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戰鬥

馬鞍山戰鬥

淄博馬鞍山位於今淄博市淄川區淄河鎮大口頭村南,海拔616米,是淄河上游的一個馬鞍形山峰。這裡懸崖峭壁,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西峰下仍殘存東周時期的齊國兵營遺址。抗日戰爭時期,隸屬博山縣的馬鞍山是沂蒙山區通向我清河抗日根據地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20世紀40年代初期,我數十名八路軍傷病員和抗戰家屬,在馬鞍山上英勇抵抗了飛機大炮掩護下的千餘日本侵略軍,以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的反侵略壯歌,馬鞍山也隨著英雄的壯舉而名聲遠播,成為後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1977年12月,馬鞍山抗日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名稱:馬鞍山戰鬥
  • 地點: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
  • 時間:1934年2月中旬
  • 參戰方:八路軍、地方民眾,日偽軍
  • 傷亡情況:除跳崖自殺而獲救1人外,全部犧牲
  • 主要指揮官:王鳳麟
  • 分類:抗日戰爭
  • 作戰方式:守山抵抗日偽軍進攻
事件介紹,戰情回顧,

事件介紹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萬源縣馬鞍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反擊戰,殲其1個多旅。見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戰情回顧

馬鞍山山勢峻峭,頂端雙峰突兀,四圍懸崖如削,惟有山前一條石鑿小道可以通往峰頂,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1941年,我軍占領了馬鞍山。隨著日軍對整個魯中地區的“大掃蕩”,我軍避其鋒芒,分散活動,馬鞍山就成了安置傷病員和抗戰家屬的“小後方”。1942年11月9日,千餘名日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進行瘋狂的進犯。當時,山上只有我魯中軍區二團副團長王鳳麟、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抗戰軍屬馮旭臣等3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武器彈藥也很少。面對數十倍於我的敵人,英雄們在王鳳麟副團長的指揮下,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搏鬥。經過兩天一夜激戰,擊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進攻。彈盡糧絕後,仍以石頭做武器繼續拼搏。我方人員大部戰死,活著的同志寧死不屈,在敵人攻上山頭後毅然跳下了萬丈懸崖。誓死抗敵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足以讓付出沉重代價後占領了一座空山的日寇心驚膽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