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志(下冊)》是馬鞍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馬鞍山市志(下冊)
- 作者:馬鞍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馬鞍山市交通局是全市交通運輸的主管部門,成立於1958年10月,同年撤銷市工業交通局。1987年2月,將原市交通局改建為馬鞍山市交通管理局,實行政企、政事分開,實行全行業管理。同年局機關內設科室由原8科1室(辦公室、組織科、紀委、宣教科、群工科、保衛科、勞資科、生產計畫科、調度科)調整3個科(政秘科、綜合計畫科、運輸協調科)。
作品目錄
封面
馬鞍山市志下冊
圖片
舞
延園
鎖溪河新貌
徐難易書法
劉墨村書法
陳艾中書法
張悠炳書法
王月明書法
吳前琪書法
汪敏文書法
趙璧完書法
蔡修權書法
綠梅圖(朱月湖)
陳冰作品
醉春圖(羅屏)
劉康書法
長江圖(周自赴)
川東山居圖(封學文)
朱恆祺作品
漆畫——八駿圖(孫傳林)
手指玻璃反畫——牡丹(劉傳勇)
國畫——瓷盤竹(石賓)
瓷畫——人物(石筍)
洪濱絲畫——三貓圖(袁洪濱)
布貼畫——新城(陳民)
魚知余樂(遲明)
剪紙——猴(張耀華)
剪紙——雞(馬潁)
黃曉峰作品
魏豐年作品
楊陽作品
江南之花
民眾文化
①趙本山(1998年12月19日來馬演出)
②宋祖英(2002年4月20日來馬演出)
③朱時茂、陳佩斯(1999年5月29日來馬演出)
④於文華、尹相傑(1998年元旦來馬演出)
文體活動
表彰十佳道德模範
無償獻血表彰大會
馬鞍山市“十大優秀青年”表彰大會
馬鞍山市愛心車隊
馬鞍山艦
當塗艦
太白樓
三元洞
李白雕像
毛澤東手書《夜泊牛渚懷古》(采石磯古稱牛渚)
磯頭夕照
采石磯遠眺
吳旭東作品
篆刻——山水胸懷(徐明發)
根雕——氂牛(杜正龍)
根雕——出擊(張仁繁)
根雕——春意盈籃(蔣棟樑)
矗立在姑溪河入江口的金柱塔
謝公祠
懷謝亭
黃山塔
朱然墓園
甑山寺
望夫石
小九華寺
李白墓園
濟美坊
葉家橋
新石器時期·玉人
新石器時期·玉璜
新石器時期·陶鬲
漢·虎鈕玉印
照片附圖
商·青銅鐃
春秋·青銅劍
西周·青銅鼎
東漢·龍首三足承盤銅香熏
唐·海獅葡萄鏡
青瓷卣形壺
青瓷虎子
青瓷羊
青瓷香薰
獅形青瓷燭台
宋·褐彩梅瓶
明·琺華釉繡墩
青瓷魂瓶
明·紫砂茶壺
季札掛劍圖漆盤(朱然墓出土)
木刺(朱然墓出土)
清代·二進踏步雕花床
童子對棍圖漆盤(朱然墓出土)
馬鞍山市1978-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圖示
馬鞍山市1978-2008年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圖示
馬鞍山市1978-2008年總人口圖示
馬鞍山市1978-2008年財政收入圖示
馬鞍山市1978-2008年鋼產量圖示
馬鞍山市1990-2008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圖示
馬鞍山市1978-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圖示
馬鞍山市1978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1980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1985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1990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1995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2000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2005年三產比重圖示
馬鞍山市2008年三產比重圖示
目錄
第二十三編 交通運輸
第一章 公路建設
第一節 道路建設
第二節 橋樑建設
第三節 公路養護
第四節 路政管理
第二章 公路運輸
第一節 客車運輸
第二節 貨車運輸
第三節 聯合運輸
第四節 計程車運輸
第五節 運政管理
第三章 鐵路運輸
第一節 寧蕪鐵路(馬鞍山段)
第二節 專用鐵路
第三節 火車裝卸
第四章 水路運輸
第一節 港口
第二節 運輸
第三節 航政管理
第二十四編 郵政·電信
第一章 郵政
第一節 郵政局所
第二節 郵件傳遞
第三節 郵政業務
第四節 郵政儲蓄
第二章 電信
第一節 安徽省電信有限公司馬鞍山市分公司
第二節 安徽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馬鞍山分公司
第三節 中國聯通公司馬鞍山市分公司
第四節 中國鐵通集團公司馬鞍山分公司
第三章 無線電管理
第一節 頻率與台(站)管理
第二節 技術保障
第四章 信息化建設
第一節 企業信息化
第二節 信息產業
第二十五編 財政·稅務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預算內財政收支
第二節 財政體制改革
第三節 財政預算外資金收支與管理
第四節 公共財政支出管理
第五節 政府採購制度
第六節 改革糧食補貼方式
第七節 財務會計管理
第八節 財政監督
第九節 國有資產公司
第二章 國稅
第一節 稅務體制改革
第二節 稅種及稅率
第三節 稅收征管
第四節 稅務稽查
第三章 地稅
第一節 稅種和基金(費)種類
第二節 稅收征管
第三節 稅務稽查
第二十六編 金融
第一章 銀行
第一節 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節 中國人民銀行馬鞍山市中心支行
第三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馬鞍山監管分局
第四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馬鞍山市分行
第五節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分行
第六節 中國農業銀行馬鞍山分行
第七節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分行
第八節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市分行
第九節 徽商銀行馬鞍山分行
第十節 安徽馬鞍山農村合作銀行
第二章 證券
第一節 上市公司
第二節 證券營業部
第三章 保險和典當
第一節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馬鞍山市分公司
第二節 中國人壽保險馬鞍山分公司
第三節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中心支公司
第四節 中國太平洋財險馬鞍山中心支公司
第五節 新華人壽馬鞍山行銷服務部
第六節 紫金典當
第二十七編 商業貿易
第一章 商業
第一節 商業綜述
第二節 物資流通體制改革
第三節 外貿流通體制改革
第四節 商業網點
第五節 重點商企
第二章 供銷合作社
第一節 供銷體制改革
第二節 土產日雜果品副食
第三節 農業生產資料經營
第三章 專營商品
第一節 鹽業
第二節 菸草
第三節 石油
第四章 糧食購銷
第一節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第二節 糧食供應、銷售、加工
第三節 倉儲管理
第四節 糧食收購
第二十八編 旅遊
第一章 行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旅遊行政管理
第二章 旅遊資源
第一節 景區景點
第二節 其他旅遊資源
第三節 旅遊環境建設
第三章 旅遊行業
第一節 旅行社
第二節 旅遊飯店
第三節 旅遊休閒娛樂
第四節 旅遊商品
第四章 旅遊市場開發
第一節 旅遊接待
第二節 宣傳促銷
第二十九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科研機構
第三節 科技經費與項目管理
第二章 科技服務
第一節 科技情報
第二節 決策諮詢
第三節 公共創新平台
第三章 科技開發
第一節 高新技術開發套用及其產業化
第二節 製造業信息化
第三節 科技興農
第四節 科技成果
第四章 地震測報
第一節 地震監測預報
第二節 防震知識教育
第三十編 教育
第一章 教育管理與改革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教育改革
第二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教師培訓
第三節 待遇
第三章 基礎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特殊教育
第四章 中等職業教育
第一節 中等專業教育
第二節 職業中學教育
第三節 技工教育
第五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學歷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掃盲工作
第六章 高等教育
第一節 安徽工業大學
第二節 馬鞍山網路大學
第三節 安徽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第四節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第五節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
第六節 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
第七節 安徽馬鞍山技師學院
第七章 民辦教育
第一節 學歷教育機構
第二節 非學歷教育機構
第三十一編 文化
第一章 文化管理
第一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二節 新聞出版、著作權管理
第二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館站
第二節 文化活動
第三節 展覽展示
第四節 對外文化交流
第三章 文化遺產保護
第一節 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節 館藏文物
第三節 文物考古與發掘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五節 民間收藏
第四章 公共圖書館
第一節 藏書建設
第二節 讀者工作
第三節 網路建設
第四節 業務輔導與網片建設
第五章 文化市場
第一節 文化娛樂市場
第二節 電影放映市場
第三節 演藝市場
第四節 藝術培訓市場
第六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文學
第二節 書法
第三節 美術
第四節 攝影
第五節 影視
第六節 戲劇
第七節 音樂
第八節 舞蹈
第九節 民間藝術
第七章 檔案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檔案管理與徵集
第三節 檔案利用與服務
第八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馬鞍山人民廣播電台
第二節 馬鞍山電視台
第三節 馬鞍山市有線電視網路中心
第四節 企事業單位廣播電視
第九章 報紙
第一節 馬鞍山日報
第二節 皖江晚報
第三節 益壽文摘
第十章 黨史研究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黨史征研與宣傳
第十一章 地方志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讀志用志
第三十二編 衛生
第一章 醫療衛生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
第三節 醫政管理
第四節 藥品管理
第五節 醫療制度改革
第二章 衛生防疫
第一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二節 公共衛生
第三節 疾病預防與控制
第三章 醫療
第一節 醫療機構
第二節 中醫醫療
第三節 西醫醫療
第四節 醫療救援
第五節 醫學重點專科建設
第四章 婦幼衛生
第一節 婦女保健
第二節 兒童保健
第三節 計畫生育技術指導
第三十三編 體育
第一章 體育機構、設施與產業
第一節 體育機構
第二節 體育設施
第三節 體育產業
第二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二節 職工體育
第三節 農民體育
第四節 全民健身
第五節 殘疾人體育
第三章 主要體育項目
第一節 舉重運動
第二節 田徑運動
第三節 水上運動
第四節 擊劍運動
第四章 體育比賽
第一節 市級運動會
第二節 省級、全國和國際比賽
第三十四編 社會生活
第一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養老保險
第二節 失業保險
第三節 醫療保險
第四節 工傷生育保險
第二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水平
第二節 生活消費
第三節 居住條件
第三章 民族與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四章 精神文明創建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思想道德建設
第三節 民眾性創建活動
第三十五編 縣區概況
第一章 當塗縣
第一節 建置人口
第二節 經濟社會
第二章 花山區
第一節 建置
第二節 經濟社會
第三章 金家莊區
第一節 建置
第二節 經濟社會
第四章 雨山區
第一節 建置
第二節 經濟社會
第三十六編 民俗·方言
第一章 生產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手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服務業
第五節 漁業
第六節 運輸業
第二章 生活
第一節 居住
第二節 服飾
第三章 節日
第一節 傳統節日
第二節 時令節日
第四章 婚嫁喜慶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舊時幾種特殊婚俗
第三節 生育(撫養、入學)
第四節 壽慶生日
第五章 死亡喪葬
第一節 死亡
第二節 喪葬
第三節 善後習俗
第六章 廟會習俗
第一節 廟會
第二節 賽會
第三節 其他
第七章 宗教習俗
第一節 佛教生活習俗
第二節 伊斯蘭教民眾生活習俗
第三節 道教生活習俗
第四節 天主教習俗
第五節 基督教習俗
第六節 行業神祇
第七節 民間之神
第八章 宗教節日
第一節 佛教節日
第二節 道教節日
第三節 伊斯蘭教節日
第四節 天主教節日
第五節 諸佛菩薩簡釋
第九章 占卜及禁忌
第一節 占卜
第二節 禁忌
第十章 倫理道德
第一節 倫理道德
第二節 民間遊藝
第三節 民間美學
第十一章 方言
第一節 語音概況
第二節 俚語
第三十七編 藝文
第一章 華章 集萃
第二章 當塗寺廟楹聯詩詞集錦
第一節 當塗寺廟楹聯
第二節 當塗寺廟詩詞
第三章 採石楹聯碑刻和太白樓楹聯彙編
第四章 文史擷英
第三十八編 李白與馬鞍山
第一章 李白在馬鞍山的遊蹤、詩文和遺蹟
第一節 李白在馬鞍山的遊蹤
第二節 李白在馬鞍山的詩文
第三節 李白在馬鞍山的遺蹟
第二章 李白研究
第一節 研究機構·學會組織
第二節 重大研究活動
第三節 主要研究成果
第三十九編 著作
第一章 古代著作
第一節 經部
第二節 史部
第三節 子部
第四節 集部
第二章 近現代(含當代)著作
第一節 哲學社會科學
第二節 自然科學
第三節 文學藝術
第四節 譯著
第三章 地方志書
第一節 古舊方誌
第二節 當代方誌
第三節 地情叢書
第四節 方誌論著
第四十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第一節 歷史人物傳略
第二節 當代人物傳略
第三節 烈士英名存錄
第二章 人物簡介
第一節 黨政界
第二節 文藝界
第三節 科技界
第四節 創業人物
第五節 勵志人物
第六節 全國勞動模範
第七節 其他界別
附錄
統計資料
文獻輯存
中共馬鞍山市委關於在加快皖江開發開放中實現“率先突破”的決定
中共馬鞍山市委關於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決定
前志補正
馬鞍山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述(1966-1976年)
“上山下鄉”簡述(1968-1978年)
前志勘誤
地名趣談
卸甲巷村名的由來
“藏漢橋”的由來
當塗的由來
悽美的“葉家橋”
金柱寶塔
太倉村的由來
採石為什麼少三撇
當塗為何稱姑孰
慈湖
葛陽山
鐘村
奇聞軼事
濮塘怪坡
鐘鼓地
千年銀杏樹
千年古紅楊
七十二廟壓火球
望夫石·望夫亭
慈湖八景
姑孰八景
話說龍化寺
官沄傳說
三步兩眼橋的故事
新王高蹺燈的由來
朱元璋題壁無相寺
山中宰相陶弘景
觀音合掌石
丁令威與靈墟山的傳說
打草驚蛇
米芾大書第一山
塔橋·碑刻·寺廟·教堂
金柱塔
黃山塔
三台閣
橫山抗日英雄紀念碑
葉家橋
太白碑林
十詠亭
濟美坊
劉一鴻紀念亭
昭明太子碑(昭明閣)
石門石刻
聯璧台
大腳印
江東第一城石刻
謝公祠
甑山禪林
廣濟寺
澄心寺
小九華寺
花雨路教堂
採石教堂
馬鞍山市清真寺
江邊教堂
鐫刻在太白書畫院裡的毛主席親筆題寫的李白詩:夜泊牛渚懷古
郭沫若題字:采石磯
鋼人鐵馬雕塑
索引
《馬鞍山市志》撰稿、責任編輯、審稿人員名單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