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
馬關縣山車中心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
教育方針,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形成了良好的
校風、教風和學風,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嚴格按照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力爭提高和鞏固“兩基”成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校師生以只爭朝夕、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踐行“務實創新”校訓,積極營造“求實、進取、奉獻”優良校風,以“讓農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己任,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科學管理模式,大力實施依法治校方略,全力打造一流教育品牌。
學校簡介
馬關縣山車中心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相對穩定、年輕具有活力的教師隊伍。現有在職在編教職工96人(含在外支教1人),
專任教師95人,工人1人。專任教師中副高級資格3人,中級資格37人,初級資格51人,見習資格4人。中心校教職工39人,村小57人。
本科28人,
專科46人,中專學歷13人,學歷達標率92%。專任教師中35歲以下65人。學校現有義務教育教學班39個,其中中學9個,村小30個。現有義務教育學生1142人,其中中學367人,村小775人。現有學前教育班級6個,學生197人。
學校占地面積4376 平方米,建築面積3257 平方米。現有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一幢,食堂一處。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光碟播放室、儀器室、實驗室等8個功能室,設施基本齊全。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下屬學校
山車村中心學校、鹽壇村中心學校、馬額村中心學校、魚塘村中心學校、下壩村中心學校、興隆村中心學校
山車村中心學校
山車村中心學校位於山車村委會東部,是一所環境優美的村級完國小校。服務範圍涉及山車村委會,下壩村委會的地房、水頭、猴子洞、大水溝、赤基,以及鹽塘村委會的岩腳等10餘個自然村,服務地區為典型的山區或半山區,環境惡劣,資源貧乏,交通閉塞,經濟滯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學校原名山車中心校,與中學合為一家,創辦於1913 年,已有近百年的悠久歷史。初創時期,由於沒有專用教學用房,是在山車街東頭的古廟裡設學堂辦學,當時在校生僅二、三十人,由於當時當地缺少文化人,老師大多是從八寨、馬灑、文山、古木、西疇等地請來的。1949年至1950年,因為解放前夕的兵荒馬亂,無人管理而停辦兩年。1951年,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又恢復了辦學。被譽為“啟蒙之師”的韋繼強前輩就是當年直接主持恢復辦學的領導人。
1952年,黨和政府大力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於是民眾和師生把廟裡的菩薩搬出室外,適當修繕擴充校舍面積,擴大辦學規模。隨後學校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到1965年,在校學生增加到了近300人,為滿足教育發展需求,學校又在山車街北面征地新建建校舍。此後,山車國小的教學逐步向新校區轉移。1969年又辦起了附設國中班,1976年還辦了一個高中班。
1994年,為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的人民子弟和知識分子,為滿足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解決生多校小的根本難題,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國家撥款15萬元,民眾捐資集資8萬餘元,在山車街西頭的紅岩腳另選校址,新建校舍,並與山車中學分校,遷往新校址進行教學。1997年,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實現“普九”驗收,國家又投資14萬元新建了一幢綜合樓。2010年,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大力關心支持下,取得了新建教學樓項目工程,總投資50多萬元,新項目的建成將極大完善學校硬體建設,為學校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回首百年悠悠時光,可謂桃李滿天下。百年來,我校培養了一批批國小畢業生,計3000多人;附中培養了二十幾屆國中畢業生近2000餘人以及一屆高中畢業生計30幾人。不少學生或升入高一級學校或直接走入社會,多為學富力強的優秀人才。如在北京衛城區後勤處的郭培訓、曾任馬關縣法院院長的陳維祿、曾任馬關縣委副書記的婁成武、曾任山車等鄉鎮黨委書記的邱盛文、聞志發等。
學校現有校園占地面積5314㎡,校舍建築面積2189㎡。各種功能室基本完備,設備基本齊全,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學校現有9個教學班(含一個學前班),在校學生350人,教師15人。學校現擁有一支業務強、素質高、能專研的優秀隊伍,有10人已獲得國小高級教師職稱。近年來,學校教學水平一直名列前茅,學生、老師紛紛獲獎,湧現出了皮昌雲、李光發等一批批州、縣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學校也因此多次獲“縣綠色學校”、“縣先進文明學校”榮譽稱號。
鹽壇村中心學校
馬關縣坡腳鎮鹽壇村中心學校位於山車至文山公路約3 公里處,是一所環境優美的村級完全國小。學校服務涉及周圍六個自然村,居住著漢、苗、彝、白四種少數族,覆蓋人口2000多 人。
學校始創於1952 年,幾經風雨曲折發展至今,各種功能教室和儀器設備已日趨完善。學校現有7 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0餘人,國小高級教師3人,小教一級教師6人,本科學歷8人,學歷達標率為89%。現有校園占地面積2060 平方米,建築面積707 平方米,校園綠化率達22%。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健康成才”的辦學理念,堅持以“育人環境優美,師生素質高尚,辦學水平一流”為辦學目標,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學校以文明、活潑、求實、創新為校訓,以嚴謹、博學、善教、愛生為校風,以團結、勤奮、求真的教風,逐步形成了勤奮、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學風,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學校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強管理、重素質,嚴格要求教師做到備課求透、上課求活、作業求實、輔導求準、考試求嚴,銘記常懷愛教之心、常抓工作之實、常守從教之德,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不斷更上新台階。
馬額村中心學校
馬額村中心學校位於山車東北角,地處文山、西疇交界處,山車至文山4 公里處的公路側。學校服務範圍涉及周圍21個自然村,覆蓋人口2100多人。馬額村地處山區半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資源匱乏,交通不便,這裡漢苗雜居,苗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5%,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多數以種植農作物為生,人均年收入約500元。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受“打工潮”的影響,大部分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也逐年增多。
學校現有教師8人,平均年齡35歲,是一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優秀教師隊伍。有教學班5個,學生133人,其中大部分是少數民族生,苗族學生占70%左右。學校現有占地面積約1768平方米,建築面積533平方米,校園綠化率23.6%,是一所群山環抱,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村級完全學校。
學校創辦於1921 年,創辦初期在馬額自然村後山腳下的廟裡辦學。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辦學設施遠遠無法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改善辦學條件勢在必行。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01年國家投入資金在馬額村馬里打村小組征地建校, 2002年搬遷到新校。
魚塘村中心學校位於山車西南方向約9 公里處,招生覆蓋15 個自然村,主要居住著壯族、苗族,覆蓋人口1650人,是一所村級完全國小。學校始創於1949 年,現有占地面積2428平方米,建築面積1487平方米。現有教師9人,教學班6個,在校生138 人,其中少數民族生90人,占學生總人數的65 % 。學校現擁有圖書室、實驗室、光碟播放室、衛星接收室等功能室基本齊全,儀器設備日臻完備。曾榮獲鄉鎮“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教育教學效果特別獎”、 “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下壩村中心學校
馬關縣坡腳鎮下壩村中心學校位於山車西南面約2公里處,學生來源於周圍9個自然村,覆蓋人口1958人。學校創建於1958年,歷經50多年的風雨,仍然屹立於祖國邊疆,為邊疆教育發展作出不懈努力,培養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學校現有占地面積2182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D級危房面積280㎡。現有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9名。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85℅的教師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平均年齡31歲,是一支年輕活力、積極向上、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
興隆村中心學校
馬關縣坡腳鎮興隆村中心學校位於山車西面約8 公里處,這裡群山環抱,環境清靜,是一所村級完全國小。學校始創於1880 年,先後歷經兩次搬遷,1910年搬遷至現在校址。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早在1954年,有教師2人,學生70多人。隨著學生人數逐年增多,校舍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當時發動民眾投工投料建設校舍,緩解了教師宿舍和學生教室不夠的局面。
1978年至1979年開辦附屬國中,設初一初二兩個班,教師10人,中國小人數達200多人。後來因師資力量有限,教育資源匱乏等因素,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校點布局安排,撤銷國中教學班級,設立村級完小。
1993年,“普六”工作全面實施,為改善辦學硬體上級撥款0.5萬元,學校又組織發動民眾集資1.9335萬元資金,新建一幢300㎡(六格)石木結構教室,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滿足了當時的辦學需求。隨著時間推移,當年嶄新的校舍幾經風雨後幾近頹敗,多處木材腐朽老化,牆體脫落。“普實”、“農遠項目”先後實施以來,學校除正常上課的教室和住宿外,已沒有專門的教室安置儀器設備,致使儀器設備使用率低下。為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最佳化教育手段和方法,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下,2008年迎來了校舍項目改造工程,再一次最佳化和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占地面積1361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平方米,有實驗室、圖書室、光碟播放室、衛星接收室等功能室,設施基本齊全。現有教師8人,平均年齡32歲。有教學班5個,學生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