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子社區

馬鞍子社區行正隸屬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這裡周邊怪石嵯岈、松竹茂密、澗水潺潺、空氣清新、風光秀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鞍子社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 人口:142人
  • 耕地:70畝
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發展,

簡介

馬鞍子社區行正隸屬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馬鞍子社區有新村、舊村之分。馬鞍子舊村在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以東10公里處、流清河村北,三面環山、一面朝海,海拔100多米,是一個盤踞山頂的小山村。這裡周邊怪石嵯岈、松竹茂密、澗水潺潺、空氣清新、風光秀美,因村後有一塊巨石酷似披掛馬鞍的戰馬,故名馬鞍子村。現有村民56戶,142人,均為王姓。馬鞍子村有耕地70畝,山林700餘畝。

歷史沿革

據說距今約一百五六十年前,馬鞍子村山上的這片山林歸小河東村一大戶人家所有,為了不被盜伐,大戶就僱傭了本村的王明卷等兩人先後來到這片荒山野林開荒造田、蓋屋看山。後來兩人各自娶妻生子,繁衍後代,至今已傳到第七代。
馬鞍子村的山上有一塊被雷電劈成兩半的巨石,這兩塊石頭被人稱為“左青龍”、“右白虎”。前傾的一半石頭壓在前坡兩塊與其差不多大小的石頭上,形成了一個天然石洞。相傳在馬鞍子村兩位王氏先祖到來之前,曾有道士居住在此洞中,山洞的前後有道士用過的石臼、石碾等用具,石壁上有道士的石刻。
馬鞍子村前有一深達百米的山澗,山泉長年流淌不斷。1971年沙子口人民公社決定在此修建一座水庫,公社所屬38個生產大隊上千名青壯年勞動力輪流湧向這裡,開始了“愚公移山”式的艱苦創業。經過10年的大幹苦幹,位於馬鞍子村村下的這座水庫終於落成。 “流清河水庫”。水庫流域面積8.3平方公里,庫容量270萬立方米,大壩為石砌雙曲拱式,壩高68米,長200米,有“嶗山第一石壩”之稱。
馬鞍子村受大山所困,經濟及各項事業發展受到制約的問題一直受到上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該村的長遠發展,從1994年春到1995年冬天,由沙子口鎮政府、村集體和村民個人三方出資,在煙雲澗村西0.5公里處建起了總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的馬鞍子新村住宅樓,居住在山上的50餘戶村民全部遷到了山下,結束了長達150多年的山民生活。

經濟發展

近些年,他們充分利用當地礦產、水產等資源增加收入。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650萬元,人均收入5674元。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0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流清河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