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因村初處北山馬尾松林邊緣而得名馬林村,後演化為馬連村,鎮人民政府駐此村得名馬連鎮。
元、明、清時屬趙和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薛王聯保。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薛王區(三區)。
1956年3月,撤區並鄉成立馬連鄉。
1958年9月,馬連、薛錄、大牆3鄉合併建成衛星公社。
1961年,撤大縣,衛星公社析為薛錄、大牆2公社,馬連屬薛錄公社。
1971年5月,成立馬連公社。
1984年,改設為馬連鄉。
1998年,撤鄉建馬連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轄馬連、高家莊、大合、南上官、北上官、袁村、勃洛、連馬、南上、三馬10個行政村;下設11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馬連鎮下轄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馬連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連鎮地處乾縣東南部。東與
禮泉縣史德鎮接壤,南與
興平市馬嵬街道為鄰,西南連線
武功縣河道鄉,西接姜村鎮,北連薛錄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9千米,總面積35.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連鎮地處
關中平原腹地,地勢略顯西高東低,平均海拔845米。
氣候特徵
馬連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冷熱乾濕分明,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降水量565.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自然災害
馬連鎮自然災害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雨澇、冰雹、霜凍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轄區總人口2909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25人,城鎮化率7.3%。總人口中,男性15297人,占52.6%;女性13801人,占4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81.76人。
截至2018年,馬連鎮戶籍人口28988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馬連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馬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880萬元,比上年增長3.2%,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耕地面積36760畝,人均1.3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馬連鎮糧食生產2.8萬噸,人均962.2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西瓜、蘋果、紅仙桃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蛋雞為主。2011年,馬連鎮生產肉類83噸;畜牧業總產值122萬,占農業總產值的2.5%。
第二產業
工業以橡膠加工、機械鑄造與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馬連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3%。2011年,馬連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職工16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商業網點260多個,從業人員2139人。1986年成立鎮區大型貿易集市1個。2011年,馬連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0萬元,比上年增長8%。
交通運輸
馬連鎮境內有乾興路穿境而過,南距隴海鐵路20千米,北距福銀高速公路25千米。80%村內街道實現水泥硬化。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7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鎮綜合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個,農家書屋3個,鑼鼓、秧歌等各類文化隊伍10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幼稚園3個;國小11所,在校生2270人,專任教師5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專任教師91人,在校師生90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村級衛生室22個,衛生院1個,床位35張,固定資產總值2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2人。2011年,馬連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1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以上。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馬連鎮有村級健身廣場1個,設有多種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