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自然村(雲南東川區因民鎮下轄村)

馬路自然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10.00公里, 國土面積2.09平方公里,海拔554.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9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洋芋紅苕魔芋、花生、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90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3畝;有林地1405.0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2戶,有鄉村人口655人,其中農業人口655人,勞動力3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97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9.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勞務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路自然村
  • 面積:2.09平方公里
  • 人口:655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900.00毫米
  • 海拔:554米
村務公開,發展重點,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9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自然災害頻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滯後,缺水,有很好的土地不能利用,抗拒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二是民眾科技意識差,科技推廣緩慢,糧食產量低;三是經濟發展無經濟支柱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把農業放在首位,大力推廣農業科技,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產量,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1、發展種植業:白魔芋、花生、油菜。2、發展經果林:核桃、板栗、花椒。。

村情概況

水稻,疏菜作為村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00.00畝(其中:田300.00畝,地600.00畝),人均耕地1.33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洋芋、紅苕、魔芋、花生、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40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6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4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6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2戶,共鄉村人口655人,其中男性329人,女性326人。其中農業人口655人,勞動力374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4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9.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2.00萬元,畜牧業收入3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0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8.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 ,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白魔芋、生薑、油菜。,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白魔芋、生薑、油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白魔芋、生薑、油菜。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路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細沙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3人,中學生31人。

村情概況

有耕地191.00畝,其中人均耕地2.77畝;有林地2,044.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戶,有鄉村人口69人,其中農業人口69人,勞動力4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人。今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2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1.00畝,其中地191.00畝,人均耕地2.77畝,主要種植玉米、紅薯、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2,044.00畝,荒山荒地29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今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5%和4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戶(分別占總數的0.8%和55%)。
該村到鄉鎮道路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0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0畝,有效灌溉率為 1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 畝。
該村到今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