關區域偏小的含水量,因而必須控制充水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