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由馬雜菜和豬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滋陰、益氣的功效。適用於瘦弱於咳、體虛、乏力、營養不良等病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雜菜燒肉
- 分類:家常菜
- 主要食材:乾馬雜菜,豬肉
- 功效:滋陰、益氣
原料,主料,調料,製法,馬雜菜簡介,
原料
主料
乾馬雜菜50 克,豬肉150 克。
調料
料酒、精鹽、味素、醬油、蔥花、薑末。
製法
1. 將乾馬雜菜用水泡發,多次用清水洗淨。豬肉洗淨切
2. 鍋燒熱下豬肉煸炒,加入醬油、蔥、姜,繼續煸炒,加入精鹽、料酒
炒至熟而入味,加入馬雜菜和適量水燒至菜熟而入味,點入味素、出鍋即成。
馬雜菜簡介
野生植物,可以食用,切碎了和麵粉一塊可以烙餅,還可以拌麥飯,吃起來滑滑的.
《中國植物志》里是這樣介紹它的: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粗壯,木質化,淡褐色至灰色,莖數個由根頸處生出,二歧或三歧分枝,開展,老莖常紅紫色。葉片近革質,稍厚,長圓形,長4—8厘米,寬5—15毫米,頂端短凸尖,基部稍狹,兩葉基相連成短鞘狀,微抱莖,脈3—5條,中脈明顯,上部葉較狹近線形。傘房狀聚傘花序較密集,頂生或腋生,無毛;花梗長2—5毫米,直伸,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漸尖尾狀,脈質,大多具緣毛;花萼鐘形或漏斗狀,長2—3毫米,萼齒卵狀三角形,略急尖,脈綠色,伸達齒端,邊緣白色,脈質,具緣毛;花瓣粉紅色,倒卵狀長圓形,頂端截形或微凹,長於花萼1倍;雄蕊長於花瓣;子房倒卵球形,花柱長線形,伸出。蒴果卵球形,稍長於宿存萼,頂端4裂;種子近腎形,長1.2—1.5毫米,灰褐色,兩側壓扁,具條狀凸起,脊部具短尖的小疣狀凸起。花期6—9月,果期8—10月。產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河南(秦嶺、淮河以北),栽培作‘山銀柴胡’者可達廣西。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山坡草地、灌叢、沙灘亂石間或海濱沙地。朝鮮也有。根供藥用,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化腐生肌長骨功效。根的水浸劑可防治蚜蟲、紅蜘蛛、地老虎等,還可洗滌毛、絲織品。全草可做豬飼料;也可栽培供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