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世界遺產,
簡介
馬諾沃-貢達聖弗洛里斯國家公園(Manovo-Gounda St Floris National Park)這個國家公園的重要性在於其豐富的動植物物種。公園廣闊的大草原是許多物種的家園:黑犀牛、大象、印度豹、美洲豹、野狗、瞪羚、野牛等,而在公園北部的沼澤地則棲息著各種各樣的水禽。
世界遺產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馬諾沃-貢達聖弗羅里斯國家公園海拔在400-800米之間,由3個地形帶組成。公園裡的低地每年都會季節性地遭洪水淹沒。儘管低地的排水能力十分薄弱,但卻形成了一層深厚的優質沖積土壤。平原上的土壤通常是易乾燥的劣等赤褐色土,在其中一些地方,尤其是窪地進而發展成鐵礬土或鐵礦石層,這些地區樹木稀少,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不毛之地。山嶽與平原以懸崖相隔,它主要是有砂岩構成的,溝壑眾多。五條大河的幹流從山上奔流而下,滋潤著公園的土地。但到每個乾旱季節的尾期,河水大都會斷流。該公園屬熱帶半濕潤氣候,每年平均降水量在950-1700毫米之間,降雨季節多分布在6月-11月。比較起來,高地降水略為豐富,而北部的平原地區溫度較高。
馬諾沃-貢達聖弗羅里斯國家公園的植被以熱帶稀樹大草原為主,後者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五種類型。與風車子屬植物一起點綴著草原的是“鐵礦石草地”,這些鐵礦石貼近地表,仿佛是為我們展現大自然中土壤和地形的鑲嵌藝術。到了乾旱期,長著欖仁樹的廣闊草原便成了像大象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的避難場所。洪水泛濫最為嚴重的地區一般生長著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及一年生非禾本草本植物,而木本植物和灌木叢只好零星地點綴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南部地區的山上生長著青翠的竹林,河水發源地附近也分布著一些林地。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對馬諾沃-貢達聖弗洛里斯國家公園的動物進行了很多研究,但目前的報導主要集中於包括聖弗羅里斯及其附近的公園北部地區的情況。在這些地區發現了幾種世界珍稀保護動物:黑色犀牛(據報導,目前已不足10頭);非洲大象(大約在2000-3000頭之間);豹;印度豹(一種似豹動物,產於南亞及非洲)、豺狗、鯨頭鸛以及灣鱷。不幸的是,過去造成豹和鱷魚岌岌可危的偷獵,又將魔爪伸向了瀕臨滅絕的犀牛和大象。據悉,公園的南部邊界處還發現了瞪羚的蹤跡。聖弗羅里斯地區最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應該是非洲水羚,除此之外還有9種有蹄類動物,例如小羚羊、侏羚、轉角牛羚、小葦羚、河馬、疣豬和非洲水牛等。據記載,公園中最常見的靈長類動物是狒狒,在乾燥森林裡還發現了少量疣猴。其它著名的哺乳動物有雜色彎角羚、獅子、長頸鹿和一些公園裡確實存在但比較鮮見的動物,如金貓和黃背小羚羊。對於喜夜間出沒的動物,人們的研究不多,但普遍認為藪貓和少量夜猴夜間活動頻繁。自1980年以來,公園裡還陸續發現了大河豬、長尾猴、白鼻猴和蹄兔。馬諾沃-貢達聖弗洛里斯國家公園目前可以確認的鳥類達320多種,其中至少有25種屬於猛禽,例如非洲魚鷹。每年來這棲息的候鳥宛如皓海繁星,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