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街街道

馬街街道

馬街街道位於昆明市區西部城郊結合部,滇池西北岸。轄7個社區。辦事處駐華苑路中段。320國道、成(都)昆(明)鐵路過境,設有火車西站。

馬街街道辦事處地處昆明市西南部,東與西山區西苑街道辦事處、棕樹營街道辦事處相接壤、北與五華區黑林鋪街道辦事處、昆明高新開發區相依,西、南與團結鎮、碧雞鎮相連,是2003年6月20日經省、市人民0批准撤消原“馬街鎮人民0”後建立的。2006年辦事處行政區域總面積30.14平方公里,轄梁源、明波、大漁、張峰、積善、馬街、普坪、春苑8家社區居委會, 62個居民小組,14個居民小區。總人口82100人(201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街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西山區
  • 下轄地區:張峰社區 、明波社區 、馬街社區 、積善社區
  • 政府駐地:駐華苑路中段
  • 電話區號:0871
  • 郵政區碼:650100
  • 面積:30.14km2
  • 人口:82100人(2010年) 
  • 著名景點:昆明西山、金殿、雲南民族村 、大觀公園
  • 火車站:成昆火車西站
  • 車牌代碼:雲A
  • 行政代碼:530112002
街道概況,歷史沿革,社區情況,經濟情況,黨建工作,計畫生育,勞動保障,城市管理,生態公園,殘聯工作,滇池管理,土地管理,民政工作,司法工作,帳務監管,熱線信訪,衛生工作,發展思路,昆明商務,

街道概況

2007年1月,春苑社區居委會劃歸西苑街道辦事處,馬街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27.96平方公里,7個社區居委會, 32個自然村,62個居民小組,14個居民小區,駐轄區中央、省級、市屬企業單位共78家,區屬企業單位共56家,個體私營企業5580家。駐處部隊有武警昆明市森林支隊、78315部隊等九家(詳細名單見表1)。全處總人口82100人(2010年)。7個社區居委會正式在冊總人口18033人,其中農業人口12361人,非農業人口5672人,各居委會具體人口情況見表2《馬街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人口情況表》。
馬街街道

歷史沿革

明代為昆明縣石鼻里、普坪里轄地。清末為大漁、土堆、張家、大西等堡。民國時為大漁鎮及靈源鄉部分地。1950年為昆明縣第五、六區部分地。1954年為昆明市第八、九區部分地。1958年建西山區東風公社,1984年改東風辦事處,1988年改建為馬街鎮。1997年,面積40.2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梁源、洪源、紅聯、近華、明波、積善、大漁、馬街、普坪、張鋒10個行政村。2003年,撤銷馬街鎮,設立馬街街道;同年6月20日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2006年,面積26.73平方千米,人口5.66萬人,轄梁源、明波、馬街、積善、張峰、大漁、普坪、春苑、西麗苑、德緣10個社區。將春苑社區劃歸西苑街道。

社區情況

街道共有7家社區居委會,均為2004年3月經過民主選舉、在原有村(居)委會基礎上翻牌後組建,依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開展居民自治。新組建的每個社區居委會設黨總支-、副-各1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下設3-7個管委會,分別是:經濟管理委員會,城市建設土地管理委員會,科教、文衛管理委員會,治保調解管理委員會等(其中純居民小區社區居委會則不設定經濟管理委員會),其職能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市容市貌、社會治安、城建土地管理、計畫生育、民政、民事調解等。所轄7個社區居委會均有辦公場所,均為自籌資金建蓋,建築面積總計4830平方米。轄區內共有社區警務室和社區巡防隊12個,人員共142名。各社區居委會共有各類活動場所40個,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學習、休閒和娛樂的場地。詳細情況見表3《昆明市社區基本情況統計表》。

經濟情況


2006年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13.14億元,同比增長18.1%;鄉鎮企業實交稅金1.76億元,同比增長16.9%;工業增加值1.82億元,同比增長27%;工業現價總產值1.38億元,營業收入118.77億元;實現總體財政收入2.72億元,其中地方收入8407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達6456元。
2007年實際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14.98億元,同比增長14%;鄉鎮企業實交稅金2億元,同比增長13.9%;工業增加值2.07億元,同比增長14%;工業現價總產值15.17億元;營業收入120.68億元;實現總體財政收入2.30億元,其中地方收入7915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達6606元。
2006年實現招商引資10項,已有8項完工。實際到位資金3.0023億元,其中市外到位資金2.5523億元。已完工的8個項目均為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項。
2007年到我處自帶項目資金的投資共18家,其中省、市外投資商共有13家,市內投資商5家。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7個,投資1000萬元以下的有11個在街道辦事處洽談落地,當年投資建設當年完工14項,投資實際到位資金7.6074億元。
截止目前,我處規模以上企業60家,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9家,年納稅50萬元以上的企業20家,2007年納稅大戶名單詳見表4《2007年納稅企業統計表》及表5《馬街街道辦事處規模以上企業表》。

黨建工作


2006年街道黨工委積極組織9個黨總支、65個支部、1248名黨員認真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吃透六中全會精神,聯繫實際學習《-文選》,使廣大黨員幹部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提高,工作作風得到改進和加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集中舉辦“法制、平安、和諧”馬街論壇10次,1280人次參加;8個社區和駐街道公共單位共開展論壇活動46次, 1.56萬人次參加,達到了向廣大黨員幹部進行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目的。繼續在街道的所有支部廣泛開展黨員“政治生日”談話, 2006年,街道9個黨總支、65個基層支部已過“政治生日”的黨員1246名,黨員提出意見、建議786條,已經整改642條,正在整改144條。繼續開展“0員戶”星級管理分項掛星活動,2006年7個社區共有0員戶849戶,掛牌826戶,五星戶72戶,四星戶557戶,三星戶189戶。
2007年繼續實施“雲嶺先鋒”工程,進一步保持0員的先進性。堅持黨員“政治生日”談話制度,2007年在街道9個黨總支、74個支部中黨員已過“政治生日”的有1265名。繼續開展“0員戶”星級管理分項掛星活動,強化對黨員的監督管理,2007年街道7個社區共有849戶0員戶,掛牌826戶,占總數的97.2%。堅持社區和機關幹部《民情日記》記錄考核制度,2007年共記載《民情日記》5246 篇,黨員提出意見、建議 2726 條,2456 條已經得到了解決。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在 428名無職黨員中設定了“治安巡邏崗”等10餘種基本崗位,拓寬了黨組織和黨員為民眾服務的途徑。認真做好非公經濟黨建工作,轄區內從業人員在100名以上的10家企業均建立了黨支部。進一步完善公共行政服務體系,加大為民服務站建設力度。張峰社區為民服務站、梁源社區為民服務站掛牌成立,梁源社區居委會建成了數字社區管理平台,率先成為全省第一家數位化管理社區,中央電視台、雲南電視台均做了報導。做好關愛睏難黨員工作,2007年街道黨工委共慰問社區和轄區非公企業的困難黨員、困難家庭,老幹部和老軍人107人,送去慰問金10700元,並積極向西山區“關愛黨員資金”捐款35637.7元。截至目前,馬街街道黨工委共有黨總支9個、黨支部74個(包括4個直屬支部)、黨員1340名。

計畫生育


2006年出生215人,死亡189人。避孕及時率85%;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孕前檢查率100%;適宜對象葉酸增補率95%;常住人口生殖健康服務覆蓋率95%,流動人口服務率60%。堅持每年財政投入計畫生育事業費年人均7元以上,全年各項計生工作經費投入44.24萬元。繼續做好“獎、優、免、補”各項工作,完成1557戶享受 “一次性獎勵金”的兌現工作,全處63名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在報考本省大專院校及高中時享受到加分優待,完成8戶享受養老生活補助、666名享受教育獎學金以及144名享受一次性獎勵的資格認證及審批申報工作。
2007年繼續以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生殖健康服務、實現優生優育為重點,全面完成區0下達各項指標,避孕及時率85%;全面按政策兌現獨生子女保健費;獎、優、免、補數據錄入工作準確率100%;孕前檢查率100%;適宜對象葉酸增補率95%;孕前培訓率成100%;無流動人口違法生育行為。認真做好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的各項工作,抓好計生幹部的培訓,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水平。全年完成計畫生育率100%,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勞動保障


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2006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506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800人,特殊困難群體就業人員211人,“4050”人員就業120人。開發有效就業崗位1655個。就業和再就業培訓588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400人,勞動預備制培訓188人。新辦失業證422人,審證788人,辦再就業優惠證332人,審證597人。
2007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6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550人,特殊困難群體就業人員200人。開發有效就業崗位1700個。就業和再就業培訓140人,創業培訓8人,參保失業人員培訓和職介120人。新辦失業證、再就業優惠證、失業保險手冊等“三證”1500人,審核“三證”990人。
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2006年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030人,其中省外就業72人,省內就業360人,市區內就業598人。
2007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221人,其中省外就業70人,區內就業1151人。
企業保險核定:全處共核定436家單位,核定企業保險基金387.63萬元。
社區服務站建設:處轄建設的10個服務站,有良好的辦公場地,服務站均掛牌並逐步開展工作。2007年組織18人參加區勞動保障局組織的業務知識培訓,切實提高了服務站人員業務素質。
城市低保工作:我處有低保戶715戶1205人,月發低保金16.75萬元。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我處除區劃調整劃出部分外,現有7個社區14182人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07年到期領取養老金1089人,領取金額81395.30元。

城市管理


全處轄區內共有幅寬6-50米道路93條,其中:40米以上道路3條,20-40米道路16條,6-20米道路74條,道路總面積806320平方米。全處現有公廁148座,垃圾中轉站8座,垃圾收集間172間,果皮箱326套,公益健身設施6套。全處轄區燈光全線亮化道路14條,共有路燈876盞。全處共有城市綠地面積15.63公頃,山體綠地370公頃,綠化率達12.91%。
轄區內共有城中村32個,各城中村總人口101526人,占地總面積5708.85畝,房屋總建築面積293萬平方米,各城中村平均容積率2.66,詳細情況見表6《西山區城中村基本情況調查表(馬街)》。
2006年先後投資近290萬元,興建了馬街上村道路(長420m,寬12m)、四季陽光小區旁規劃道路(長380 m,寬20m)。投資100萬餘元在大漁、明波、張峰、馬街等社區居委會建蓋公廁4座;投資38萬元建蓋垃圾收集間26間;協調區城管局安裝、更換果皮箱210套;協調完成對人民西路、昌源路、馬街中路道路人行道小塊更換及路面的維修養護工作。建立周五義務勞動制度,共組織人員2100人次,對轄區道路進行衛生清掃整治,共清運垃圾170噸,清除、覆蓋小廣告3000餘條,拆除違章廣告牌(架)60塊。完成馬街上村道路路燈50盞、 “四季陽光”小區旁規劃道路路燈26盞的建設安裝工程。0完成明波社區110萬平方米農房普查測繪任務及全處7個社區居委會、62個居民小組農房現狀調查登記任務。
2007年緊緊圍繞“四創”工作,以促進城市建設、加強城市管理、實現城市長效管理工作機制為目標,舉措有力、務實創新地做好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的各項工作。投資近3000萬元建成了寶珠生態公園。做好拆臨拆違查缺補漏工作,拆除西部石材城石安公路沿線經營性商鋪建構築物面積12781.2平方米,拆除興苑路張峰社區興隆小組建構築物面積304平方米。共組織人員3000人次,對轄區道路進行衛生清掃整治,共清運垃圾210噸,清除、覆蓋小廣告2080餘條,拆除違章廣告牌(架)76塊。以馬街片區、梁源片區及人民西路、春雨路、昌源路等片區路段為重點整治範圍,大力整治占道經營、亂建亂蓋、亂塗亂畫等“十亂”行為。整治規範了人民西路、昌源路、秀苑路等十條道路沿線的店招店牌,拆除違章占道貨亭3間,違章建構築物2間,拆除違章廣告牌(架)、雨棚72個,取締占道經營1700餘起。投資85萬元,完成張峰上峰二組、積善積下村、大漁一組三座一類公廁的建設工作。配合區城管局完成積善海源莊垃圾中轉站的建設工作。配合區路燈處完成對轄區電機路、益寧路、馬街上村道路、馬街中村道路、新漁村、蘇南路71盞路燈安裝。投資20萬元,建成垃圾收集間14個。投資3萬餘元,對梁源中路、人民西路等6條道路增設配置果皮箱48套。

生態公園


我處涉及草海生態公園的居委會有:1.明波社區居委會3個自然村7個居民小組772戶,人口2279人。2.積善社區居委會3個自然村6個居民小組856戶,人口2144人。3.普坪社區居委會4個自然村5個居民小組550戶,人口1174人。以上涉及三個社區居委會總計10個自然村18個居民小組,人口5597人,總戶數2178戶。
我處高度重視草海生態公園的建設,對轄區內涉及到的社區居委會、居民小組的土地進行了徵用,並進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栽種名貴花草40多萬株,完成部分企業、農戶的搬遷工作。

殘聯工作

全處殘疾人共3543人,其中肢體殘疾人1771人,智力殘疾人354人,視力殘疾人423人,精神殘疾人373人,聽力語言殘疾人325人,綜合殘疾人297人。殘疾人中男性2109人,女性1434人。2007年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殘疾人共200戶,納入民政年定期救濟的60人,納入民政月定期救濟的共87人,城鎮殘疾人貧困戶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非城鎮殘疾人都納入了幫扶對象,屬五保戶的實行了全供養。7個社區居委會都建立健全了殘疾人工作委員會。

滇池管理


我處地處滇池草海北岸,轄區內入滇池河道共有新運糧河、老運糧河、昌源河、鄭和路溝等12 條,其中新、老運糧河為主要入滇池河道,其他河道為支流河道。各入滇池河道總長約3萬米,共設專職河道保潔員48人。各入滇池河道詳細情況見表7《馬街街道辦事處轄區入滇池河道及支流情況表》。
2006年街道辦事處建立了“分片包乾、責任到人、工作目標與獎懲掛鈎”的機制,成立了專業的保潔隊伍,實行全日保潔。一年來共組織1250人次對老運糧河(梁源小區段)、鄭河路溝支流(小漁村段)、老運糧河(海源莊段)等十多條河道進行疏挖,總計清除垃圾、淤泥、漂浮物110噸。同時,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積極籌措資金對阻水河道進行改擴建工程,拓寬河道,增加進水量,消除水災隱患。
2007年,共出動河道保潔員12000 人次 , 打撈船隻兩隻 ,清運河道水葫蘆、垃圾漂浮物、割除河岸雜草總計 160噸 , 使河道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高度重視滇池保護的宣傳,全年共在我轄區機關、企業、社區、居民小組宣講滇池保護講座十次,發放資料1100份。加強汛期河道清理整治,擴大河道的排污泄洪能力。針對大漁社區雨季排水系統存在問題,組織雲安集團對大漁村轄區內賣菜溝全長192米的排水溝進行改造,擴大過水斷面,配套完善排水系統。

土地管理


我處轄區內因各類企業較多,土地已基本被開發利用。現各類用地中,農村宅基地占地2710畝(各社區居委會農村宅基地具體占地情況見《馬街街道辦事處轄區農村宅基地占地統計表》);鄉鎮企業占用集體土地263宗,面積1984.6畝;已完善用地手續、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國有土地346宗,面積7366.73畝(含閒置16宗686畝)。負責我處轄區範圍內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是西山國土資源局馬街國土資源管理所,現有工作人員5人。
2006年以地籍管理為重點,全面加強了土地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完成3117宗土地地籍檔案的裝訂歸檔,認真開展土地清查工作,共清查用地609宗,面積7284.7畝,其中,非法用地12宗,面積78.9畝。每周對轄區進行動態巡查,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10件,發出停工通知書10份。清理整頓轄區範圍內的地下水開採情況,清查登記轄區內礦產資源採礦權,配合區國土資源局進行地質災害的調查檢查,編制完成防治地質災害群防群測預防網路和體系。按時完成明波立交橋周邊交通環境整治工程、烏龍河截污綜合治理工程和拆臨拆違建綠工程三個工程項目的征地工作任務。
2007年繼續加大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力度,有力地維護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的正常秩序。 共發出停工通知書16份,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0起,有效遏制了違法濫建現象,保護了耕地。針對轄區內楊家山、白沙地、普坪大箐山等地質災害隱患點隨時可能發生土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實際情況,與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居委會和居民小組簽訂了地質災害防治目標責任書。並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的值班執勤制度,在雨季期間,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堅持做好觀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逐級上報。

民政工作


辦事處民政科領取各種補助金的民政對象共有167人,其中在鄉老復員軍人和帶病-24人,革命傷殘軍人53人,三屬對象19人,老鄉幹部9人,60年代精減退職人員13人,五保供養對象14人,農村低保戶25人,投誠起義人員2人,遺屬8人。
2006年積極開展冬寒衣物發放、農村貧困戶春節慰問活動、農村民眾春荒調查、農村危房調查以及農村五保供養對象調查工作,辦理五保、殘疾人定期生活補助15戶。走訪慰問農村五保戶、特困戶、殘困戶、孤兒109戶,發放慰問金1.18萬元;走訪慰問老鄉幹部、原生產隊、辦事處、居委會離職幹部、困難黨員65人次,發放慰問金6500元;慰問社區幹部、兩委委員74人,發放慰問金7400元;發放冬寒救濟衣物115件(套),辦理特困戶、低保戶臨時生活、醫療救濟16戶,危房修建救濟3戶,救濟金額1.66萬元。認真開展優撫對象矛盾排查、烈屬調查以及轄區內原-、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二次入伍-、企業殘疾軍人、在鄉老復員軍人、93年以來復員幹部、失業下崗志願兵、士官信息採集調查等工作。組織開展烈屬自行掃墓活動,發放7名烈屬掃墓補助金7 000元,為13戶優撫對象辦理醫療困難、生活困難臨時救濟,救助金額9600元。認真完成8 個社區居委會、13個住宅小區、57個公共單位的門牌普查編號工作。繼續開展 “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贈活動,接收捐款1.48萬元,衣物3026件。繼續抓好農村殯葬改革的鞏固,防止土葬發生,全年死亡96人,火化96人,死亡火化率100%。
2007年先後開展了冬寒衣物的發放、農村貧困戶春節、中秋節慰問活動、農村民眾春荒調查、精神病人和智殘人員調查、農村低保實施以及水庫移民調查登記等工作。春節、中秋節共走訪慰問農村五保戶、特困戶、殘困戶、孤兒94戶,發放慰問金9400元;走訪慰問辦事處機關復退轉軍人和離退休人員80人次,發放慰問金23200元;慰問老鄉幹部、原生產隊、辦事處、居委會離職幹部、困難黨員79人次,發放慰問金7900元;同時發放冬寒救濟衣物115件(套),辦理特困戶、低保戶臨時生活、醫療救濟36戶,危房修建救濟1戶,救濟金額26650元。為14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換髮了五保定救證,為13名因各種原因遷入我處的水庫移民辦理了移民定期生活補助,為17戶25人患有特重大疾病或嚴重殘疾的特困家庭申請辦理了農村低保。

司法工作


2006年,共調處矛盾糾紛 727 件,調解成功 715件,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 98%,履行715件,履行率100%,其中:公民與公民之間糾紛605件,公民與法人及社會組織之間糾紛122件。專項性定期矛盾排查二次,例行排查10次,共排查出各類矛盾34件,防止矛盾激化2件,勸阻民眾-7 件,阻止民眾性械鬥2 件。共舉辦社區居委會普法骨幹培訓班8期,培訓骨幹560餘人。利用宣傳車、展板、黑板報等,以居委會為單位,開展了4次大型法律知識綜合宣傳。
2007年,繼續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結合普法教育和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的開展,圍繞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做好社會矛盾糾紛的排查,維護社會穩定,全年共調處矛盾糾紛459件,調解成功444件,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97% ,履行399 件,履行率90%,其中:公民與公民之間糾紛422件,公民與法人及社會組織之間糾紛37 件。在維護基層的社會穩定中,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同時,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全年共進行專題法制宣傳7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10萬餘份,廣播宣傳13次,宣傳車宣傳2次,黑板報31期,放映錄相8場次,受教育民眾14萬餘人。
2006年,我處嚴格按照市、區司法局要求,認真開展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工作。我處司法所已完成規範化建設工作,達到司法所規範化建設相關標準。

帳務監管


為強化集體資產管理,2006年12月21日我處正式掛牌成立了馬街街道辦事處社區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於2007年1月1日正式到崗。監管中心成立以來,工作人員協同居委會、居民小組和農經工作人員,認真做好“社區帳務辦事處監管”工作,監督、指導各社區管理好集體資產,堅持推行重點項目招投標監督管理工作。通過開展社區帳務辦事處監管工作,既強化了相關的監督約束機制,又保障了集體資產的安全、完整,同時更有利於轄區的社會穩定大局。2007年1-11月份全處七個社區居委會、62個居民小組共申請審批284筆款項,累計審批金額為2.2490億元,其中,審核批准各社區居委會及各居民小組發放生活補助費58筆,累計金額1.8386億元;審批七個社區、48個居民小組2006年年終分配方案,2006年底上述48個居民小組參加分配人口15123人,分配金額4059萬元。

熱線信訪


為儘快適應城市管理許可權下放和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新形勢、新情況,我處確定了以辦事處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各分管領導為具體負責人、指定專人為聯絡員的市長、區長熱線辦理工作機制。同時,建立了由各社區居委會、辦事處各科室站所及派出所、工商、稅務、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等部門參與的三級網路聯動,配備了傳真、電話等辦公設備,與區長熱線辦公室實行了電話聯網,從硬體上保障市長、區長熱線辦理的暢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2006年,共接市長、區長熱線交辦件121件,電話反映15件,自辦件32件,辦結率100%。2007年,共辦理回復市長熱線19件、區長熱線23件、電話自辦件72件,同時辦理網上交辦件6件,辦結率100%。
為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確保社會穩定的一系列通知精神,我處從狠抓信訪工作機制入手,加強對信訪工作督辦力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06年共接待民眾來信來訪59批次,約289人次,街道辦事處信訪辦處理信訪案件 59起,結案率100%,全處未發生重大集體訪、越級訪案件,維護了社會的穩定。2007年,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81件次, 518人次,承接辦理省、市、區重要信訪件4件,調解涉法經濟糾紛案3起,處置舉報信5封,其中集體訪8批380人,群體訪3批約550人次,個人訪38人次,重複訪91人次,辦結率95%。與2006年同比,呈現來訪民眾下降、但上級承轉信訪件增多、群體性-規模大的特點。

衛生工作


辦事處衛生院成立於1954年,衛生院現有職工7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2人,初級職稱6人。管理轄區內7個社區居委會的7所社區衛生所。各社區衛生院共有鄉醫12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人,中專學歷10人。辦事處轄區內共有區級以上醫院2所、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所、私營診所30餘家。
多年來,衛生院在辦事處及上級業務部門的安排指導下,按照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安排,認真做好轄區內的各項衛生服務工作。2006年,總計為3216人完成診療工作,開展學校衛生體檢2860人次、兒童體檢1086人次。全年共接種卡介苗B肝疫苗6045例、脊髓灰質炎疫苗21800例、白百破疫苗4890例。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全年發放健康宣傳資料14種、31200份,舉辦健康知識講座2次,400人次參加。認真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轄區內所有居委會均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全處共有1615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07年,總計為3600人完成診療工作,開展學校衛生體檢3160人次、兒童體檢1393人次,全年共接種卡介苗B肝疫苗4410例、脊髓灰質炎疫苗18419例、白百破疫苗5040例、乙腦疫苗390例。2007年舉辦健康知識講座4次,750人次參加,發放健康宣傳資料16種、34000份。2007年全處共有18196人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

發展思路


我處是昆明市的老工業基地和西大門,在西山區乃至整個昆明市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昆明城市發展不斷提速,城市規模迅速擴張,我處已由原城郊結合部融入昆明主城區(北城),成為現代新昆明建設的核心區之一。為搶抓機遇,加快我處片區發展,再創馬街輝煌,推動現代新昆明建設步伐,我處經過大量調研認為,我處的發展必須緊緊抓住建設現代新昆明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塑造新馬街形象為目標,以打造現代新昆明的次商務中心為核心,立足區位優勢,抓住規劃龍頭,以“四創”工作為契機,著力改善基礎條件,構建一流的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其次,要突出商貿文化特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城市經濟,重點培育以商貿為主,集物流、餐飲、房地產和旅遊為一體的第三產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使我處真正具備現代新昆明次商務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成為我省重要的商貿聚集區,以此推動我處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現代新昆明建設實現“一湖四片”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為此,我們的工作思路是:夯實基礎,打造樞紐;盤活土地,集約發展;最佳化結構,做大三產;整治環境,塑造形象;完善配套,增強服務。
夯實基礎,打造樞紐
加大片區對外聯繫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好公車站和線路、旅客服務中心等配套項目建設,實現城外交通系統與城市公交系統的無縫對接,使馬街成為昆明主城區連線東南亞、南亞的交通樞紐,成為滇西地區與昆明主城區經濟交換、物質交流的樞紐,成為昆明主城區與其他城區快速連線的樞紐。
盤活土地,集約發展

引導片區內工業企業逐步搬出馬街,到海口、長坡等地集中發展,騰出土地用於商貿、物流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大對現有交易市場、餐飲服務業的整合力度,促使其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為更多企業的進入留出空間;加快“城中村”改造,在改善片區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為新興產業的發展騰出空間。
最佳化結構,做大三產
實施“三產振興”戰略,加大商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吸引昆明老城商業飽和區商戶和其他生活資料批發零售企業進入,在為昆明舊城改造提升創造條件的同時,實現馬街商貿業的發展;整合安石路生產資料市場等現有商貿資源,提升商貿業的質量和水平;最佳化投資環境,藉助各種0、大型商貿企業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以商貿為主的第三產業成為馬街支柱產業,使馬街成為西山區繼螺絲灣之後的第二商圈。
整治環境,塑造形象

  通過搬遷污染企業、改造“城中村”、完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面山綠化、片區環境綜合整治以及引導民眾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等手段,推進片區環境改造,實現馬街人居環境的提升,力爭使馬街成為昆明市乃至雲南省的生態建設實驗示範基地,塑造馬街全新的城市形象,使之成為現代新昆明亮麗的西大門。
完善配套,增強服務

既要按照建設現代新城區的標準,做好馬街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要做好與主城其他區域、西城公共服務體系的對接;既要搞好區域內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同時也要關注原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的改建和完善;既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進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更要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
我們的發展目標和核心任務是:塑造新馬街形象,打造現代新昆明次商務中心。
(一)新馬街:
建設“產業新、文化新、面貌新和環境新”的全新馬街。
——產業新。就是要改變過去以粗放型工業、農業為主,第三產業為輔的產業結構,確立以發展現代商貿業為主,兼有新型工業共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適應馬街由城郊經濟向城市經濟的轉型,為馬街的崛起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文化新。就是要對馬街商旅文化進行充分挖掘和重現,大力宣傳和弘揚其商貿文化,營造馬街獨有的商貿文化氛圍,從而更好地帶動、促進商貿產業的發展,重塑馬街獨特的文化形象。
——面貌新。就是要改變馬街過去缺乏規劃、布局混亂、城鄉不分的城市形象,將其改造為發展和諧、布局合理、富有現代氣息的現代化新城區,成為現代新昆明建設的亮點。
——環境新。就是要改變過去“髒、亂、差”和生態污染嚴重的狀況,將其改造為衛生整潔、綠化覆蓋率高的全新生態城區,努力實現馬街城市面貌的大改善。

昆明商務


——新昆明重要的商貿積聚區。通過城市發展環境的改善和馬街商旅文化底蘊的發掘,以打造馬街商貿品牌為目標,通過吸引國內外商家入駐,構建類型齊全、特色鮮明、結構最佳化的現代商貿業,將馬街打造成輻射全省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昆明主城區連線東南亞、南亞和滇西地區的門戶樞紐。發揮馬街良好的區位優勢,積極改善馬街的基礎設施條件,擴大輻射範圍,使其變成昆明主城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努力將其打造成為連線昆明主城區與東南亞、南亞和滇西、滇西北地區的門戶樞紐。
——昆明重要的湖濱生態區。通過對草海的綜合治理,營造良好的水體環境,努力在草海沿岸構造生態緩衝區;切實引導片區居民形成良好的生產生活方式,大力開展城市環境保護建設,最大限度減少面源污染;努力推進“城中村”改造、環境綜合治理,加大面山環境整治和綠化力度,使馬街成為城市重要的觀光區和展示未來城市形象的名片。
——昆明重要的高尚住宅區。通過對馬街基礎設施和城市環境的改善,努力創造最佳的人居環境,在靠山近水地帶發展高尚生態住宅,吸引省內外成功人士到馬街居住,將馬街建設成昆明重要的高尚住宅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