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瘡痂病

馬鈴薯瘡痂病

危害馬鈴署塊莖,塊莖表面出現近圓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瘡痂狀淡褐色病斑或斑塊,手摸質感粗糙,一般分為兩種發病症狀,分別是網紋狀病斑和裂口狀病斑(容易被誤認為馬鈴薯粉痂病)。通常病斑雖然僅限於皮層,但被害薯塊質量和產量仍可降低,不耐貯藏,且病薯外觀不雅,商品品級大為下降,招致一定的經濟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瘡痂鏈黴菌
  • 拉丁學名:Streptomyces scabies(Thaxter)Waks.et Henvici
  • :細菌界
  • 分類地位:放線菌
危害症狀,病原,傳播途徑,發病因素,防治方法,

危害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馬鈴薯塊莖,最初在塊莖表面產生淺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褐色近圓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後病部細胞組織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開裂後病斑邊緣隆起,中央凹陷,呈瘡痂狀,病斑僅限於皮部,不深入薯內;匍匐莖也可受害,多呈近圓形或圓形的病斑。

病原

為瘡痂鏈黴菌,屬放線菌。菌體絲狀,有分枝,極細,尖端常呈螺旋狀,連續分割生成大量孢子。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鹼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
馬鈴薯瘡痂病馬鈴薯瘡痂病

傳播途徑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後染病,當塊莖表面木栓化後,侵入則較困難。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

發病因素

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從薯塊皮孔及傷口侵入,開始在薯塊表面生褐色小斑點,以後擴大或合併成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入,邊緣凸起,表面顯著粗糙.呈瘡痂狀。在中性或微鹼性砂土中容易發病。一般在高溫乾旱條件下發病較重。
馬鈴薯瘡痂病馬鈴薯瘡痂病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薯塊留種,種薯用福馬林200倍液浸種2小時,浸種後再切成塊,否則容易發生藥害。
2、選擇保水性好的土地種植,特別是秋馬鈴薯應加強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可減輕發病。
3、實行輪作:除蘿蔔等根菜類外,與其他作物都可輪作。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也有防病作用。
馬鈴薯瘡痂病馬鈴薯瘡痂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