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金白絹病

基本介紹

  • 別稱:馬蹄金白絹病
  • 病原:小核菌屬真菌
  • 關鍵字:馬蹄金白絹病發病規律防治
  • 特點:生長整齊,不需修剪
摘要,材料與方法,

摘要

通過對馬蹄金白絹病病原菌的分離、培養等研究,鑑定其病原菌為小核菌屬真菌。對其發病規律研究發現武漢地區每年8、9月份為發病高峰期,高溫高濕有利於此病發生。藥劑篩選試驗結果表明,在發病初期用防毒礬、世高和雷多米爾錳鋅等藥劑進行噴霧或淋灌對該病皆有良好抑制作用,淋灌的防效優於噴霧。對病穴的處理可進行挖除補鋪,並結合撒施草木灰、磷酸二氫鉀細土均可有效地防治該病的復發。
關鍵字:馬蹄金白絹病發病規律防治
在武漢地區,馬蹄金草能四季常綠,生長整齊,不需修剪,易繁殖,適應性強,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雙子葉草坪植被。但近幾年馬蹄金草坪普遍嚴重發生白絹病,造成馬蹄金草大面積成塊死亡,嚴重影響了馬蹄金草坪的觀賞價值。為此,近3年來,我們對馬蹄金白絹病的病原菌及該病在武漢地區發生規律與防治進行了調查研究。

材料與方法

(一)、供試菌株
馬蹄金白絹病的病原菌(從馬蹄金白絹病區中挑取菌絲及菌核萌發培養獲得)
(二)、供試藥劑
30%愛苗EC.(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1%多氧清水劑(安徽績溪生物化工總廠);64%防毒礬WP.(瑞士諾華公司);10%世高WG.(瑞士諾華公司);58%雷多米爾錳鋅WP.(瑞士諾華公司);生石灰(自備);草木灰(自備);磷酸二氫鉀(武漢無機鹽化工廠)。
(三)、試驗方法
1、馬蹄金白絹病病原菌的分離、培養
從潮濕的馬蹄金病葉上挑取菌絲及菌核接種在PDA平板上,置於22±1℃恆溫條件下培養,並對其進行柯赫氏法則檢驗,以驗證其為該病的病原菌;再進行分離、再培養,觀察菌絲、菌核形態,記錄菌絲生長情況與菌核形成時間,並根據其形態與培養特性進行種類鑑定。
2、觀察田間馬蹄金白絹病的發病症狀及發病規律
3、馬蹄金白絹病病穴處理比較
2001年8月初,洪山廣場馬蹄金草坪發生白絹病,造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枯死塊,當時採取以下幾種處理措施:  (1)、挖除病殘體和表土後,撒施生石灰(100g/m2),鋪植健康植被;
(2)、挖除病殘體和表土後,撒施一層草木灰(100g/m2),鋪植健康植被;
(3)、挖除病殘體和表土後,撒施拌有磷酸二氫鉀的細土(100g/m2),鋪植健康植被;
(4)、挖除病殘體和表土後直接鋪植健康植被。
4、田間藥劑篩選試驗
2003年9月初,在市園林局前院馬蹄金草坪上隨機選取36個病穴,對剛剛發病的馬蹄金按照田間藥效試驗方法進行了藥劑篩選。供試藥劑為:30%愛苗EC1000倍、1%多氧清水劑300倍、64%防毒礬WP.500倍、10%世高WG1000倍、58%雷多米爾錳鋅WP500倍等5種殺菌藥液。對病穴分別進行噴霧和淋灌的施藥方式,每處理3個重複,並施以清水為對照,分別在施藥後的第3d、7d、10d、15d調查病穴面積,計算相對防效。
相對防效=(對照病區增長面積-處理病區增長面積)/對照病區增長面積×100% 二、結果與分析
1、病原菌分離、培養及鑑定的結果
將從馬蹄金病株上挑取的菌絲與菌核接種到PDA培養基上,經培養均可形成褐色菌核,將該菌核接種到無病草坪上並使草坪保持一定濕度,可引起馬蹄金髮病,且發病症狀與原來的症狀相同;再從這些馬蹄金病株上分離菌絲與菌核進行培養,其培養性狀也與以前培養性狀相同,可確定該菌為馬蹄金白絹病的病原菌。把單粒菌核再次接入PDA培養基,在22±1℃恆溫下培養進行觀察研究,培養2d後菌核萌發形成菌絲,11d後又形成菌核;在顯微鏡下觀察菌絲無色,7d後可觀察到菌絲體結合成鎖狀聯合,無子實體且缺乏孢子,該菌應屬無孢目(Mycelia Sterilia)真菌;能形成菌核,菌核初期為白色,表面粗糙,後逐漸變為淡黃色至褐色,表面平滑而有光澤,不與菌絲相連,為球形或近球形,直徑0.5~1.2mm左右,形似油菜籽,菌核斷面十分緊密。據此鑑定該真菌為小菌核菌(Sclerotium sp)\[1\]。
2、病原菌為害症狀及發生規律
2002年8月24日將馬蹄金白絹病的菌核撒施在所內健康馬蹄金植被上,並適量澆水,在8月28日和9月10日先後發現兩處發病,但9月23日後陰雨,氣溫下降,病情得到控制,一周之後,病區Ⅰ死亡直徑平均為75mm,病區Ⅱ基本完成恢復。發病初期,馬蹄金靠近地上部分的匍匐莖和葉柄被病原真菌侵害變褐色,濕腐,長出許多白色絹絲狀菌絲,多呈輻射狀,邊緣處尤為明顯,後期在發病部結出許多菌核(見表1)。
表1馬蹄金白絹病菌核致病性發生情況(詳見《園林科技信息》)
該病是土傳病害,可以通過菌核、病殘體及土壤表面上的菌絲進行再侵染,該病的發生與土壤條件、溫度、濕度密切相關,如:砂質土壤易發病;土壤富含有機質,偏弱酸性的易發病;偏施氮肥易發病;而土壤粘性較強發病輕;土壤PH值大於8時發病輕,且菌核不能萌發\[2\]。高溫潮濕天氣有利於此病發生,尤其是持續高溫後,又常小雨轉晴,馬蹄金白絹病便可迅速發展。武漢市區每年6月份梅雨前,馬蹄金生長良好,7月上、中旬有些老病區輕度發生,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通常高溫乾旱,白絹病有所控制,8月下旬至9月底則是全市馬蹄金白絹病重發期,10月份氣溫下降白絹病又得到控制,馬蹄金生長慢慢恢復良好。
3、病穴處理措施的效果
通過四種處理措施來控制馬蹄金白絹病皆有一定的效果,同時也有差別(見表2)。採用直接挖除補鋪能短暫有效避過發病高峰時期,但有兩種“後遺症”:一是在補鋪後如果氣侯適宜會繼續復發;二是由於在原病區的病健交界處清理不乾淨,繼續發病,與補鋪塊形成“蛙眼狀”。為此,在挖除補鋪的基礎上結合撒施生石灰、草木灰和磷酸二氫鉀細土,發現撒施草木灰後補鋪的病穴區恢復快,1周之後便與原草體癒合,植株生長正常,兩年未復發白絹病,是這四種處理措施中最佳方法。而撒施生石灰雖然能很好地控制白絹病發生,但容易使土壤鹼性化,會抑制其正常生長;配合施加磷鉀肥能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在防治白絹病上也有較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