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限山炮台

馬限山炮台

馬限山炮台包括下坡(後坡)炮台、中坡炮台、上坡(前坡)炮台3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限山炮台
  • 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
  • 基礎:為三合土結構
  • 形狀:呈凹形
炮台簡介,下坡炮台,上坡炮台,

炮台簡介

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炮台基礎為三合土結構,呈凹形,配置舊式火炮。中法馬江戰役時炮台被毀,光緒十三至十四年(1887~1888年)重修,換裝120毫米法華士後膛炮2尊。

下坡炮台

中法馬江戰役前臨時構築,光緒十年九月初五日(1884年10月23日),船政大臣張佩綸在《籌辦船政事宜折》中提出第三項措施是“擬增台炮也”。其中說:“馬尾設立船廠……而(南北)夾岸無一堅台,無一大炮,無乃慢藏誨盜乎!羅星塔有林則徐原建炮台,頗得形勢,……臣駐廠時令陸桂山於馬尾山(指馬限山)左急壘一台,以克虜伯行仗炮(即車炮)擊敵船(指馬江戰役時),頗能命中,惜炮小台脆也。現將壞船(即海戰中沉船)舊炮治一台于山前,稍稍堅實,而船炮究不及遠。為經久之計,宜於馬尾及對岸各山擇地為炮台兩座,購克虜伯十生的邁當炮6尊,分置之,既夾河衛廠,亦省城門戶也。”裴蔭森接任船政大臣後,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命魏瀚到歐洲考察英、法、德造船廠時,為建造“平遠”號雙機鋼甲巡洋艦向德國克虜伯炮廠定購一門二十六生艦用前主炮時,另購一門二十一生陸軍後膛炮,準備安放在前坡炮台。裴蔭森在《定購外洋大炮請準支銷立案片》中,提到這門二十一生火炮重22600斤(11.3噸),炮長24英尺(7.26米),價德幣8.915萬馬克,折合中國白銀1.9368萬兩。
由於福建善後局庫存二十一生炮彈較多,未進口炮彈。在外購火炮的同時,裴蔭森令船政前學堂第二屆留法學習營造(工程建築)回國的學生黃庭、王瀾兩人負責設計監造後坡炮台。炮台選在馬限山後坡(今福建省輪船總公司馬尾海運基地),炮位基礎呈半地穴式,用三合土填實,在三合土上平鋪七層鐵沙木(系進口硬質木頭),每層鐵沙木的上下左右嵌入大螺絲釘,將其連成一體,以承受火炮發射的后座力,210毫米火炮轉盤安裝在鐵沙木上,形成整體剛性連線。在炮台後方設有炮兵掩體,以通往炮位和彈藥庫。在主炮陣地側翼構築副炮陣地,炮位基礎也是三合土結構,配置80毫米克虜伯後彈車炮5尊,完善前坡炮台的火力配置。在炮台後方半山腰建有?望台,內可駐兵。炮台於光緒十三年四月(1887年5月)建成。光緒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1888年11月28日),船政大臣裴蔭森在《建蓋廠屋炮台購制機器爐座聲明立案片》中提到,建築馬限山前坡護廠洋式炮台1座,工料銀(建築費)1.3萬多兩白銀。

上坡炮台

建於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臨戰前。炮台結構與中坡炮台相同,安裝120毫米回德準前膛炮3尊。
馬限山3座護廠炮台共安裝大口徑火炮1尊,中口徑火炮5尊,小口徑火炮5尊,形成遠、中、近火力網。至民國4年(1915年),中坡炮台還有舊炮2尊,下坡炮台有舊炮3尊,上坡炮台無炮,但3座都已廢棄不用,火炮湮沒於荒煙蔓草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