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隆傳

《馬隆傳》是唐代房玄齡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隆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房玄齡
  • 作品出處:《晉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馬隆傳
馬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人。少而智勇,好立名節。魏兗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誅,舉州無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稱愚客,以私財殯葬,服喪三年,列植松柏,禮畢乃還,一州以為美談。署武猛從事。泰始中,將興伐吳之役,下詔曰:“吳會未平,宜得猛士以濟武功。雖舊有薦舉之法,未足以盡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壯勇秀異才力傑出者,皆以名聞,將簡其尤異,擢而用之。苟有其人,勿限所取。”兗州舉隆才堪良將。稍遷司馬督。
初,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和,隆陳其必敗。俄而欣為虜所沒,河西斷絕,帝每有西顧之憂,臨朝而嘆曰:“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朝臣莫對。隆進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滅賊,何為不任,顧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當聽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稟陛下威德,醜虜何足滅哉!”帝許之,乃以隆為武威太守。公卿僉曰:“六軍既眾,州郡兵多,但當用之,不宜橫設賞募以亂常典。隆小將妄說,不可從也。”帝弗納。隆募限腰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立標簡試。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請自至武庫選杖。武庫令與隆忿爭,御史中丞奏劾隆,隆曰:“臣當亡命戰場,以報所受,武庫令乃以魏時朽杖見給,不可復用,非陛下使臣滅賊意也。”帝從之,又給其三年軍資。隆於是西渡溫水。虜樹機能等以眾萬計,或乘險以遏隆前,或設伏以截隆後。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奇謀間發,出敵不意。或夾道累磁石,賊負鐵鎧,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無所留礙,賊鹹以為神。轉戰千里,殺傷以千數。自隆之西,音問斷絕,朝廷憂之,或謂已沒。後隆使夜到,帝撫掌歡笑。詰朝,召群臣謂曰:“若從諸卿言,是無秦、涼也。”乃詔曰:“隆以偏師寡眾,奮不顧難,冒險能濟。其假節、宣威將軍,加赤幢、曲蓋、鼓吹。”隆到武威,虜大人猝跋韓、且萬能等率萬餘落歸降,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又率善戎沒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斬之,涼州遂平。朝議將加隆將士勛賞,有司奏隆將士皆先加顯爵,不應更授,衛將軍楊珧駁曰:“前精募將士,少加爵命者,此適所以為誘引。今隆全軍獨克,西土獲安,不得便以前授塞此後功,宜皆聽許,以明要信。”乃從珧議,賜爵加秩各有差。
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毀,宜時興復,以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將所領精兵,又給牙門一軍,屯據西平。時南虜成奚每為邊患,隆至,帥軍討之。虜據險距守,隆令軍士皆負農器,將若田者。虜以隆無征討意,御眾稍怠。隆因其無備,進兵擊破之。畢隆之政,不敢為寇。太熙初,封奉高縣侯,加授東羌校尉。積十餘年,威信震於隴右。時略陽太守馮翊嚴舒與楊駿通親,蜜圖代隆,毀隆年老謬耄,不宜服戎,於是征隆,以舒代鎮。氏、羌聚結,百姓驚懼。朝廷恐關隴復擾,乃免舒,遣隆復職,竟卒於官。
子鹹嗣,亦驍勇。成都王穎攻長沙王乂,以鹹為鷹揚將軍,率兵屯河橋中渚,為乂將王瑚所敗,沒於陣。

編者簡介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代初年名相。他年輕時博覽經史,18歲時中進士,官拜羽騎尉。李淵起兵反隋後,他投奔了李世民,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並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為貞觀之治的到來立下了功勳,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被任命為中書令,總領百司,掌管政務達20年,主持制定了唐初的律令、格敕和各種典章制度,並調整政府機構,精簡中央官員,為政府選拔了大量優秀人才。他任職期間善於用人,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把他和杜如晦作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唐太宗征高旬麗時,他留守京師,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