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第一中學位於安徽省古鎮採石,創建於1945年,是馬鞍山地區第一所現代中學,校名為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題。六十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2012年,全市體育場館開放良好單位、市首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範學校”、市“環保模範月”優秀組織獎、雨山區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雨山區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雨山區教職工拔河比賽團體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 創辦時間:1945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現任校長:李啟群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成果,文化傳統,
辦學歷史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曹冉功與家居採石鎮的內弟魯亞鶴經過一番精心籌劃,用日寇遺留下來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楊公祠的地基上蓋了十四間麥秸草房,並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楊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創立了安徽省當塗縣私立採石中學(簡稱採石中學)。學校成立董事會,魯亞鶴任董事長兼校長,下設校務主任和教務主任負責處理行政和教學的日常事務。教師有十來人,主要聘請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並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任教,使用中央大學實驗中學教材。該年9月4日學校開學,從初一到高三,為完全中學,共7個班,有學生180多人。設有公民、國文、小代數、范氏大代數、三S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英語、歷史、地理、美術、體育等課程。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諶漢初、馬維玲、謝錦疇先後任校長、代理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採石太白樓、觀音閣、廣濟寺等處駐軍,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教學。1948年底,學校遷往南京中山東路逸仙橋附近一棟樓房內繼續辦學。採石解放後,學校於1949年4月從南京遷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長。
解放後,校長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認為“剛直”兩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諡號,不宜用於校名,因學校傍依長江,提議改名為“大江中學”,並於 1951年元月學校易名為“皖南當塗縣私立大江中學”。撤銷董事會和訓育處。柯育甫為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為推進辦學的民主化,增設校務委員會,由學校各方面代表組成,大事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
1949年10月,解放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1月學校成立了團支部,王傳舜為支部書記;成立首屆工會。大江中學時期學生驟減,初高中6個班,學生人數最少時僅有80多人,最多時也只有140多人。
1951年9月,高中停辦,僅有3個國中班。這段時期,學校確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以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教育學生,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時政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班成立讀報小組,每天下午半小時讀報,定期進行時事測驗。
馬鞍山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45年,是馬鞍山地區第一所現代中學,現校名為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題;學校歷六十餘年世事滄桑,薪火相傳至今而愈旺。學校位於古鎮採石,天門大道南路,占地40多畝,總建築面積為150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3棟,實驗樓1棟,學生宿舍樓2棟,教師宿舍樓1棟,辦公樓1棟,綜合樓1棟,多功能報告廳1座,能容納300餘人的大禮堂1個,標準250米塑膠跑道操場1塊,學校還建有學生食堂2個,男女生浴室各一個,學生機房2個,圖書館150平米,館藏圖書4萬多冊,擁有60多個座位的閱覽室1間,,4間多媒體教室,配備有專門的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1300餘人,在職教職工93人,其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並擁有市級骨幹教師5名,高級教師15名,中級教師37名。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1982年遷至現校址,發展成為一所占地40多畝,總建築面積為15000平方米,學校建有教學樓3棟,辦公樓1棟,實驗樓1棟,綜合樓1棟,學生宿舍樓2棟,教師宿舍樓1棟,多功能報告廳、大階梯教室各1座,250米塑膠運動場1座;學校館藏圖書20000餘冊,理化生實驗室4個,計算機教室2個,多媒體教室5個,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1個,學生形體練功房1個。各館室較為齊全,能夠基本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另外學校還建有學生公寓、食堂、浴室等生活設施。2006年與原黃山中學成功合併,並成功開辦全市首家寄宿制國中。學校現有2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1200餘人,自2005年秋季起,學校開始嘗試開辦國中寄宿班級。經過兩年的發展,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共設有6個寄宿班級,寄宿學生達300餘人。
辦學規模
近幾年,我校先後加固男女生公寓(含食堂)各一棟、綜合教學樓一棟、大小階梯教室各一個,加固面積8206平方米。拆除舊教學樓2棟,實驗樓1棟,拆除面積3300平方米。新建教學樓一棟,面積4480平方米,新建校園廣場3600平方米。
我校校安工程已基本完成,項目資金達1400多萬元,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校內建築設施均達到防七級以上地震,師生安全得到切實的保障。
師資力量
在職教職工84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其中市語文學科帶頭人1人,市政治學科骨幹教師1名,高級教師16名,中級教師31名。
辦學成果
2008年,獲得市第十四屆文明單位、市教育局學校工作目標綜合考核優秀單位、市中國小武術(套路)比賽中學組集體項目二等獎、市中國小幼稚園學生詩詞吟誦比賽中學組二等獎、市平安校園、市創建“無急性血吸蟲病人學校”先進單位和三星級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2009年, 獲得安徽省評定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範學校”,並被命名為安徽省“小公民道德實踐基地”、市安全文明校園、雨山區“綜合治理優勝單位”、第三套中小學生廣播體操比賽國中組一等獎和馬鞍山市中國小七項電教學術作品評選活動最佳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0年,獲得市第十五屆文明單位、雨山區中國小主要工作目標考核優秀單位、市平安校園、市綠色學校、市“五四紅旗團委”、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馬鞍山市中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國中女子組第二名、雨山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學組第一名和雨山區中國小詩詞吟誦比賽中學組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2011年,獲得市健康學校稱號、雨山區中國小主要工作目標考核優秀單位、市中國小七項電教學術作品評選活動最佳組織單位、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雨山區教育黨工委五個好先進黨組織、雨山區道德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2年,全市體育場館開放良好單位、市首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範學校”、市“環保模範月”優秀組織獎、雨山區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雨山區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雨山區教職工拔河比賽團體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學校以學生“人人獲得發展,不讓一人掉隊”為辦學理念,以“建設人文和諧校園,創建特色示範國中”為奮鬥目標,通過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學校辦學水平得以穩步上升。
學校逐步完善課程結構,探索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建設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注意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人人獲得發展。教學成績喜人。
多年來學校大力投入教科研工作,走科研興校之路。學校以教科研培養教師,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取得了顯著效果。教師教科研成果逐年上升,師資隊伍質量明顯提高。教師教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2人次,省級獎勵13人次,市級獎勵165人次;發表論文20餘篇。近幾年來,由我校主持和參與的國家級和省級、市級課題共有6項,已順利結題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