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蘭幣
- 產生時間:民國7年(1918年)
- 鑄造地:成都銅圓局、重慶銅圓局
- 材質:黃銅、紅銅、白銅、銀質
- 特點:製作精良,數量極少,十分珍貴
簡介,種類,材質與規格,鑄造時間及鑄造地,用途,
簡介
該幣製作精良,數量極少,十分珍貴。以後的馬蘭幣將這一令人喜愛的馬的構圖由背面換成正面,成為馬蘭幣特有形象主圖。民國15年(1926年),時值軍閥鄧錫候把持成都造幣廠,為掠奪民間財富,籌巨額軍費,大量鑄造比雙旗大200文減重50%的小200文銅幣,甚至回收當時流通的100文、50文銅幣改鑄小200文銅幣,由小200文銅幣濫市,100文、50文幾乎絕 ,市場零星找補錢匱泛而形成人為錢荒,城鄉居民和商家無不怨聲載道,各種代用幣到處可見。於是統治軍閥經過精心策劃,造型美觀,製作精良,暗藏重利的馬蘭幣應運而生,無面值的馬蘭幣替代了100文、50文的流通銅幣。 期間任重慶銅元局局長的楊德淳、任重慶衛戍司令兼重慶銅元局長的四川軍閥王陵基,特意製作此類馬蘭幣作為官員贈用紀念幣。
種類
馬蘭幣的種類較多,就目前收集的品種來看,大致可分為8類,120餘種。
1、正式流通用馬蘭幣。
2、紀念性質的馬蘭幣。3、有面值的馬蘭幣。
4、合背合面的馬蘭幣。
5、無馬無蘭的馬蘭幣。
6、鎏銀馬蘭幣。
7、銀質馬蘭幣。
8、特殊品類的馬蘭幣。
材質與規格
2、規格:馬蘭幣的規格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
大型(20文)馬蘭幣,直徑一般為3.2厘米、厚0.2厘米、重10克。
中型(10文)馬蘭幣,直徑一般為2.8厘米、厚0.12厘米、重8克。
小型(5文)馬蘭幣,直徑一般為2.2厘米、厚0.1厘米、重4克。
鑄造時間及鑄造地
鑄造時間:民國7年(1918年)~民國17年(1928年)左右;鑄造地: 成都銅圓局、重慶銅圓局。
馬蘭幣產生於特殊年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的四川小銅圓,它除有一般流通的屬性外,藝術性無也是一大特色。馬蘭幣面面觀以及深層內涵也有待於大家共同去探索和發掘。
用途
馬蘭幣是民國早期四川軍閥混戰時期大量發行的代用幣。
當時由於國內軍閥戰爭中央貨幣流通受阻,甚至部分地區與外界經濟聯繫隔絕,國家鋪幣無法進入。民間力量、地方富豪或有權勢者就會出面鑄造臨時代用幣以解決交易問題。